第157章 大三元之鄉試解元(2 / 2)

“且夫人果能說諸心而研諸慮,則亦何至朋從而思哉?雖然津津有味,固足征閉戶之功,而落落無徒,奚以集出門之義。勿雲:係我願兮;遂不必言:與子偕簪也。”

“……斯其情不覺可厭,而覺可欣矣。孜孜於學問之途,而優焉遊焉。自有無形之判漁,雖錫於朋貝,未若此衷情之愉快也。”

“斯其意不覺其甚苦,而覺其甚甘矣。勤勤於行習之地,而怡然渙然。常多不儘之低徊,雖饗與朋酒,未若此意味之深長也。”

“……以朋而深言之……以朋而淺言之……”

條理分明,脈絡清晰,第二題他略加思索,把以往作的加了改動:

“不以規矩。”

“……大而言之,則天道為規,地道為矩,雖兩儀離規矩而成形。小而言之,則袂必應規,袷必如矩,雖一衣不能舍規矩而從事……”

“孰為規矩而不可以哉?”

“不以規矩,何以成方圓哉?”

第三題的連章題比較難作,這才是真正的選拔淘汰,種子放進篩子裡麵,劣等的要被篩下去。

首先破題的綜合性思維,就能刷掉大批考生了,儘管他們考前都訓練過,古代考生也和今人一樣,會遺忘、離題,能一眼看透題目本質的,不僅要苦學苦練,還要有超高的悟性。其次涉及史料、治國,四書五經就能讓人鑽研一輩子了,還要精通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對於很多人真是強人所難。

賈琮開始作第三篇的時候,已經初十了,篇幅較長:

“政學分而天下響亂,於是法家兵家者流,驅一世之忮,忍嚴酷之域。而綱淪、四維蠹、九流濁焉。於是三代德厚禮讓之風,澌減儘矣。”

“政學合而天響治,天子仁聖,朝有巨儒,淑一身以淑一世。於是提挈綱維,整齊流俗,而三代之風,稍稍複還舊觀。”

“……孔子年十五入大學,十七而孟厘子屬其而往學禮,三十而問禮於柱史,四十二去齊景,反乎魯而召公薨、定公立……”

這一篇連章題偏向嚴謹大氣的風格,繼承賈琮以往的中正平實,而且提二比、中二比、後二比的格式不大遵從,之所以如此,是連章題最忌諱用六比來寫,反而有點像策問了。平常的八股格式,在連章題裡麵不通用,真是苦哉考生,省級考試就這樣玩弄人。

第二場十一進場,考經文五篇,第三場十四進場,考策問五道,賈琮的詩經題倒還中規中矩,唯獨策問裡麵,對“攤丁入畝”做了深入分析,從大明的土地高度兼並而滅亡、張居正一條鞭法的中興,汪洋恣肆一萬多字,大談取消人頭稅的利大於弊。等十六出場,賈琮等眾生員,都覺得好像坐了三年牢一般,有一種重見天日的感覺。

然後就陷入了焦急的等待,等待桂花飄香那天的龍虎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