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差距(1 / 2)

首先,是練聲功底的不足。

舞台劇表演主要是通過對話或演唱來表現的,且表演是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完成,觀眾隻能聽一遍,所以儘管有麥克風,為了讓觀眾聽清楚,演員就需要一直用大音量來說話,一個優秀的舞台劇演員,必須語音清晰、洪亮、有穿透力。

入行這些年來,晨星在台詞和配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自我感覺已經可以媲美專業水準了,可是她跟裴浩源一起演了幾場戲,才發現自己差遠了。

他倆跟著學生們一起排演了三天之後,裴晶老師讓他倆把第一幕五場戲演下來,這五場戲演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下台之後,晨星的嗓子啞了,裴浩源的聲音洪亮如故。

可在這幾場戲裡,裴浩源的台詞一點也不比她少。

晨星虛心向裴浩源請教,裴浩源說:“練聲要從日常說話練起,我從九歲開始,姑姑就教我說話的時候,發聲位置要深、要有共鳴,聲音的寬度要足夠。”

他給晨星做示範,讓晨星盯著他的喉結,晨星這才發現,他說話的時候,喉結自然降低,且一直保持在那個低位,然後用腹式呼吸。

這個技巧晨星也聽聲樂老師講過,她唱歌的時候也在運用,但她跟裴浩源的差彆在於,裴浩源日常的說話都是這樣發聲的。

裴浩源對她一點也不藏私,把自己最初的練聲方法告訴她:“我一開始練不好,家裡給我請了個外教,專門讓我學外國人說話,外國人說話的發聲方式很符合發聲的原理,能讓你長時間的氣息充沛。”

他現場給晨星學了幾句老外說話的方式,並告訴她:“用老外發聲的方式說華夏語,很容易吐字不清,但是卻能讓你保持氣息悠長,那些氣息不夠充沛小嗓歌手,都是靠這個技巧在歌壇上混的!”

晨星頓時恍然,明白了為什麼有些歌手一直被詬病吐字不清,他們卻拒不改之,原來充沛的氣息和吐字清晰,對於有些歌手來講,根本無法兩全。

其次就是表情的轉換速度。

晨星在演電視劇的時候,也遇到過情緒大起大落的時刻,但是電視劇裡的表情轉換速度,跟舞台劇是沒法比的,這次排演的好幾場戲,都需要她瞬間完成悲、喜、驚、怒之間的情緒轉換,她跟裴浩源對戲的時候,發現裴浩源的表情控製比自己自如得多,她的表情總是比裴浩源慢了一拍。

裴晶老師啟發她:演技的平庸和精妙之間,差距就在細節的控製上,想要成為一個演技派,就必須加強對表情的控製力度,各種大表情、微表情能夠收放自如,才算邁出了演技成熟的第一道門檻。

最後是跟現場觀眾的交流能力。

他們倆作為已經演過不少電視劇的演員,表演能力自然比那些戲劇學院的學生要好不少,晨星跟裴浩源一起演了幾場戲後,裴晶特地請了幾個戲劇學院表演係的老師一起,評價他倆表演的優劣。

幾位老師觀摩了他倆的表演,一致認為,裴浩源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台上的時候,不僅跟合作對手有交流,他跟觀眾的眼神交流也很到位,而晨星在這方麵就有些欠缺。

晨星心服口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