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信(1 / 2)

科舉之市井生活 沈檀雲 5783 字 11個月前

章致拙從衙門回了家,廚娘燒好了菜式,小廝丫鬟們一一端上。

薑幼筠喝著蓮心茶,示意阿絕將兩封信交給他。

章致拙脫了外裳,換上舒適的家常衣服。淨了手,又拿毛巾擦乾,才伸手接過。

“何人的信?”章致拙定睛一瞧,“啊,是他們倆的。”

他先拆了顧彥汝的來信,信裡描述了他一路遊曆的風景和心情,最近已到了杭州。

“西湖美景依舊,可世事變遷。常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唯有少年心。”

章致拙細細看過,心下歎息。上回他們倆一起遊西湖,似乎就在眼前,可把逝去的時光略一數,已是長長的十個年頭了。

那時候他還是個小小秀才,名不見經傳。顧彥汝則還是尊貴清高的戶部侍郎家的公子。二人趣味相投,一起出遊,少年意氣,揮斥方遒。尤其是顧彥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至今還有人傳唱。

如今往事不可追,這些記憶裡還鮮活著的畫麵,終究會褪色成泛黃的紙張,鎖進深深的箱篋裡。

章致拙吩咐仆從拿了筆,趁著勁兒便給顧彥汝回信,洋洋灑灑寫完一篇,吹了吹墨,等待它乾了,便裝進信封裡,到時候回寄給他。

章致拙又將顧彥汝的來信整齊疊好,放進專門的小匣子裡,拿了把黃銅小鎖鎖上。

薑幼筠已自己先吃著了,今日燉了當歸羊肉湯,珍珠魚丸,蒸黃鱔,灌熟藕,青醬小鬆菌,清炒菘菜。

章致拙一邊吃著,一邊拆了林毅軒的來信看。

“咦?”

薑幼筠撩了眼皮,看了他一眼,夾了一顆魚丸放進他碗裡。

“沒想到軒哥兒剛出了孝期,就娶了原先嫂夫人的庶妹為繼妻,想不通。”章致拙皺著眉,放下手裡的信。

薑幼筠聞言,也皺起眉,拿過信細細看了一遍。

“信上說是徐家老爺主動跟林毅軒提起的。”薑幼筠說道。

“唉,就是可憐了月姐兒。”章致拙也不知說什麼好。

薑幼筠暗暗冷哼了一聲,心想,這位姑娘倒有些手段,算起來她已有二十三歲了,若是一般的姑娘怕是早就迫不住家裡的壓力訂了親。她居然還能硬生生熬到現在,嫁給林毅軒。縱是二婚,人家也是正經的進士出身,小小一商戶家的庶女能嫁給林毅軒也不簡單。若是把人想往陰暗麵想,徐氏難產去世那件事怕是也有說頭。

章致拙吃著吃著,又歎了口氣,他還惦記著他玩笑似的那位女弟子。在林蘊月剛出生時見過,之後就再也沒見麵,想來現下她已經四歲了。俗話說有了後娘就會有後爹,真是怕小孩日後的日子過得艱難。

“咱們人遠在南邊,也不好登門賀喜,隻能送些禮聊表一下心意了。”薑幼筠說道。

“你作主便好,爹娘都在京城,軒哥兒大婚時他們會去的。咱們禮到了,也不算失禮。”章致拙說道。

“還是想不通軒哥兒為啥要著急忙慌的娶妻,還是原配的妹妹,這也太膈應人了。”章致拙還是忍不住,小聲吐槽了幾句。

薑幼筠挑了挑眉,倒是有些驚奇,說道:“這也是世家大族常有的事,姐姐因病去世,妹妹便繼續嫁過去,以保持兩家的姻親關係。”

“若是這麼講倒有些道理。”章致拙想了片刻,還是能解釋這種事。

“咱們是外人,事已成定局,多想也無意。林老爺先前名聲不大好,背上了克親的名聲,若是這回新娶了徐家姑娘,沒準還能衝一衝他的名聲。正好他的孝期也結束了,日後還能謀個好差事。若是新娶的姑娘是個心善的,能好好的待月姐兒,那也算好事一樁了。”薑幼筠說道。

章致拙想了想,那倒也是,不能總是把人往壞處想,沒準人家日子過得紅火呢。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眨眼間已是章致拙來越州的第三個年頭了。

春寒料峭,南方的春天格外濕冷,穿了厚厚的襖兒都抵不住這寒氣。

薑幼筠穿著大紅遍地葫蘆樣鸞鳳穿花羅袍,青素綾披襖,沙綠綢裙,雙手揣在繡著並蒂蓮的袖揣裡,吩咐丫鬟半夏把銀絲碳燒旺些。

阿絕已曆練出來了,再做小小的丫鬟實在大材小用,薑幼筠便讓她主管外頭的四間鋪麵,京城的往來生意也都由她經手。

身邊沒了大丫鬟,阿絕便替薑幼筠新□□了一名丫鬟半夏,頂替她原先的位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