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本來以為沒人會反對了。
一旁冷不丁傳來憤怒的:“殿下!”
權應璋杵著拐杖從座椅上站起來,麵帶怒色。
——他這樣年紀的人,在朝堂上是可以有座位的。
“殿下可知造一艘船要多少錢?可知出海有多少危險?可知土著有可能吃人?你這是用名利來誘惑天下士子去送死!殿下,臣托大,如今以太傅身份,以太子之師的名義,想勸殿下三思而後行,此策並非不好,隻是需要從長計議。”
變故倉促而起,群臣一片嘩然。
但仔細一想,也確實有道理。
教化天下確實很有誘惑力,卻也很容易讓人丟掉性命,尤其是現在大夏海軍不算特彆成熟,如果大夏百姓真的在海外被欺負了,他們也不一定能讓那些國家付出代價。
如果奔赴海外的士子死亡人數過多,哪怕提議的人是太子,也會受到極大的非議。
要知道,讒口中傷,金可鑠而骨可銷。
他們果然不如權公老成持重啊……
太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也確實又不妥當的地方,正要開口,卻聽權應璋大義凜然地說:“此事讓老夫先去蹚渾水吧,你們還年輕,老夫已然八十九了,不怕名聲儘毀,像那個生產土豆、紅薯的大陸,土人眾多,不通禮數,無有教化,便讓老夫去試試吧!”
大臣們:“……”
呸!老匹夫!不要臉!
儒家的立刻衝出來——
“陛下!臣支持太子的想法!”
“陛下!臣願為陛下分憂!”
“陛下!臣有好友十餘,皆是大儒,倘若有攻訐,他們必會提筆相助!臣不怕非議!”
裡麵還有不少古文學派的學子,絲毫不懼得罪古文學派的掌舵人!
開玩笑,這可是祠堂C位,族譜單開,頭香居士啊!
這要是真的使一個大陸的蠻夷都信儒家,配享文廟!!!
拿命換都值了!
以後文廟裡孔子排第一,孟子排第二,第三就是“我”!你衝不衝?反正我衝了!
*
“儒家教化新倭島蠻夷”這件事傳出去了。當然,傳出去的都是非常政治正確,很有教育意義,能讓天下人振奮的故事。
就像是,朝廷隻會宣揚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推行儒家文化,順便再配上一張和藹可親的孔夫子畫像。絕對不會主動告訴廣大民眾,你們慈祥的孔夫子實際上是身高九尺六寸,箭術高超。
也不會告訴他們,孔子的徒弟子路,七十二聖賢之一,當初是穿著軍裝拿著劍去找孔子辯論的,然後傳聞是被孔子打服了,才當了他的徒弟。
——畢竟“子路陵暴孔子”,看這個性格,怎麼都不像是被“以德服人”。
當事情傳出去後,天下儒生、士子極度亢奮了,出現不少士子一人、一書、一弓、一箭就往國外去了。
有錢的造船出海,去半
島,去新大陸……
沒錢的靠雙腿或者努力買一匹馬,去草原,去塞外,去陸上國家……
教化天下一直以來就是儒家的終極理念,就連季歲都麻溜地辭官,決定去征伐新大陸。
華夏史稱——文化大爆發。
彆國史稱——文化入侵。
老皇帝對此算是喜憂參半:“不少有能力的士子都跑去國外講述學說了,那誰來給大夏當官?”
而他傾述的對象一般都是竇皇後。
竇皇後沉吟兩息,問:“如今官員儲備不足麼???[]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倒也不是。挺足的,上千人等著當官,學識也不低。”
老皇帝露出肉疼神色:“隻是我想到那些外出的士子,本來是可以來給我當官的。”
竇皇後哭笑不得:“如今官場沒什麼位置,總不能讓他們空耗著吧?士子外出傳揚國威,利大於弊,你想想前朝那萬國來朝的輝煌。”
老皇帝摸了摸下巴:“也是。”
他看得出來,這是一個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成效,但長時間必有豐盛收獲的決策。
隻不過,老農思維作祟,讓他總想大夏人一心一意經營自己的田地,不要老想著經商、出海,這是不務正業。
但他也有魄力——
“那就看幾年!看看這個政策是好是壞。”
不過,根本不需要幾年,半年後,海外有消息傳來。
有一位縱橫家傳人在海外用自己的縱橫術,幫助一個小國合縱連橫,在夾縫中生存壯大,聲名大振,且成為了諸國座上賓,深受愛重。
在大夏境內的縱橫家傳人們:“!!!”
對啊!大夏沒有施展縱橫家學術的土壤,但國外有啊!國外有許多地方是小國並立的,這不就是他們一展平生所學的地方嗎!
說不定他們還可以像某個前輩一樣,一人滅一國!
嗷嗷嗷嗷——
史書在向他們發出召喚,縱橫家傳人開始衝了。
*
這個時期的華夏,國力上絕對是舉世無雙的。
它可能遠遠不及以前某些朝代頂尖時候的繁榮,但同期確實沒它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