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爺不見皇阿瑪為端靜生氣,他略有些心急,也不顧不上會不會冒犯皇阿瑪,直忍不住問。
“皇阿瑪打算如何為三姐姐做主?這事兒恐不好辦。”
康熙爺並不氣惱胤祚的試探,反而沉聲冷道:“朕待喀喇沁部親厚,是看重杜陵郡王的忠誠,看中他在蒙古各部中的聲望,既他不敬,陽奉陰違,那朕自然是要換個比他忠心的人坐在這個位子上。”
“胤祚,你要知道,重要的從不是噶爾臧,而是杜陵郡王。”
六爺心頭一震,本以為皇阿瑪至多會罰了噶爾臧,誰道竟是直接動了殺心,繼而他又放心了下來,皇阿瑪雖事事以國之大義為重,可見也不是全然不在乎親情,沒有人情味的。
然若是這人情味放在太子身上,恐他們期待的廢太子那一天還遠不能到來。
“兒臣受教。”
端靜來後,為了顧著她的體麵,玉琭便先帶著六爺回去了,並未在一旁聽著,也不知康熙爺是如何同端靜說的,眼瞧著端靜是開朗了些,不複先前那樣強顏歡笑的模樣了。
在端靜公主府駐蹕四天,禦駕便又要啟程,臨行依舊例賞了端靜和額駙,這是明麵上的,私底下康熙爺留給端靜的就多了,光是奴才便留下了五十多個,更彆提侍衛,連太醫也有兩位,一位是專看病的,一位是專用毒的。
除此以外,康熙爺細心了解蒙古風俗,知當地人信奉佛教、黃教,他有心削弱蒙古的實力,便有心在宗教上大做文章。
其一便是接見活佛,大力宣揚宗教,隻要出家努力修行,就會獲得相當大的好處,甚至不用承擔兵役、徭役、賦稅、生產等各方麵的勞動,如果修成高僧,就能獲得朝廷的認同和封賞,其二便是撥款建造大量的寺廟,如此也是推廣宗教的手段。
這對貧苦的蒙古百姓來說無疑是極有吸引力的,先前連年打仗,大清就糧草還有捉襟見肘的時候,更彆提蒙古,而今蒙古雖靠著朝廷得了不少好處,可得好處的終究還是部族中的大人物,他們又怎會想起下頭的勞苦大眾呢。
而且因為打仗死傷,部族中男少女多,家裡的男丁要麼老要麼小,顯然不能承擔家庭重擔,生活已然不容易,在加之徭役賦稅無疑讓百姓的日子更艱難,而今有這等機會,自然讓貧苦家庭趨之若鶩,家裡有幾個男孩便送去幾個男孩入教。
既入教得了好處,便沒有還俗一說,如此一來,蒙古各部人口必將迅速削減,長此以往便再不是大清的對手,屆時再想拿捏了誰自然容易至極,得了公主的各部也隻能靠著公主過了好日子。
此舉不僅利於端靜,更惠及純禧和榮憲,再不叫嫁去蒙古的女兒過了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