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雖說缺人,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非常急迫,這又不是大航海時代,來自西方的殖民者已經在南洋占據了優勢,如今這些地方土著數量也不多,移民的數量還說得過去,橫豎現在也沒有什麼避孕的措施,醫療水平也還算是跟得上,像是閩越這邊,嬰幼兒的夭折率如今已經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除非是早產和有先天性的缺陷,否則的話,孩子一般都能活下來。當然,在成長過程中的夭折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過比起以前來,這個成活率已經高很多了,一對夫妻隻要身體沒什麼問題的話,生個四五個孩子沒什麼問題。
李悅這邊又針對生育給予了許多獎勵,就像是後世一樣,生到第三個孩子之後,就可以在官府那邊登記,然後就可以按月領取各種補貼,可以說,隻要你生的孩子足夠多,光是靠著官府的補貼,就差不多能保證一家子填飽肚子。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遇上過靠著生孩子混補貼的人,畢竟,在這個無限外卷的時代,隻要肯下力氣,到哪兒都能掙到錢,過上非常滋潤的生活,在家躺平填飽肚子容易,但是想要過得好就不容易了,何況,你孩子不用婚嫁的嗎?而且,成年之後,就得繳納人頭稅,要是拒不繳納,直接就會被送去做勞工,那可比自個找個活計乾辛苦多了。
按照李悅做的男女比例調查還有人口增長數據模型,其實用不了多長時間,人口起碼能再翻兩番,再有個二十年修生養息的時間,也就差不多了。李悅如今也不過就是三十多歲,上輩子這個時候,他在單位裡頭還算青年呢!李悅也不是什麼雄主,並不覺得自己能活著的時候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他隻需要製定大致的方向就行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兒孫自有兒孫福,至於將來自己的子孫是將目光投向廣袤的大海,還是趁著大唐衰落的時候,也問一問鼎之輕重,那是他們的選擇。
至於李悅自己,他自覺自己就是個尋常人,所以,他還是不願意麵對那位在史書上留下了濃重一筆的生母的。這等狠人女帝,還是彆去招惹了,老老實實在自個的地盤躺平不行嗎?
吐蕃那邊的戰事推進非常順利,到了後來,在聽說唐軍將之前的俘虜都打包賣了之後,後麵的許多吐蕃貴族在盤算了一下自己跟唐軍的實力對比之後,有的乾脆連打都不打,直接投降迎接王師。畢竟,大唐是非常要麵子的,人家都投降了,你總不能還將對方賣了吧。尤其,大唐是希望以後能夠長期統治吐蕃的,在沒法完全乾掉這些吐蕃人之前,大唐自然需要樹立起一個標杆來,反正就是,投靠大唐,你就依舊能夠榮華富貴,頑抗到底,那麼等待你的自然是大唐的鐵拳出擊。
芒鬆芒讚過世之後,對外的確是封鎖了消息,但是上層的貴族其實什麼都清楚,這也是動亂的由來。芒鬆芒讚的孩子還年幼,而身上流著讚普家族血脈的吐蕃貴族其實不少,如今無非就是他們還沒達成一致,因此,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推舉出新的讚普來,而等到唐軍打上來之後,原本那些想要做讚普的貴族有麼就是一驚損失慘重,自己都差點做了俘虜,要麼就是擔心上位之後,自己直接變成大唐問罪的對象,自然都不敢冒頭了,反而將芒鬆芒讚還不怎麼懂事的兒子推到了讚普的位置上。
這也給大唐帶來了許多便利,裴行儉順利地帶領大軍攻下了布達拉宮,此時,文成公主已經過世了,不過,當年陪嫁過來的人還在。文成公主名義上在吐蕃地位尊崇,鬆讚乾布在世的時候還好,但是鬆讚乾布過世之後,文成公主就近似於被軟禁在了布達拉宮中,對於吐蕃的政事並無半點影響力,事實上,吐蕃那邊以文成公主的名義送到長安和洛陽的書信,都是吐蕃這邊的人以文成公主的名義寫的。
裴行儉心裡頭對文成公主難免有幾分憐憫,她原本就是宗室出身,若是沒有發生過吐蕃求親的事情,她應該會如同尋常的宗室縣主一般,嫁個功勳貴族之後,或者是嫁入某個世家,就算是一輩子默默無聞,也不至於背井離鄉,到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最後在寂寞中離開人世。
不過,憐憫歸憐憫,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也虧得如今吐蕃王室並沒有文成公主的血脈,要不然裴行儉處置起來還要棘手一些。
而在這個過程中,李悅也跟著占了不少的便宜,大頭自然是人口,不光是唐軍在賣,吐蕃貴族也在賣,那些投靠了大唐的貴族對自己的同族下手比唐軍重多了,打敗對方之後,直接將對方的一切都納為己有,不僅是對方的農奴變成自己的農奴,連同對方的妻兒族人都變成自己的奴隸。然後,他們就開始了喪心病狂的人□□易,吐蕃這個時候,老年人是很少的,就算是貴族,他們的人均壽命也不高,一方麵是因為這裡的自然環境,像是這等高原地區,對於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放在後世,這種環境也絕不是什麼延年益壽的地方。另一方麵,就是因為他們的飲食習慣,這些地方缺少水果和蔬菜,便是普通的碳水也很少,這裡能夠種植的隻有青稞,這玩意的產量真的非常感人,即便是讚普還有那些頂尖的貴族,也不能保證能幾天吃上一次青稞做的糌粑,哪怕天竺那裡的氣候很適合糧食作物的生長,但是,從那裡往高原運送糧食是真的不劃算,因此,吐蕃這邊幾乎沒有進口糧食的傳統。可以說,他們的飲食結構非常不合理。再加上戰爭之類的元素,人均壽命短,而且生活質量也不高。
所以,他們交易的人口是真沒什麼老年人,多半就是青壯男女還有少年。李悅他們給的價錢很高,高到這些吐蕃貴族甚至連自家的農奴都賣了一批。畢竟,他們原本每年搞祭祀,還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本身就是要用農奴作為祭品的,如今改為賣掉,還能給自家增加不少的財富。
除了人口之外,李悅這邊還弄到了不少吐蕃這邊的特產,比如說各種放在後世能讓人牢底坐穿的各種動物的皮毛,這些可以做成毛毯,各種皮具,橫豎便宜得很,怎麼著都不會吃虧。另外,還跟吐蕃那些貴族達成了口頭上的協議,他們如果能夠從天竺之類的地方弄到什麼新鮮的東西,閩越這邊都會高價收購。裴行儉對此並不理會,他也就是老老實實將這些都寫在了戰報裡頭,橫豎都是老李家的事情,李悅占了多少便宜,跟他也沒什麼關係,何況,唐軍也跟著掙了不少小錢錢,裴行儉自己也是一樣,當初都說西域是好地方,結果在西域那麼多年,都沒這次攻打吐蕃來的錢多,裴行儉要不是還有幾分理智,真的很想要再來幾次這樣的戰爭。
大明宮中,接到戰報之後,李治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
吐蕃一直以來,論起惡心程度,僅次於高句麗。突厥在跟吐蕃比起來都有所不如,因為大唐對突厥其實是有心理優勢的,大隋那會兒,突厥人也沒在中原占到多少優勢,裴矩、長孫晟這些人出手,先是將強盛的突厥分裂成了東西兩部,要不是後來那些破事,楊廣也不至於被突厥人圍在雁門關,讓李世民狠狠地露了臉,裝了一把大的。總之,中原強盛的時候,對草原遊牧民族一直是占據了優勢的。但是對吐蕃這樣的地方,那真的是覺得惡心。高句麗當年坑到大隋,是因為那裡白山黑水,入冬之後是真冷,加上他們反複無常,楊廣簡直可以說是輸得很冤枉。而吐蕃也差不多,他們地勢高,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對於不適應這種氣候的人來說,這裡就是噩夢。
吐蕃借著這個優勢,當年很是給大唐造成了不少的麻煩,逼得李世民不得不挑選宗室女和親,哪怕在史書上粉飾得再光鮮亮麗,冠冕堂皇,這件事就是大唐的一大恥辱。李治一心要超過自己的父親,打敗突厥,打敗高句麗,都是李世民乾過的事情,再乾一次就顯得沒那麼了不起,至於說占領西域,開疆拓土什麼的,安西都護府的基礎就是李世民在的時候滅掉的高昌,這麼一算,也是老爹打下的基礎。因此,他想要等到死後找李世民顯擺,也隻有拿吐蕃開刀了!如今吐蕃幾乎是一戰而下,李治自然是各種揚眉吐氣,精神煥發。
武後也很為李治感到高興,另外,武後也覺得這事有自個的一份功勞,畢竟,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攝政,算是為吐蕃那邊的戰事提供了有力的後方支持。
好在對於這場大勝,夫妻兩個早就有了預演,裴行儉肯定是要賞賜的,無非就是加官進爵,裴行儉年紀也不小了,這一戰之後,差不多就要退居二線,就算是封個世襲罔替的國公也算不上什麼。而對於吐蕃那邊的處置,他們也早就有了想法,李賢會被封為藏王,鎮守吐蕃,至於那位被臨時擁立的傀儡讚普杜鬆芒波傑,大唐這邊也不能直接殺了了事,這位畢竟是芒鬆芒讚的兒子,芒鬆芒讚當年對大唐還算是恭敬,大唐此次出兵,也是打著為芒鬆芒讚的死討回公道的旗號,而那位讚普年紀還那麼小,顯然不可能是芒鬆芒讚之死的幕後黑手。但是若是還讓他繼續做讚普,又將李賢這個藏王放在哪裡呢?
武後沉吟了一番之後,笑道:“不如封杜鬆芒波傑為國公,甚至郡王也行,將他接到長安榮養便是。”一個空頭郡王算什麼,或許幾代之後,杜鬆芒波傑的子孫還能混上點實權,但是如今嗎,他要是聽話,還能在長安享受榮華富貴,若是不聽話,這麼大的孩子,一個不小心夭折也是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