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千戶聽到王守仁的命令之後,臉色頓時就是一變,可是他很快就恢複了過來,雖然心裡也是百般的不願意,不過還是苦著臉應了下來。
這邊隋千戶離開後,就派出士卒出去聯係臨近的衛所,而留在原地的王守仁,則接過筆墨紙硯,就地開始書寫起奏章來。
將這邊的情況和所獲得的情報全部書寫清楚之後,王守仁感覺還是有些不保險,又拿出一張信紙,重新將這邊的情況描述了一番之後,讓隋千戶派人快馬加鞭送去大同,即為預警,也為防患於未然。
這邊王守仁安排妥當,隋千戶那邊也已準備完成,所有人一邊順著朱厚照等人離去的方向行進追趕,一邊等待著前去打探臨近衛所士卒的消息。
大同。
皇上的旨意已經到達大同邊軍,原本眾邊軍將領還以為這次也如往年一般,派出一個武勳充當總兵,調派一些邊軍參將過去清剿一番就是。
可是哪想到當接到聖旨的時候,眾位邊軍將領全部慌了神。
這次聖旨居然讓大同邊軍齊動,所圖的居然就是火篩這三千來饒蒙古騎兵。
這是為何啊?
難不成隻是因為這王子年年犯邊,終於惹怒了雷霆,換來了邊軍齊動,而這一切,隻是為了給對方一個慘烈的教訓嗎?
眾邊軍將領拿到旨意,確認幾遍無誤之後,留下必要的鎮守兵力,其他的所有士卒,都開始在大同周邊集結起來。
之前關於火篩此次入關之後的動向,眾將領早已打探出了大概,畢竟誰也不知道朝廷這次會派誰去圍剿,甚至各處就連軍伍都已經做好了出征前的準備,所缺的也就是這一紙調令而已。
此刻得到旨意的他們,並沒有耽擱,一隊接著一隊的邊軍,開始朝著聚落城的方向奔去。
將近八萬的大明官軍,對付三千左右的蒙古騎兵,怎麼看都是完滅的局麵,所以眾將領此刻根本沒有被火篩的威名所懼,紛紛快馬加鞭,生怕落後搶不到戰功一般。
大同城的百姓自然也看到了這一幕盛況,心中感歎朝廷終於強硬一回的同時,原本大同城中的緊張氣氛也一掃而空,之前關門的店鋪又開始重新營業起來,整個大同城內又開始欣欣向榮起來。
而在關外。
距離鎮羌堡不遠的地方,足有五六萬之眾的蒙古騎兵,此刻正安靜的待在那裡,營帳四周更是布滿了哨兵,不時還有駿馬往返於營地和大明的邊關之間,似乎是在傳遞什麼消息一般。
而作為蒙古的霸主,年輕的王子正坐在營帳之中,在他身前的桌案上,擺滿了牛肉乾和烈酒,要不是怕篝火所冒起的濃煙會引來明軍的注意,作為草原霸主的王子豈能這般對付。
此刻在營帳之中,除了健壯威猛的蒙古侍衛之外,讓人驚奇的是,這裡居然還有一個明人。
此刻這個明人正一臉拘謹的看向王子,神情略帶懼怕的同時,更是在心中感歎,對方果然如傳一般的年輕,誰能想到矯勇善戰的蒙古部落,就是被眼前這個年輕人一一收服,成為了蒙古當世的霸主。
看著眼前的王子,這個明人更是想到了自己所侍奉的王爺,何時王爺也能達到王子的這種身份地位,那時的他們,豈不是也會水漲船高,地位身份將更上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