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有許多介紹性的東西,可能有人不愛看,老驢特地多寫了許多免費字。國內的情況,就寫到此了,以後會出現很少,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這是什麼年代,2001年,中國“沒有電影”的年代。
一部國產片小成本喜劇愛情故事,能夠在第一周拿下4150萬元的票房成績,簡直堪稱神跡,超越了以往的所有票房紀錄。
在新東安商場6層的百老彙影城售票櫃台前,一對青年男女購買了標價25元的兩張《我的野蠻女友》電影票。《法製日報》記者問這對年輕人是否知道“票房”、“首日票房”、“首周末票房”、“總票房”等概念。
他們說從博影網、電影報道中有所了解,知道“票房”即指電影在影院上映期間賣出電影票的總額,但國內好像沒有這回事,都是在看好萊塢的電影報道。知道陳天都的電影又拿到了周末票房冠軍,才知道這個概念的。
大華電影院距新東安商場不遠,一位準備觀看《我的野蠻女友》的中年觀眾告訴記者,他讀報了解到一些有關電影票房的事,“中國還沒有統計票房的吧,也是因為以前沒有國產片。而且即使有統計,這裡邊好像也挺亂乎的,弄不清真假,反正都為中影自己搞的吧。”
在這個年代,如果有哪個導演敢說自己的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定是天荒夜談。哪怕得到金球獎最佳導演的李案回來,同樣不敢說這種話。
但這一切都不適用於陳天都身上。就全然不管用了。從第一部電影《第六感》創造了差點打破《拯救大兵瑞恩》的八千萬票房時。這就注定成為一個奇跡創造者。果不其然。第二部電影《黑客帝國》直接票房過億,成為近年來少有的票房過億影片。
直到如今,多年的媒體吹捧,多年的觀眾追捧,多年的固定影迷粉絲培養,到他一部小電影的《我的野蠻女友》上映,亦取得了讓人望塵莫及的票房,著實讓媒體記者“滿眼金星”。
但是這一切依然叫人難以置信。然後自然就是懷疑了,相當一批人質疑這個票房的真實性。
“影視界嘴大成風,媒體盲目追捧,公眾將信將疑。”已有30年影視界報道經驗的資深影視記者任學路對此感到困惑。與其映襯的是另一番“風景”———“票房傳言”以其尖銳的攻擊性不時刺激業內各方敏感神經,作為發行方的中影也出來聯合矩陣,召開發布會回應這種質疑。
林芝玲在發布會上說,“大家都知道國內統計票房的各種漏洞,其實我們寧可不去統計票房,但為了網站最新數據,卻依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做這個工作。幸而得到中影集團大力幫助。饒是如此,博影網上依然雇傭了全國四百多個大學生。參與票房統計。沒想到也查出了許多臟亂的現象。”
隨後發布了幾張照片,上麵一張票是《我的野蠻女友》,可後麵打印的卻是另外一部幾乎聽都沒聽過的電影名字。有一張影院排片排了十場,結果隻上報兩場。
“哇,好黑呀!”記者們一片沸騰,“這是怎麼回事?林總監,請詳細說說吧。”
林芝玲表情微微沉重,可她一口娃娃音,讓人嚴肅不起來。清脆悅耳的聲音說道:“其實在《無間道》上映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注意到這種問題了,直到如今我們才公布出來。為防止《無間道》票房偷漏報事件重演,《野蠻女友》加大票房監督力度,派專人監管監督。”
她隨後給出了證據,“這也是矩陣反盜版基金會的功勞。偷票、漏報、瞞報,甚至勾結販賣盜版,誰還能知道其中還有多少問題。影院偷報漏報的現象十分普遍,隻因為我們的《我的野蠻女友》這次與院方發布之前,打破了院線方與製片方分配不合理的製度,比往常多增加了5個百分點。這個協議簽下之後,刺激了一些人的口袋,就如此鋌而走險,做起這種勾當,實在讓人不恥。”
“嘩~~!居然還有這回事,怎麼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打破既有的院線分配比例,這可是大事啊,這麼大的事,事前居然一點消息都沒有。”
其實這也不怪媒體,因為此前誰沒事去關注國產電影的票房啊,陳天都也不太在乎國內的票房數據如何,這些全是範氷氷上位之後做的主張。可這是一譚深水呀,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貿貿然就捅了進去。
如果換成王忠君之流,肯定會打打嘴仗,找中影來解決。但陳天都偏偏也是一個激進分子,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還能當沒看見?有了老板支持,她們才不管其他呢。
“林總監,林總監。能具體說說不合理的製度嗎,究竟哪裡不合理,矩陣電影的具體分配比例又是如何?”
林芝玲馬上微笑閉口不答,這種問題誰會來挑明,矩陣自己還要開院線呢。
合不合理要看從誰的角度,先來看下目前的計算方式。假設總票房收入是100,其中電影專項基金為總票房收入的5%,,(其中院線可分得3%~5%),製片和發行方最多隻能占到43%。
發行和製片如果不是一家人則發行方先扣除拷貝洗印和宣傳推廣成本和其他相關費用再將剩餘按五五與投資方分成。由此可見離收錢最近的是影院,花錢最早收入最晚的是投資方。單純從這點看,對於投資方是不合理的。
但這又是一個合理的鏈條,現在欠缺的是對影院的票房監管,對發行方的合理宣傳投入監督和評估。即便製片和發行多爭取兩個點。對整體的改善是沒有特彆意義的。
除非有一天像美國一樣。當票房對影院不是絕對收入指標的時候。在影片上映前兩周大幅度的調高製片和發行的分配比例的時候,再來談談合理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