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有一個以禮拜堂為中心的城市,在中心位置有一條環形寬道,圍繞禮拜堂中心形成閉合的狀態。而環形寬道向外又能連接更多的道路到廣場中心的放大水晶節點。這樣的完美通道是用來供給人或車通行的嗎?
顯然不是;要是的話,那這個城市設計者為啥不設計成和其他道路一樣的寬度,反而要多花可能2-3倍甚至更多的人力物力修建一條閉合的寬道呢。如果不是專供車或人通行,或者說不止是給人或車通行用的,那這條環形寬道還能用作什麼呢?
“你們覺不覺得這個環形的寬道很眼熟?!”說話的人士錢老。本來這次的會議,錢老隻需要列席就好,不需要發言的。隻是看到大家的討論很熱烈,郭院士也熱情高漲。一直看著虛擬三維圖的錢老倒是也有了一些興趣。
“眼熟?!”錢老的話果然引起了郭院士的注意。
“是的,”錢老用筆在三維圖上沿著能量傳播路徑畫了幾筆,指著環形寬道說:“你們看,這幾條線是能量傳輸線。這個環形線,是不是很像電感線圈呢?”
隨著錢老用筆在三維圖上這麼一勾畫,還真的就像是一個電感線圈圍繞著禮拜堂啊!假如用電磁學理論去解釋這個城市設計規劃,那是不是整個城市就應該是一個大型的電路結構啊!你看,這個禮拜堂就是大型的電池,連接到外麵的環形寬道,這個環形寬道就像個線圈一樣,把禮拜堂產生的能量進行變壓,調頻後傳輸給下麵的廣場節點,再通過廣場節點的水晶石放大器,將能量輸出放大。
從電磁學理論來看,線圈隻會對交流電起作用,而對直流電不起作用。而這兩者之間最直觀的區彆就是方向變不變;直流電的電流方向不隨時間變化,但大小可能變化;交流電則是指電流交替流動,會隨著時間發生方向和大小的變化。
假如,禮拜堂產生的能量是一種類似地球上的交流電一樣的可能隨時改變方向和大小的能量,為了讓這股能量能穩定的輸出到所有的廣場節點中,那環形寬道的作用也就能說得通了。
如此精巧的設計,簡直是巧奪天工!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很明顯了。
禮拜堂到底是如何產生能量的?!
錢老的一通分析,把整個線路設計用電路學原理解釋了一遍,大家都聽得不由得點頭。隨即郭院士也提出了這個問題:“禮拜堂到底是如何產生能量的?根據水下探索員們的反饋,除了大山他們帶出來的半球體,看起來有點像是新世界的地球儀以外,彆的也沒發現任何大型器械或者能產生能量的機器。”
錢老略微思考了一下,給出了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我覺得,咱們應該回歸到能量本身。現在這個城市已經變成了海底城市遺跡,就算是有什麼特彆的能量產生方式,我們現在也是無法找到的。還不如,我們先擱置這個問題,回來看看怎麼才能把這種類似電路的方式用在我們自己的生產生活中。尤其是那個水晶石!”
錢老的說法是非常務實的。海底城市現在都無法推算出經曆了多少年,甚至連如何從一個陸地城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都隻有推測。也許禮拜堂裡有那種產生能量的機器,隻是經曆很多年的海水腐蝕,變成了一堆塵埃。那這樣的機器對於前進軍團來說,又有什麼作用呢?!
反而是現在郭院士和眾多水下探索員們發現的這類似電路的結構;這些能當放大器使用的水晶石;這些擺在麵前的實物更加的讓人覺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