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大宋的百年積弊(1 / 2)

大宋最狠暴君 天煌貴胄 3905 字 11個月前

金富軾和樸精光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畢竟是能夠遺臭萬年的秦會玩親自出手,又有戶部右侍郎汪吉在旁邊敲邊鼓,而金、樸兩人在灤州邊市所見的一切,又在無時無刻的證明著秦會玩這些套路的正確。

尤其是秦會玩特意帶著金富軾和樸成性去了一趟剛剛開始修建,可是花了大半年時間也隻是堪堪打完城牆地基的順天府新城之後,就算金富軾和樸精光再怎麼精明,也難免爭著搶著上了秦會玩的擔架。

當然,金富軾和樸成性放在高麗還勉強能有點兒地位,但是放到大宋來說,就連個屁都不是了。

趙桓把這兩個家夥扔給秦會玩之後就沒再關心過。因為跟兩個棒子相比,趙桓更關心大宋自己的問題。

忠烈祠的問題,軍隊的問題,驛站的問題,行政區劃的問題,等等亂七八糟的問題搞得趙桓頭大如鬥——

忠烈祠的問題算是最好解決的,隻要花錢就能解決。

可是剩下的那些問題呢?

軍隊不堪大用是明擺著的事實,之前能出現二兩多禁軍被二十七個金兵追著打的破事兒,現在甚至都能出現雷州水師在海上跑錯路的破事兒。

驛站也是一樣。

大宋的驛站係統是接受兵部和樞密院雙重管轄的,兵部具體過問郵驛的規約條令、人事調配、遞馬的配備等等問題,而樞密院則是處理關於驛馬的發放、頒布驛遞的憑信符牌等事務,兩個機構互相製約,不得擅自專權。

然而實際上,大宋的館驛係統已和通信郵遞完全分開,僅僅履行一種接待過往官員投宿的職責,而傳遞政府公文和書信的機構,另有名目,總稱為“遞”,又分“急腳遞”、“馬遞”和“步遞”數種。

負責送信的遞有“遞夫”,又稱為鋪兵,一般由地方上的廂兵充任,是傳遞文書的主要人員。郵置人員由民改為兵,這是從北宋初年時趙大所製定的規矩,因為“前代置郵,皆役民為之”,給百姓增加很大負擔。

趙大登基之後“即革此弊”,開始“以軍卒代百姓為遞夫”,其後更設置專門的驛卒,以此來減輕百姓負擔。

但是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就有把好經念歪的本事。

鋪兵“晝夜往來,備極勞苦”,按規定他們應該由朝廷按月撥給的糧餉,然而官吏們層層克扣下來,卻常常使得這些鋪兵們處在衣食無著的境地。有的“盤纏缺乏,多饑凍僵殍”,有的“衣食不給”,“率被笞捶”。

為了活命,這些鋪兵和鋪夫,隻得嘯聚山林,落草為寇。而為了防止鋪兵逃跑,大宋朝廷則是大手一揮,玩起了老套路——把這些鋪兵們當成囚犯一樣刺麵,刺臂。

然後這些鋪兵們就越發的不願意當這個兵。

惡性循環之下,大宋的驛站係統基本上也廢的差不多了。

至於行政區劃的問題,則是更加的操蛋。

大宋的行政區劃是路,大概相當於明朝時期的省,略似於唐代的“道”。

但是,大宋朝廷雖然號稱有26路,然而實際上在靖康元年之前卻隻有二十四路,到現在靖康三年年末,大宋的實際控製地盤已經遠遠超過了二十六路,如果再把甘肅布政使司和交趾布政使司按照路的規模拆分一下,估計大宋的“路”最少也得三十多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