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藐躬,祇奉皇圖?夙夜兢業?弗敢怠荒。吏治民艱?將求宜於變通。其令:罷門下、尚書二省……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欽此!”
無心的聲音落下,整個朝堂就像是按下了暫停鍵,所有參與大朝會的大臣都陷入了短暫的失神?繼而又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這封詔書裡的每句話都挺正常?可是全部連在一起之後,怎麼就變得那麼嚇人了呢?
官家這是打算把太祖皇帝開國時就定下的規矩全部推翻重來?
官家這麼激進這麼搞,就不怕步子邁得太大了扯著龍蛋?
懵逼了半昨之後,朝堂上的一眾大臣們又將目光投向了李綱和種師道。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身為當朝太宰的李綱還有身為樞密院扛把子的種師道不僅沒有像百官期盼的那樣兒站出來表示反對,反而互相對視一眼之後率先躬身拜道:“臣等?謹奉詔。”
這下子,朝堂上的大臣們徹底傻眼了——還指望著你們兩個帶頭出來表示反對呢,可是你們倒好,連反抗一下的勇氣都沒有,就直接投了?
然後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一看繼李綱和種師道之後,禦史台扛把子和六部尚書也都投了,當即便一起躬身拜道:“臣等,謹奉詔。”
盤踞在龍椅上的趙桓笑眯眯的打量了大臣們一眼,然後又笑眯眯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說道:“朕乏了,諸卿不妨好好討論討論,看如何才能把詔書裡的差事辦好。”
對於朝堂上的這個結果,趙桓表示雖然在情理之外,卻是在意料之中——皇帝和大臣的關係其實就像彈簧,皇帝弱的時候,臣子就強勢。皇帝強勢的時候,臣子們除了老老實實的聽話辦事,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除非去死。
可是在皇權盛極的時候,除去正常的老、病之外,大臣們的生死其實也是掌握在皇帝手裡的。
因為當皇帝想讓你死的時候你敢不死,你就得死全家甚至九族。當皇帝想讓你活的你卻跑去尋死,那你還是有可能死全家甚至九族。
所以皇帝要殺大臣的時候才會有“賜死”這麼個說法。因為這是皇帝給你的賞賜,你不光得老老實實的去死,還得先謝了恩再死。普通人想要這個待遇還得不到呢……
……
等到趙桓離去之後,剛剛還鴉雀無聲的朝堂上忽然變得如同菜市場一般嘈雜,許多大臣一窩蜂的向著李綱和種師道圍了過去——
倒不是打算跟李綱和種師道玩什麼真人pk,而是剛剛在無心宣讀詔書的時候,他們兩個就在那裡老老實實的捧著笏板裝泥菩薩,而等到無心宣讀完詔書之後,又是他們兩個先投的!
看他們兩個那模樣,多半是知道些什麼!
現在最嚇人的官家已經離開了紫宸殿,所以剩下的百官就圍向了李綱和種師道,打算試試從兩人口中套些話出來。
然而讓朝堂上一眾大佬們失望的是,李綱和種師道兩人都是一副諱如莫深的模樣,李綱更是陰沉著喝退了百官,又訓斥道:“既已奉詔,便該好生將差事辦事,現在圍著老夫算怎麼回事兒?”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