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萬幸的是,這兩個蠢貨機緣巧合之下發現那些書籍裡有關於術算方麵的書籍,所以暫時沒燒,隻是派人往汴京城送信,打算等禮部派大拿過去鑒彆之後留下有用的書籍,然後再燒那些沒什麼用的。
得到消息之後,已經認識到數學知識重要性的戶部跟工部聯合了禮部上奏,要求樞密院那邊以最快的速度通知耶律大石和韓世忠不許焚書,額外還要求兩人在那邊繼續大力搜集書籍,等著禮部和戶部、工部派人過去鑒彆。
的趙桓也忽然想起來了,阿拉伯數字跟阿拉伯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阿拉伯數字的起源是阿三,阿拉伯人不過是將之傳入了中原。
這也就意味著朱羅國和潘地亞國那邊說不定還有什麼好東西。
同樣的,除卻三哥那邊之外,塞爾柱那邊是不是也有什麼好東西?推而廣之,再往西呢?會不會還有什麼更好的東西?
老祖宗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雖說三哥那邊一億百姓十三億牲口的製度很坑,雖然塞爾柱那片地方實在是太能boom,雖然此時剛從樹上下來不久的歐羅巴蠻夷們還在啃摻著石子的黑麵包,但是他們那裡的書籍是無罪的,說不定還能在某些方麵給大宋帶來好處。
然後趙桓就決定派出以太子趙諶為首的書籍拯救團,去拯救那些即將被毀掉或者已經被毀掉但是還能搶救一下的書籍。
同時再帶著大宋最先進的印刷設備,去跟教廷搶生意——
眾所周知,大宋之前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而印刷術傳入歐羅巴的時間還要在蒙元南侵之後,現在的歐羅巴並沒有掌握印刷術或者說就算掌握也不過是掌握了比較初級的技術,跟大宋的技術完全沒辦法相提並論。
而同樣眾所周知的是,現在歐羅巴的蠻夷們正好處於瘋狂的前夕,他們寧肯餓著肚子也要購買贖罪券。
所以,當教廷印刷粗糙的贖罪券跟大宋印刷精美的贖罪券擺在眼前時,是不是可以說明大宋的贖罪券更能贖罪?那些歐羅巴的蠻子們會怎麼選擇?
如果再進一步,是不是可以把歐羅巴的水攪得更渾?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啊。”
趙桓謀劃好了這一切之後,忽然發現整個麵局裡麵少了最為關鍵的一環。
一個有影響力的紅衣大主教。
如果是跟教廷合作,那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隻要把印刷術和底版交給教廷並且講好分成條件,剩下的事情自然由教廷來出麵解決。
可是趙桓又沒打算跟教廷合作,因為一個拿著贖罪券鎮壓整個歐羅巴的教廷並不符合大宋的利益。
恰恰相反的是,一個無法鎮壓整個歐羅巴的教廷和一群對教廷不滿但是又拿教廷沒辦法以致於互相離心離德各自心懷鬼胎的歐羅巴才符合大宋的利益。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一個有影響力但是沒能力成為教皇的紅衣大主教就成了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