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在林府待到深夜,第二日醜時過半,月明星稀,才是乘車回來榮府。
值夜的巡城禦史攔了一回,望見是榮國府的座駕,便忙來拜見後徑直往另一頭去了。
街頭巷尾複了寂靜,隻有馬車行駛的聲音橫穿道路聲音作響。
到了寧榮街內,榮府中間的獸頭大門大開,燈火通明著,裡裡外外站滿了人在迎。
趙天梁、王善保家的、林之孝家的幾個人領頭在階下張望。
賈璉下車來,對彆人未加理會,隻劈頭蓋臉的就朝趙天梁訓斥道:“還典著個笑臉等俺!好端端的林家姑老爺沒了,你這醃臢就是這般往來看顧的?那安道全怎麼不請過去?”
趙天梁麵色頓時一苦,連忙解釋道:“真真是找過的,隻是尋不見人。早間去給那安道全送朝服,就見他鎖了門不知去了哪兒,裡裡外外都沒打聽出來。”
安道全失蹤這事,本來賈璉要是回榮府就會得知,但他卻是從散值忙碌到現在。
那林之孝家的、王善保家的,還有站在後頭的來旺家的這時齊齊近前來,各有好話來說。
“外頭的事是難做,但二爺您也要注意些府上才是,偏房的那位夫人前夜裡生了!”
林之孝家的笑道:“那竟然是兩個公子爺一起落地的!咱們這類的人家我見得多了,真是誰家都沒有這等吉祥事。”
王善保家的連連稱是,也歡喜道:“可見是國公爺福運長,祖宗也高興,才賜了這兩位公子爺下來。那時哭的一個比一個響,我在外頭可都聽見了……”
初聽得平兒的消息,賈璉就在往府門裡走,三步並作一步,後頭報喜的聲音漸漸跟不上了。
過了府前二道門,轎子也不上,直接一手撩起袍角,飛奔朝榮禧堂東跨院過去。
那邊二老爺賈政和王夫人一家已經搬出,去西路暫住著,也更好照料老太太。
如今東跨院裡是平兒和晴雯兩個在住著。
直接通榮禧堂抄手遊廊過來東跨院,裡麵東邊三間小正房外頭正熱鬨,丫鬟婆子道喜個不停,歡聲笑語著,屋內站不下,不少都站到了廊下來。
“國公爺回來了!”
早有眼尖的上前來賀喜一句,兩邊丫鬟婆子排開見禮,請賈璉進屋去。
“這下可好,居然少請了一個奶娘,有的忙了。”
丫鬟婆子們在後哄笑一句,眼見國公爺進屋去。
聽到傳話,外堂裡,鳳姐兒將兩個孩子交給選出來的奶娘,迎上來剛要欠身行禮,卻被賈璉一把扶住。
“平兒有沒有事?平日她就是瘦瘦弱弱的,誰知有懷兩個的本事!”
賈璉一邊來問鳳姐兒,還忙是往簾櫳隔絕的內屋看了眼。
鳳姐兒笑道:“這番可是母子平安,眼下平兒睡下了休息,你彆去打攪,先看看那兩個皮孩子是正經。”
選出來的奶娘抱了一個,周瑞家的也抱了一個,都過了來。
周瑞家的笑道:“這兩位方才還哭得人頭疼,這下應該是累著了。不敢騙國公爺,我們就聽那聲,就曉得兩個小爺準能養的活。”
鳳姐兒笑著點點頭,忽然見賈璉連外頭的衣裳都沒換,怕不乾淨,忙是來攔著不讓上手。
賈璉望著繈褓中的兩個小人,隻好搓了搓手沒上前,複滿心疑惑道:“這怎麼都長得皺巴巴的一張醜臉?”
鳳姐兒笑道:“等長開了就好看了,小孩子都一個樣,當初巧姐兒還不是全身皺巴巴的,也把我嚇壞了。”
巧姐兒素來得寵,所以這時也鬨著不睡,正在屋內墊腳看小孩。
忽然聽到鳳姐兒這麼說,巧姐兒頓時不依,小聲不知道念叨了幾句什麼話,就往自己奶娘懷裡撒嬌去了。
滿屋之人見狀,不免是指指點點笑做一團。
“該打你個不正經的,一點端正模樣都沒有,學得什麼規矩?”
鳳姐兒訓了巧姐兒兩句,也不擾大家的興,就暫且作罷,隻又同賈璉提起道:“你快沐浴換了衣裳來,再好好想想,要叫個什麼名才好。各位媽媽說是那樣說,但就怕出了什麼差錯養不活,咱們彆急著起大名。”
生孩子的習俗就是這個,沒下地的孩子起大名就怕壓不住。而且就算下了地,屁大點的小子養在家裡沒交際,也用不著大名。
賈璉聽了這話,盯著一左一右兩個娃娃的臉思索起名。
小名倒是好起,簡單點隨處的花草樹木都能做名,好聽的就像是秦家給秦可卿起名那般。
‘秦可卿’是小名,‘秦兼美’是大名。
賈璉是那時下聘的人,所以知道這個。
忽的,一陣嚎哭聲從繈褓內傳來。
先是左邊的娃娃醒了,然後又吵醒了右邊,一時間屋內嚎哭聲此起彼伏,竟像是哭著較勁似的,怪不得先前屋裡人說頭疼。
“多半是餓了。”
周瑞家的笑著說一聲,便抱著孩子往內堂間走,一路不忘和後頭跟來的奶娘叮囑。
“這也是天降的福分在你身上,我們國公府裡就這兩個金貴的小爺。新奶娘一時是選不好的,這些日子難為你,葷腥不要去沾一點,雞蛋每天隻用水和鹽煮著吃……”
奶娘聽得著周瑞家的絮叨吩咐,一路應聲著,轉去了內堂。
賈璉這邊被嚎哭聲一擾,一時沒了興致取名,且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怪異的疑惑,往外走,扶著廊上欄杆。
他可是剛從林家回來。
都是哭聲,這邊裡裡外外喜笑顏開,林府那邊卻是悲天嗆地。
如今兩個小兒是歡喜降世了,但他們可知道以後逝去時的苦楚?
……
眼看天都要亮了,鳳姐兒倦意來襲,便打發一眾丫鬟婆子該睡的睡,該休息的休息。自己也出來廳裡。
屋外,見賈璉竟是零落在一邊,夫妻多年,鳳姐兒已然心中有所明白。
“姑老爺的事我也聽說,如今得了嗣子,見著娶妻,想必他病裡時也是開懷的。咱們也捫心自問,幫著噓寒問暖、治病尋方是從未少過的,也算對得住那邊。到時候送去蘇州老家時,家裡幾個多去送一程,也就十分得當了。”
鳳姐兒上前來,執起賈璉憑欄遠望的手相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