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朝野(2 / 2)

都中光景過得極快,倏忽間,已經到了年底。

時疫未平,西海沿子那邊倒是有新進展。

漢地畢竟地大物博,人員眾多,朝廷願意支持、不做肘掣、不斷物資,又有一位能戰的主帥主導,四夷沒有不敗的道理。

隻是敵軍反撲,在北麵攻破高闕,而征召的林石汗部落拖延時辰才至,使得鎮守河套的忠勇順伯武鬆撐旗戰死。

消息傳遞都中,引得賈璉大怒,想起武鬆既死,西北當日種種儘散。便擬文先追贈了武鬆為縣侯,下令遷殘存的武家族人回原籍,然後便要發作那林石汗。

隻是林石汗畢竟率部堵住了高闕受降城,又上表說原來巨寇古三郎失勢後竟投奔到了忠勇順伯麾下,這次一同死了,擇日就呈頭顱來朝。

於是問罪這事終究不了了之。

好在高闕之後,番邦已敗儘,段奐規正在追索番王,軍伍大半就食於敵國。

賈璉因此,到底是在朝中鬆便了不少。

卻忽又聞得西軍在敵國諸部大肆屠殺,以胡人計量法,身過車輪者皆殺,偏生用的是中原沿街賣貨的微車輪。

白起再生也不過如此罷了,這還了得?

一時間朝野上下彈劾西軍主帥的奏章飛也似的來了,都堆積在了尚書台裡。

“大將軍上表說番邦難馴,若不剪滅其種,不出四十載,得一明主,則複為朝廷心腹大患。”

臨敬殿裡,皇帝為群臣彈劾西軍一事,專來召見賈璉,一麵說著,將段奐規的密折遞給他。

“賈卿以為這事如何處置?”

賈璉翻看了折子,道:“微臣也在西北地方做過官,聽聞過邊疆之事,段鎮北的處置,或……有些道理,隻是實在著急了些。倒不如學漢唐開西域置城,遷移漢人過去,最是穩妥了。”

皇帝道:“今時不比往日了,天時不在,西北皆是旱地,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儘皆斷絕,怕是要漢唐時的十倍花銷才能遷移漢民去置城,維護更是需金山銀山做底,偏偏朝廷國庫已空,裡頭已是隻剩下群鼠饑腸轆轆。”

沒錢確實是個大問題。

賈璉不說話了。

皇帝搖搖頭,歎道:“賈卿本是個忠厚人,這時也瞞著朕?大將軍做人屠事,倒像是在朝中自汙,想朕豈是兔死狗烹之人,賈卿莫非見此種種不能分明?”

賈璉道:“段鎮北的事,到底還不見得有定論。”

皇帝無奈道:“請賈卿且回尚書台。”

賈璉於是告退。

西軍畢竟是久在外地,多少不能知朝堂動向。

何況前年先皇特意傳喚段奐規入京,若不是他之後前腳又離京了,恐怕後腳新皇上位的事也要出些差錯。

既然本是尷尬人,為公為私,段奐規這西軍主帥已屠殺之事自汙也並無道理。

賈璉思索間,已經到了尚書台,望著自家署房內外堆積如山的彈劾折子,猛然一拍腦門。

“罷了!這誰壓得住。發信去問問,不然就照當年子騰老爺故事,我也上一本去,請貶去老將軍兩級,叫他榮養,也算各自安好。”

心中有了主意,賈璉即刻起草了書信一封,叫人夾在公文裡,隻管快馬往西軍送去。

做了這事,賈璉終於輕鬆了,又署了半個時辰公務後,眼看外頭已是黃昏,便起身來,散值出尚書台。

主持尚書台以來,終究是做了一件大事。

如今朝廷大勝,西麵已安定,除去主帥的事不少,叫人多少是能空閒下來了。

外麵,興兒昭兒兩個正守著馬車,見賈璉過來,忙請入車廂,駕車向榮國公府回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