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重生成一個小屁孩兒,自覺根骨還是不錯的,又有年齡優勢,若能及早習練,大成之境可期。隻是,俗話說,窮文富武,練武如想有所成,投入將非常巨大,以張家的家境,很難啊!另外,還有一個難題,要怎麼向家人解釋他的拳法從哪裡學來的呢?
張昌宗有些發愁!
他發愁的時候,他那上朝的四叔張梁客此時卻是懵逼的——
衣冠端正的位列朝參,聽今日參與朝參的監察禦史在向臨朝稱製的他天後武氏彙報事項,依稀仿佛剛才似乎聽到了熟悉的地址……似乎是堂嫂家所在的裡坊!再仔細一聽,裡巷也對的上!
張梁客驚恐了!監察禦史提堂嫂一家作甚?嚇得他剛才放飛的思緒立即收了回來,兩耳豎的老高,認真傾聽——
監察禦史寧孝丞手持笏板,一本正經的在奏對:“……臣清明時出城祭祀先祖,忽聞有孩童之郎朗讀書聲,駐馬查看,卻是一隊孩童在圍著裡坊奔跑,邊跑口中還邊誦讀聖賢書。臣出於好奇駐足聽了片刻,先是《孝經》,後是《論語》,末至《詩經》,三書反複背誦,昂揚好學之態,頗令人欣喜。使人探問後方知,背書跑步之孩童乃是張氏子。”
此言一出,居於帝位的李旦和坐在他身後的皇太後武氏齊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來。李旦忍不住開口問道:“奔跑背書?《孝經》、《論語》、《詩經》皆是啟蒙之學,寧卿家,這些孩童約莫幾歲?為何如此?”
寧孝丞道:“回陛下,那些孩童之年歲,以臣觀之,大者不過十歲左右,小的約莫四五歲,幼在前,長在後,排成一隊奔跑背書。臣看附近有人麵含笑意觀望,好奇之下,使人探問方知這些孩童乃是居住在該坊的張家子。鄰人曾對臣說,張家子勤奮好學,刻苦恒毅,每日晨起便背書,每書必背一百二十遍,日日如此,不曾斷絕,若天時好,還會外出奔跑,以奔跑之方式鍛煉體魄之餘兼背誦聖賢書。”
居然真是堂嫂一家!
張梁客驚恐了,一時間,真不知道該感謝寧孝丞還是憎恨他!
“每書背一百二十遍?!”
李旦驚訝至極:“小小孩童便有這般毅力?”
寧孝丞道:“回陛下,確有此事。是故,臣聽聞後,又詳細詢問了左鄰右舍,人人皆誇張氏子。天子腳下,還有這般好學之家,以如此小的年歲,卻有這般堅韌恒毅、勤奮向學之心,臣請太後、陛下嘉獎之,以鼓勵民間向學之心!”
李旦讚許的點點頭,欣慰道:“如此確實當獎。太後以為然否?”
說著,向身後請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