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戰論(1 / 2)

詩作很快就粘貼出來,七夕十首,悼亡十首,兩個主題皆有作品入選的,唯有張昌宗。一時間,打量的目光驟然多起來。

張昌宗坦然以對,在一片傷懷的悼亡詩中,他這首可謂彆出機杼,觀之頗有讓人耳目一新之感,自然也就顯出來了。總算沒讓薛老師的用心白費。

指望兩首詩就讓所有人拜服那是不可能的,學問之事,又不止作詩,再者,都是年輕人,心誌高遠,正是氣盛之時,張昌宗的目的也隻是想讓大家認識他,把他以往的名聲與他的人真正聯係起來,旁地所謂裝逼打臉的心思……拜托,他身上的將軍銜又不是假的,這些尚未出仕,還是白身的小子敢衝上來踩他的,那是絕對沒有的。這年頭,教育普及率不算高,受教育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傻子都被淘汰了。

張昌宗就那麼坦然坐著,任由打量。廣陵先生敲了一下他案上的磬,朗聲道:“既然詩作已然評出,那在進行下一個環節之前,老夫厚顏占些時間,問世茂幾句,可好?”

張昌宗立即謙恭的道:“先生有話儘可問便是,隻是,冷主編,時間可還允許?”

冷子暢立即道:“所謂文會,便是要讓所有與會人士暢所欲言,開懷儘興的場所,時間自然是儘夠的,廣陵先生和張郎儘可暢敘。”

廣陵先生立即轉向張昌宗,問道:“老夫遠在江南也聽說世茂率兵擊敗突厥,世茂與突厥打了一場,對突厥,可有什麼看法?”

這老頭兒怕是存著考校的心思,問話也問得不清不楚的。張昌宗心裡斟酌,口中確認一遍:“論突厥?”

老頭兒頷首,摸著胡須笑吟吟的道:“便是論突厥。”

張昌宗笑起來:“先生這題出得好大,晚生不才,便試論之,一點愚見,請諸位先生們,諸位學子們品鑒品鑒。”

“請講。”

張昌宗拱手之後,侃侃而談:“其實,在晚生蒙陛下看重,奉敕出征之前,晚生便在收集突厥的資料,因為晚生心頭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堂堂天朝上國,自秦統一六國至今,綿延數百年,依舊脫不開關外異族的侵擾?便是打敗了一族,過不了多少年,又會有彆的異族部落成長起來,重新成為邊患,成長的勢頭就跟地裡的韭菜似的,割完一茬又長出一茬兒。”

這問題一丟出來,不止洗月台上的老少們,便是攬月閣裡的女皇也放下詩稿,側耳傾聽。大佬們麵上若有所思,東正先生開口問道:“此事世茂有何見解?”

“先生容稟。”

張昌宗朗聲道:“晚生私以為,要弄明其中原由,首先必須了解突厥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它的曆史、發展過程、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等等,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而晚生得蒙家師教誨,又因家師的身份,自幼行走宮中,得以遍閱宮中所有藏書,倒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或可為分析突厥提供幫助。”

張昌宗也沒刻意賣關子,頓了頓,就接著道:“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性情等,其實與所生活之地區也有一定的關係。古人長說,愛山者仁,愛水者智,其中便有晚生所說的道理。這個不是今天重點討論的範圍,我們說回突厥。突厥居於草原之上,逐水草遊牧而居,這樣的生活、生產方式,形成突厥人粗獷、堅韌、團結、凶狠的性格,因為相比起中原的富足,突厥人的生活是在與天地抗爭,唯有去爭,他們才能繁衍生息。”

眾人聽得頻頻點頭。張昌宗笑眯眯地的續道:“是人都會向往安逸富足的生活,突厥人不擅耕種,每逢青黃不接之時,便仗著弓馬嫻熟的長處,南下劫掠中原王朝。而中原王朝是農耕社會,我們離不開土地,卻又不能像突厥似的人人皆兵,兵卒隻能分散各地,以安家國。所以,北方異族仗著兵馬之利,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侵擾我中原王朝。”

“說得好,說的透徹。那世茂看來,突厥可堪教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