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撿到寶(1 / 2)

說是那麼說,但是,要把一地之民遷徙走,卻不是容易操作的事情,薛崇秀也隻是有了這個想法,具體怎麼操作,還需細想,待周全了才能操作。張昌宗這裡就比較愉快,因為有了劉嬰。

初來時,張昌宗向他詢問建議,劉嬰婉拒了,並隻接手張昌宗將軍府裡的政務,自請領了個主薄,也不知他是生性如此,還是在突厥十年給磋磨的,並不是多話的人,常常沉默著,偶爾要說事情了才有寥寥幾句。張昌宗覺得,初來的那天能陪著他聊一整天的劉先生待他是真好了,讓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陪著他滔滔不絕,還有比這更真誠以待的嗎?

沒有了!所以,哪怕劉嬰很多時候是個悶葫蘆,張昌宗也不介意,沒關係,劉嬰不喜歡說話,他喜歡說啊,人嘛,不管是朋友還是下屬,甚至是夫妻、情侶,要有長久的關係就隻能互相包容,這個世間又不可能有人是按照你喜好生出來的,要全然符合心意是不可能的,有大部分相合就已經是很幸運、很幸福的事情,張昌宗是個曉得知足的人。

每日他操練兵馬的時候,劉嬰都會來觀看,等他操練完又回將軍去處理政務,他並不是貿然開口亂提意見的人,若他開口,必然是能切中實事,又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好幾次,張昌宗聽了他的建議後,都有種“撿到寶”的歡喜和慶幸。

而相處的時間長了,張昌宗才知道劉嬰還是個很全才的人,他不僅懂政務,還懂天文曆法、農事水利。

張昌宗以為諸葛亮借東風這種事情是神話傳說,是藝術加工和美化,認識劉嬰後,看他好幾次都預測對天氣,不禁恍然大悟,想來諸葛孔明也是如劉嬰一般精通天文曆法。隻是,諸葛先生會立人設,在這個封建迷信的古代,人設立得神秘些,不管是禦下還是震懾對手都是極好用的。

而農事水利方麵,劉嬰全麵接手了屯田的事務,加之他又懂看天氣,管起來更加的如虎添翼,便是積年的老農也服他,也願意聽他的話去耕田種地。

“將軍為何單獨建了一個斥候營?”

當劉嬰問他這個問題的時候,張昌宗奇怪的問了一句:“先生還懂軍略?”

劉嬰沉靜的道:“略知一二。”

張昌宗道:“為了情報啊!兵書說,凡者,以正合,以奇勝。古往今來,善戰者多好用奇兵,更有諸多神將有料敵於先機之能。可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然我自問沒有那等料敵於先機的本事,莫不如沉下心來,以方法彌補能力的不足,撒多多的斥候出去,獲取儘可能多的情報,來幫助我完成戰略、戰術,以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不過是個愚笨之法,倒讓先生見笑了。”

劉嬰連忙道:“將軍過謙了。古往今來,凡勝戰者,其實皆與情報息息相關,隻是,鮮少有人像將軍這樣單獨建一個斥候營,大力培養訓練斥候來獲取情報。料敵於先機隻能固然好,然也有料錯的時候,一旦出錯,於國於軍皆有大害,而將軍的辦法卻極為穩妥,有此法,便已是立於不敗之地,進可攻,退可守,將軍得矣。”

張昌宗被誇得不好意思,這都是他後世學來的經驗,不由笑道:“先生,你看,我剛誇了你,你又誇還我,我們真的要這麼互相誇來誇去嗎?若是讓旁人聽見了,少不得說這兩人真真厚臉皮,自家誇自家還誇得這麼高興。”

劉嬰一頓,一貫沉肅的麵容不禁現出三分笑意,無奈的看張昌宗一眼,對這個年輕開朗,活潑還偶爾促狹的主公感覺有些沒轍。

張昌宗看把人逗得都無奈了,嘿嘿笑笑,舉手投降:“行,行,不說這個,不開玩笑。先生接著說,接著說。”

人的經曆呐,不止會在人的外表、性情上留下痕跡,還會在一言一行上也留下痕跡。劉嬰原先是個什麼樣的人,張昌宗不好說,但想來以他的天縱奇才,遊學又膽敢隻帶書童就來北疆,想來也是胸有奇誌的人,可是,十年的光陰把他變成了現在這個雖身有殘疾,沉默寡言的人。就像他的鄭太太一樣,兩人身上都有被苦難磨礪出來的印記和改變,這種印記和改變說不上好與壞,卻已經是他們這樣飽經磨難的人身上無法磨滅的痕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