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百年大計(1 / 2)

韋氏生前置辦的,加上祖產,張家在義豐有著上千畝的土地不算,在定州範圍內和隔壁的兩州之內,零散的田莊也有幾個,全部加在一起,差不多有近三千畝的田地。張昌期把兄弟們叫來先商議,商議好後再請族老過來做見證。

這些田地裡,零散的田莊,張昌期做主,幾兄弟一人分一個,恰好分完;在定州的田產,先拿出三百畝加到族中的祭田裡,剩下的才打算幾個兄弟分。

張昌宗聽了,道:“大哥,小弟這裡有個想法,還請諸位哥哥聽小弟一言。”

張昌期道:“六郎有何想法?儘可道來便是。”

幾兄弟望著張昌宗,張昌宗往常總愛笑的臉上,難得的有了幾分肅然,認真的道:“小弟雖年幼,但如今也是做了父親的人,這三年在家守孝讀書時,有時不免想,我們家當如何傳承?家風當如何傳續?”

兄弟五個,除了張昌宗目前還隻有一個閨女外,其餘人等都有了承家的兒子,長兄張昌期更是長孫都有了,聞言聽到事關家族家風續之道,俱都認真起來。張昌儀更是催促道:“六郎有何想法,快快說來。”

張昌宗道:“古之先賢曾有言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何以世家中能有千年傳承延續不斷者?思來想去,不外乎家風與俗流不同。說道家風,自古便有之。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禮傳家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道德傳家,譬如諸聖之家,然這等聖賢,人間俊傑千古少有,豈是我等凡人可比擬的,自是可望而不可及。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然小弟卻不作此想,隻願子孫讀書明理。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為做人。我家不及五姓七家那等著姓,但自問督促族中子弟勤奮讀書,耕讀傳家卻非不可及之事。大哥,幾位兄長,以為如何?”

“這……”

張昌期一時似乎有些茫然,顯然被幼弟扔出來的炸彈給炸了個正著。張昌儀隱隱有些激動,看著張昌宗的目光,又是欣慰又是歡喜;張同休、張易之麵露思索之色,低頭沉思著。

“六弟此議,可謂高瞻遠矚,目光深遠。我不僅讚同,並且願大力支持。”

張同休率先開口,急性子再次暴露。張昌儀白他一眼,似是嫌棄他急躁,幽然道:“六弟此議,我也支持。”

說著,立即望向長兄和其餘的兄弟,張易之都不笨,腦子轉得快,自然也是沒意見的,相視一笑,齊齊望向長兄。

張昌期被幾個弟弟看得心頭壓力劇增,苦笑道:“你們望著我作甚?我自然知道六郎的提議為的乃是家族百年大計,為的是家族傳續,哪裡還會反對?”

聞言,幾兄弟一笑,神情輕鬆愉快。張昌期道:“本來今天叫你們過來,除了分產的事宜,還有一樁事要宣布,本想等分產完畢再說,現在,六郎的提議一出,倒是可以先說了。”

頓了頓,見弟弟們都關切的望著他,張昌期與老妻對望一眼,道:“愚兄與你們大嫂商議過後,決定今後不再出仕,留在定州,看守祖產。如今六郎此議一出,我倒是更想留下了,留下看著建族學,督促族中子弟讀書。”

“大哥!”

張同休驚呼一聲,幾兄弟臉上都有驚訝意外之色。張昌宗若有所思,看看鬢角已然染霜的長兄和長嫂,倒不像其他兄弟那樣忙著反對,而是耐著性子問道:“大哥何時有此想法的?”

張昌期笑道:“雖然六郎你們從來沒說過京城裡的局勢,但是,當今做東宮時的樣子,愚兄並非全然不知。能因為懼怕老娘就下令滅殺親子女的人,即便為君,隻怕也沒什麼擔當。你們阿嫂說,當家人可不能缺決斷和擔當,然當今……我看缺的就是這些。”

說完,還朝老妻笑了笑,長嫂劉氏被他說得滿麵通紅,瞪他一眼,嗔怪道:“你要說事就說事,何必拿我一個婦道人家作伐子?”

張昌宗自幼被長嫂當兒子似的養大,不由笑道:“那是因為大哥敬佩阿嫂您的見識,這是趁機顯擺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