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參奏(1 / 2)

張昌宗掏出自己的疏奏,朗聲道:“臣參奏韋播、高崇居心叵測,行不忠不義之事,德不堪位,欲陷太後、陛下於危地,禍亂大唐。”

“哈?”

話一出來,韋巨源、韋溫直接呆了,相王、張仁願也明顯被嚇了一跳,顯然有些跟不上,唐休璟也不知憋什麼,憋了個臉通紅。

端坐於禦座之上的小皇帝李重茂瞌睡也不打了,脖子伸老長,發出個沒什麼意義的聲響後,一雙眼亮晶晶地看著張昌宗。

簾子後麵的韋太後再也端坐不住,也顧不得看同樣驚訝至極的太平公主,看韋巨源、韋溫不開口,忍不住問道:“張將軍何處此言?速速稟來!”

“喏。”

張昌宗應了一聲,當下便開始宣讀自己的疏奏。他的文風素來樸實,不喜歡用什麼華麗的辭藻,這第一次寫參人的奏章,也沒用多少修飾的辭藻,他隻是很詳實的把所有知道的無辜死於韋、高二人虐待的士卒寫下來,起因、過程、結果皆列得詳實,每個士卒屬於哪個營、哪個校尉手下等,皆說得清楚分明。

把實例說完,他又自己統計分析了一下,把羽林衛的軍製說了一下,共有幾個校尉,仔細算了算,基本上每個校尉手下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都有被無罪而刑的士卒,輕則打罵,重則送命,羽林衛內人人自危。

有這些詳實的數據做論證,張昌宗開始引申、分析,給自己的論點了。他也是氣狠了,下筆完全沒有留情,就用前麵的數據做支撐,轉頭就開始說羽林衛的重要性,羽林衛是北衙禁軍,負責拱衛宮廷,韋、高二人在羽林衛裡這麼亂來,他們想乾什麼?這麼肆意妄為,就不怕引起士卒嘩變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

張昌宗在奏折裡寫了,太後信任韋、高,以宮中防務托之,但這兩人一通亂來,辜負太後的托付,這是不忠不義,完全不把太後和皇帝的死活放眼裡。

皇帝年幼,太後聽政,兩宮代表著天下的江山社稷,兩宮安穩,則是江山社稷之福,兩宮亂……這是想亡了大唐嗎?太後把宮中防務托付給這兩人,那是所托非人啊。

當然,他的疏奏寫得比這個婉轉些,但意思卻十分明白,又有前麵的數據做支撐,通篇在朝上讀出來,聽得一乾重臣們嘶嘶倒抽氣,便是唐休璟、張仁願,注視張昌宗的眼神也不對了!

先前這兩老頭兒還覺得張昌宗雖戰功赫赫,卻從不以功績傲人,事母事師孝順忠厚,為人行事有禮有節,是個謙和有禮的年輕人。現在才覺得看走眼了,謙和有禮那是他教養好,內裡其實非常的凶殘,不動則已,一旦動了,那嘴裡全是鋒利的獠牙,下手就下狠的,完全不給人留餘地。

韋播、高崇二人的行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過因為無有功績服眾,本事又不足,隻會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立威,但是,經過張昌宗的疏奏這麼一說,性質完全改變了。最重要的是,韋播、高崇還是韋氏族中人,這兩人這麼亂來,後麵要用的韋濯、韋璿、韋捷這三人,是不是該慎重些?退一步講,就算真要用,是不是也不能再放在左右衛這等事關京畿防務的要職上?

萬一這仨兒手段再像韋、高二人那麼拙劣,左右衛的士卒可不像羽林衛,羽林衛隻有區區三千人,左右衛可是好幾萬呢!任由他們肆意妄為,萬一……京城還要不要了?天下呢?

不由得人不深思,也更讓人覺得張昌宗的凶殘,韋巨源老臉都青了,韋溫看他的眼神,簡直跟淬了毒一樣。

然而,張昌宗完全不在乎,他口齒清楚、抑揚頓挫的讀完自己的疏奏之後,就等人把疏奏收上去呈給簾子後的太後,直接道:“兩宮安危關係江山社稷、天下安危,此等居心叵測、不忠不義之徒,如何還能執掌羽林衛?臣請緝拿韋、高二人,治其罪,罰其過,以安將士之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