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換心的真情實意,在這個充滿糖衣炮彈的世界,似乎是越來越舉步維艱。
立博聞記得自己年輕氣盛時,最是不安分的性子,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有個弟弟妹妹的,好讓自己可以當上個大哥大,然後帶著自己的跟班到處去玩!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家中隻有他一個獨子,從就是孤孤單單地長大,沒人和他吵架打架,也沒人和他爭這爭那,漸漸養成了佛係,即所謂的古井無波。
平日裡除了族老們和父母能靠近他之外,他極少被允許與人過話,據傳這是為了他的安全考慮。
於是他的童年被安保得滿滿當當,每日每夜都在學習各種晦澀難懂的書籍,由此他特彆羨慕其他人家的孩子沒有他那麼大的學習壓力,不會隔三差五地被抽查,也不會被看得這麼緊。
家中長輩從不會在意他的少年意氣,隻會孜孜不倦地告誡他,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見他不以為意後,便又道,不患老而無成,隻怕幼兒不學。
他向來聰慧,雖然不敢是過目不忘的好記憶,但他看過幾遍後就能將之記牢,隨時可以應對突擊檢查。
因此,他自然是知道了這幾句話的出處,也知道長輩們的寓意為何,更知道那後麵未完的長篇大論。
想來也是幼年玩心重,對於那些花亂墜的大道理是左耳進右耳出,為了能得到一些胡鬨的時間,他理直氣壯地往下接話,隨口扯著各種歪理邪,惹得長輩們氣得直跳腳,順手抄起竹條就滿屋子地追著他打…
長久以往地與長輩們理論的次數多了,他也累了,反正自己的想法都得不到重視就算了,還容易激起長輩們的反彈,那還不如省點力氣去安然度日。
由此,他選擇沉默地看書,不與爭辯,明哲保身,而看書這一習慣逐漸養成了他的愛好。
那些長輩們嘴上是這麼,笑著講不會逼他學習,看起來十分和藹可親的樣子,可他若是真敢聽進耳中不去學習的話…
祠堂前跪三三夜,手抄立家戒律都是家常便飯!
誰讓他一生下來就享受到了富甲一方的雍容華貴,吃些苦頭也是應該的,他們又不會害他,這一切完全是為了他好,他長大會感謝他們的…
這是長輩們的原話,他清楚地記得。
他聽了這麼久的絮絮叨叨,心裡十分清楚他是立家時刻掛在嘴邊念叨個不停的希望,一旦他成年後是要扛起立家的未來,為立家往後的盛世開太平!
這一點他能欣然接受,因為在樹蔭下長大的孩子,無論走到哪都不能忘根。
立家哪哪都好,唯獨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直係不知是做錯了什麼,莫名其妙就有了一脈單傳的遺留,嫡係日益稀薄中,旁係卻越發壯大,所以他覺得自己的幼年時,族老不許旁人接近他,是怕他這個獨苗被人暗算了吧?
暗算…?他好像有點異想開的樣子,立家又不是有什麼王位可以繼常
待他安安穩穩地長大後,有時候會覺得那幫老家夥或許是有被害妄想症,因為立家除了有錢外,也沒有什麼權侵朝野的威望,最多是流傳在外的善名。
畢竟他們立家有事沒事就愛捐錢做慈善,所言所行皆是在為子孫後代謀福祉,想必沒有什麼不開眼的人會和有錢的善人過意不去吧?
就算真有些癡心妄想的上來挑釁…那他立家也不是吃素的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他立家的傳統!
日升日落的生活不斷重複著,可惜的是國泰民安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當初推翻君主製的人難改貪婪,各方在內鬥中都想借機推舉自己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