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 82 章 池魚之罪(2 / 2)

庶女後宅升職記 岸芷岸 6467 字 11個月前

秦覽聽了妻子話音,知道她並無推搪的意思,於是細細解釋幾句:“楊妃娘娘是英王府小世子的親娘,與正妃比也不遜色多少,說話自然是管用的。”他怕妻子憂慮,又說一聲:“隻要楊妃娘娘提一提秉公辦理這四個字,旁的都不必說。”

這幾個字也不難辦,英王到底是握有實權的皇子,與大理寺提了這一條,想必那些人還不敢將秦翀屈打成招。

楊氏知道自家夫君和大伯做官倒還算清廉,這時提的話也不算過分,於是一口應下:“好,我遞信求見楊妃娘娘,到時候必親自與她說這話。”

說罷她思索再三,又補一句,“說我自是會說,楊妃娘娘想來還會給我這姑母一點麵子,去向英王殿下提這事。可是楊妃娘娘在殿下麵前說話是不是當真管用,我卻不敢打包票了。”

秦覽聞言已是大喜,站起身來長作一揖:“我先謝過夫人!”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仿佛英王一定會答應楊妃請求似的。

楊氏也不反駁,當即進屋去提筆寫信了。

秦覽又撚了撚胡須,已是心下大定。他是男人,自然知道男人的心思,但凡一個男人真心寵愛一個女子,總要給這女子最好的,例如正室身份,例如嫡出子嗣。

那漢宣帝寧可得罪霍光,也要立許平君為皇後,留下了“君王故劍”的故事,正是因為他深愛許平君,必要使她為尊;那魏文帝曹丕,不顧郭女王無子,置朝堂沸議與不顧,立其為後,又將甄宓的兒子曹叡交予其撫養,強使郭女王的後位名正言順。

總而言之,一個男人若是真愛一個女人,一定會將她置於最寶貴的位置上。

從男人的角度看,隻怕那位楊妃娘娘的造化,可不止如今這些。

自然了,如今諸事不定,連英王的前程都沒定呢,更何況楊側妃,秦覽也不將這些話拿出來說,隻是默默看著妻子進屋寫信,又拿著一封未封的信出來:“老爺瞧瞧,這信寫得行不行。”

秦覽看也不看,點頭就應了:“楊妃娘娘的脾性,你比我清楚,我不必再看了。我這就派信兒將信送去英王府。”

楊氏“哎”一聲,伸手攔了:“信兒去了,反倒不美,叫張媽媽走一趟就是。”

秦覽稍一思索便明白了這裡的意思,對妻子的敬服又深一層:“是,到底是夫人心細,張媽媽去了,旁人隻當是家事,信兒去了,便太招搖了。”

楊氏喚了張媽媽進來,細細叮囑一番,又鄭重其事囑咐一句:“無論楊妃娘娘肯不肯召見我,你必要得了楊妃娘娘的準話再回來。”

張媽媽知道裡頭乾係甚大,肅起麵容點頭應了:“姑娘放心,老奴一定親耳聽了楊妃娘娘的示下才回來。”

打發了張媽媽,夫婦二人也算暫時放下一樁心事,將近年關,秦覽在衙門裡倒無甚可忙,這時沒了煩惱,便打量起楊氏來:“夫人如今,愈發雍容了。”

怎麼不雍容,如今楊氏也才將將三十歲,她自幼兒養尊處優,嫁入婆家,受的委屈雖也有些,卻還算錦衣玉食,如今兒女雙全,家事省心,她愈發養得容光煥發,好似熟透的楊梅,擱在盤子裡,都能透出豔麗的紅來。

楊氏不意秦覽如今還有心思想這些事,一時無語,說句閒話:“也不知楊妃娘娘肯不肯見張媽媽的。”

秦覽這人,於夫婦情分上忠貞有限,為官、為父卻還爾爾,楊氏如今隻把他當個同僚,有正經大事便與他商量著辦了,旁的事卻是毫無意思的。

前幾次秦覽留宿上房,楊氏將兒子作借口,隻道帶孩子累了,後頭秦覽也不曾再提起,隻當他興頭已過去了,此時竟又提起這事來。

既是如此,楊氏便在心裡盤算,該拉拔個人上來。

那展荷、絲柳尚不入眼,青萍和徐姨娘兩個,論忠心倒都是有的,論手腕,楊氏也不過略想得一想,便笑著道:“徐姨娘如今一得閒就給老爺製些陳皮、紫薑,老爺得空,也該去瞧瞧她的。”

秦覽如今在官場曆經許多,再不是當年直通通的性子,聽了妻子的話,已知二人是再無和好的可能,以後權當是同道好友便罷,於是也不追問,點點頭算應了楊氏,也提了個閒話:“明年春闈,通算算咱們家倒有好幾個呢。”

楊氏暗暗鬆一口氣,附和道:“大哥家的函哥兒,咱們家的恒哥兒,還有柯家的少爺,方家的少爺,這四個孩子,依著老爺瞧,誰的書讀得最好?”

夫婦二人此時倒頗有默契,寥寥幾句,便將前話揭了過去。

孩子們仿佛知道父母難得聚首,也不來打擾,到了中午碧璽遣一個小丫頭來報,說四姑娘領著其他少主子在花廳裡吃席玩,不來上房吃飯了,楊氏聽了,不由得啞然,無奈地笑著揮揮手:“既如此,便罷了。”

夫婦二人吃過午飯,耐著性子說些朝堂之事,等到下午也沒等到張媽媽回來,饒是秦覽再沉得住性子,也有些坐立不安:“咱們突然去攪擾楊妃娘娘,是不是太唐突了?”

這時節,朝局晦暗不明,講究個一動不如一靜,秦覽原是想著親兄弟兩個,總該同舟共濟,這時坐了半日,頭腦也冷靜許多,倒想著英王是不是會傳一道“獨善其身”的鈞令給自己。

畢竟,秦家二房是死死綁在英王府這條船上,算得上半個姻親,可是秦家大房在英王眼裡,卻無甚分量了。

楊氏心裡也有些打鼓,正要派人再出去尋張媽媽,卻聽得小丫鬟報一聲“張媽媽回來了”。

夫婦二人齊齊站起身來,迎到門口,見張媽媽腳步飛快,麵上神情有異,秦覽忍不住問一聲:“楊妃娘娘是不是為難了?”

張媽媽趕得甚急,一時收不住腳步,險些在門檻上絆個跤,人未站定,便氣喘籲籲地道:“奴婢遞了信進青蓮居,後頭再沒回音出來,又三番兩次請那裡的姑娘再傳話,等了大半天,也未曾得楊妃娘娘傳召。”

聽見楊妃連張媽媽的麵也不見,秦覽不由得膝蓋一軟,險些跌坐在地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