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負責人不由得點了點頭。
楊光又說道:“從理論層麵來講,前兩種模式可能玩不太轉。國內即便是找到外國人來演,也會和國外拍攝有很多微妙的差彆。如果國內團隊拍攝,大概率是找國內的外籍模特,特彆的外籍白人模特,他們大部分來自於烏氪蘭、大鵝等國。”
“此外,國內外審美風格也不太一樣,就比如說這個濾鏡,國內可能更喜歡偏白的,但海外可能會偏暖色調一些,這些因素都會或多或少影響相關劇集數據表現的好與壞。”
“因此,我認為最合適市場情況的製作模式是第三種,把項目外包給純海外團隊,但我說的純海外團隊依然是以在海外的華人為主,這是基於涉及到和國內團隊的溝通以及素材的翻譯,所以外包也是要以海外華人為主創班底,但一些本土的鎂國人團隊也要混編進來。”
“需要本土的鎂國人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承接這類短劇項目不單單需要有一定的拍攝能力,還需要有調動當地各類資源的能力,比如演員。”
過了一會兒,項目負責人見楊光停止發言了,他也順勢說道:“那就選擇第三種模式。”
聞言,楊光如是說道:“不,是全部。三種模式到底是哪種行得通,哪種行不通,亦或者都能行得通,沒有前人驗證過,我們不得而知,我看好第三種模式也是基於理論而言,還是要實踐得出結果的。”
“公司這個項目的預算充足,一部短劇的製作成本也不高,那就彆做選擇題,三種模式都同時做一做吧,在實踐過程中找到正確答案。”
話音剛落,楊光緊接著再次強調道:“短劇的演員肯定是要清一色的找歐美的麵孔和純正的歐美口音台詞,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
在場的與會者紛紛點點頭,項目負責人應聲道:“明白。”
出海的霸總短劇肯定是要契合當地本土化的,說著一口純正的歐美音腔台詞,演員也是地地道道的歐美人麵孔,但演繹著的依然是國內觀眾再熟悉不過的套路,不講邏輯不管人設,兩三分鐘就來上好幾個驚天大逆轉,結尾還要留下個懸念勾人好奇,欲知後事如何?付費觀看即可解鎖。
楊光先後背靠座椅不急不緩地說道:“短劇集的特點在於內容端、集數多,且製作周期短,製作成本低,其拍攝周期一般在半個月內,這也使得短劇的商業驗證周期短,回收效率高。”
此時此刻的楊光一邊回憶著直係上司曹成輝跟他闡述的短劇模式,一邊在心裡組織成自己的語言邏輯在這個會議上跟項目組的人說道:“一整部短劇就設定在八十到一百集區間,每一集的內容控製在三分鐘以內,劇情要帶有較強的戲劇性,創作內容要更加貼合底層草根需求,故事反轉快,劇情爽點密集。”
“此外更多的依托短劇平台廣告推流,實現C端客戶觸達,投流方隻要能夠實現首日回收目標,就可以繼續優化投流策略,然後實現高額的ROI(投資回報率)回收。”
最近這幾天楊光可是熬了不少夜去充電,從他此刻會議上說的這些,也能說明他是臨時惡補了一些短劇有關的諸多事宜,不然也不會如此絲滑的布置。
沒辦法,這可是直係上司看重和欽點的項目,他要是不重視就是對自己的前途不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