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入鹹陽,大家也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他身為個從小用仇恨灌溉長大的楚國遺民,從小支撐著他成長的力量就是國仇家恨——項羽領兵西進,屠戮鹹陽,殺秦王子嬰,焚秦宮室,劫掠關中,收繳財寶、劫掠婦女向東而去。”
“可惜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以及在胡亥瘋狂收割兄弟姊妹之後幸運地苟住一條命的其他秦氏宗族,全都被殺。”
“之前,好財好色的劉邦進入關中,都整頓軍紀為了在關中老百姓麵前做樣子,收買人心。而項羽呢,才不在乎他今後能不能在關中立足,他自小壓抑的仇恨被宣泄,看任何地方覺得是罪惡之地,秦宮室越繁華,他越憤怒,無論雕梁畫棟,還是書籍經典,俱是一把火焚燒了個乾淨。據說大火三月不滅,從此鹹陽成為廢墟。”
“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呐!”
——
秦氏宗族,全都被殺!
轟隆!嬴政耳邊猶如驚雷作響。
有那麼一瞬,他腦海一片空白,說不出想到了什麼。
是奮不顧身戰死沙場的老秦人?還是六國遺民仇恨的目光?
仙人箴言,猶如驚雷,負手而立嬴政突然覺得心口一痛,捂著胸口,喉嚨一甜,嘴裡嘗到了血腥味。
“……”他默不作聲地抹去血跡,但還是被察覺了。
扶蘇看得心驚肉跳:“父皇!”
他失了風度,扭頭吼道:“傳太醫令!”
“陛下!”“父皇!”場麵一時混亂。
“無事,朕要聽下去。”眼看長子眼裡是化不開的濡慕與擔憂,嬴政心下一暖,拍拍他的手道。
繼而,他對麵前的重臣們道:“天幕昭示大秦亡於項羽之手,最近國內必起動亂,汝等務必警惕,著重監視六國遺民動向。”
“項羽、張良……嗬。”聲音頗有些咬牙切齒的意味。
“是!”此等危難關頭,臣子紛紛表態,定與大秦同舟共濟,拋頭顱灑熱血。
既然已經從天幕得知大秦滅亡的原因,臣子們當然不能就站這兒乾看著仙人講故事,紛紛行動起來,或擬詔書,或搜尋文書,或出宮打探監視,或調兵遣將、嚴防治安。
他們都受到如此衝擊,想必六國那些亂民知道六國能夠複辟後,潛伏在大秦中如毒蛇一般的醃臢之輩必定也坐不住了!
這是危機,也是機遇,若真能一舉解決六國遺民問題,大秦未來與仙人所言定然不一樣了!
嬴政命人繼續謄錄仙人的言語,及時彙報,邁步回殿中讓太醫令診治,
“對了。”他步伐一頓,目光逡巡過身旁圍繞著的或大或小的蘿卜頭們,這些是最尊貴的秦宗室血脈,未來都是下場悲慘的小可憐。
他麵色冷淡地吩咐道,“把胡亥抱回去,沒有我的吩咐,禁止出房門。”
這是不讓胡亥看天幕了。
好一個秦二世。
孝,真的是太孝了,哄堂大孝,都快把你老爹我孝死了!
自己寵愛的小崽子是個“孝子”,氣得老父親肝疼,還是先禁足,眼不見為淨。
小宦者躬身:“諾!”胡亥被抱著就走。
小宦者邊走邊想,要不是陛下親子,公子胡亥或許也會被打入牢中吧?
在父皇麵前,胡亥乖得像隻鵪鶉,但離開了父皇的視野,他的脾氣又回來了,可惜小宦者任他鬨騰不理他,雙手好比巨鉗牢牢箍住他,等傳了陛下的禁足令,宮殿裡的下人們態度謙卑恭敬卻也堅守,胡亥震驚:他竟然真的一步房門不得出!
自小囂張的胡亥很是鬨了一通脾氣,對自己最好的趙高被下獄,母親不幫自己,胡亥終於敏銳察覺到不詳的氣息,惶惶不安起來。
當自由在的時候,我沒有珍惜,現在失去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要說四個字——天幕害我!
小小的人兒嚎啕大哭。
另一頭,秦始皇一個勞模怎麼可能休息,一邊診治,一邊就繼續開展秦國一統天下後第一屆重大會議。
這場會議的議題已經從《如何治理秦朝——郡縣製與分封製終極掰頭》,演變成了《如何治理秦朝——不要讓大秦亡得那麼快》。
什麼大秦萬萬世,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先苟一苟吧,能超過那什麼漢朝四百年,就不丟人了。
——
許許多多的時空,早在白白說出第一句話時,就有人運筆如飛謄錄“仙人”的每一句話。
有些人沒外出錯過了如此奇景,倒也不影響仙人箴言的傳播。
白白可不知道,徑自喟歎:“弑主的惡名,屠城的惡名,真實的項羽是這樣一個惡名昭彰的人。李清照在宋朝,在烏江畔有感而發吟出這首詩,難道她隻是在懷念項羽嗎?”
小酒:“李清照是在烏江寫的這首詩啊?我一直以為她挺崇拜楚王的。”
白白:“上學的知識點都忘光了?你還記得這首詩的手法嗎?表達了什麼?提醒你一下,李清照是哪個朝代的?”
小酒靈光一閃想起來,恍然大悟:“南宋的啊!是北宋到南宋的時期!”
南宋二字一出,甚至不用解釋,就能明白為什麼李清照懷念以一敵百的霸王項羽了。
白白道:“北宋末年,強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二帝,趙宋王朝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開始了飄泊無定的逃亡生活。其丈夫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的時候麵對叛亂,不但沒有恪儘職守指揮戡亂,而是悄悄地用繩子縋城逃跑。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當初賭書潑茶的恩愛夫婦,從此冷淡疏遠。次年,李清照夫婦向江西逃亡,行至烏江,站在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麵對浩浩江水,吟就這首詩。”
“詩人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曆史故事,諷刺南宋小朝廷投降逃跑的懦弱,表達了希望抗戰,恢複故土的思想感情。至少,項羽仍有雖死不屈氣節,而後來人,站在烏江邊,有多少人回望故土,有多少人奪命南逃……”
“為什麼我那麼愛看曆史小故事呢?回望曆史,是為了以史為鑒。那麼從武德充沛到飄泊無定,我們經曆了什麼?”
——
北宋。
宋徽宗趙佶聽著天幕的聲音當小曲,沉浸在揮毫潑墨的快意之中,隻稍片刻,瘦勁靈動的瘦金體便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