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想起了這個人的熱鬨,主要是看熱鬨,王績被吏部告狀時自己也參與圍觀呢。
“此人是否就是‘鬥酒學士’?”
僚屬對於官員脈絡一清二楚,點頭附和:“按照門下省例,日給良酒三升,王績言良酒三升可留戀,侍中陳叔達見他嗜酒如命,做主酒例由三升加至一鬥,因此人稱‘鬥酒學士’。”
李建成:“沒想到王績還能做出自我下放這種事,太樂丞有報過擅釀酒的焦革其人?”
僚屬回想:“這倒不曾聽過。”
李建成心血來潮,起了興致:“你留意下,若真有其人,能令‘鬥酒學士’自我下放的美酒,孤也想嘗嘗。”
僚屬領命,複言建議:“端午將至,臣請殿下可學親手釀製菖蒲酒。”
李建成微微皺眉,有些不愉:“你是說讓孤學老二釀酒?”
僚屬:“仙人如此好酒,您親手釀製菖蒲酒獻與陛下,以表孝心,何樂不為?”
李建成:“……孤明白了。”他命宮人準備材料,幸好最簡單的菖蒲酒實際就是菖
蒲泡酒(),沒什麼技術含量?()_[((),趕工也來得及。
“老二至今未歸,敢違抗密詔,這是自以為大權在握,認不清自己的位置了。”
這個好戰的老二,到處找仗打,屢立奇功,弄得兢兢業業做文職的李建成顯得很沒有成果的樣子。
這本是皇帝樂意見到的,兩兒子一文一武,老李家日子蒸蒸日上,但是身為太子的看李世民不爽很久了。
“孤瞧著,父皇似乎有些不滿。”
僚屬謹慎措辭:“太子殿下簡在帝心,秦王如何與您相比?”
“父皇一向信奉立嫡立長,若父皇不變心,孤不應有所懼怕。”
不論老二是用了什麼陰謀詭計,孤行事更為小心謹慎,難道孤還鬥不贏他?
李建成深深地吐出一口氣,回到案牘之前,再度開乾。
開卷,卷死那個老二!
——
白白:“唐朝可謂是官方鼓勵官員飲酒之最,上行下效,整個社會自然也免不了泡在酒裡,行軍打仗要喝,騎馬出門要喝,請客吃飯要喝,朋友離彆要喝,就算沒有喝的機會,創造機會也要喝!但凡來個‘酒’字的唐詩飛花令,隻怕三天三夜也打不出結局。”
“大唐的法定節假日不光放假,還把假期和酒精強製綁定,一年之際在於過年,有錢沒錢都要喝酒。據說藥王孫思邈過年前都會把配好的藥酒分給鄰居們一起喝,寓意新的一年消災辟邪,兼之祛風散寒的實用價值。
“我猜這種祛風散寒的酒就是花椒酒。普通家庭過年的時候常備基礎款,有時候甚至不是拿花椒泡酒,而是口中含著花椒喝酒,整什麼啤酒配燒烤,人家直接口含佐料。”
白白慫恿小酒當場嘗試:“芳香濃鬱、醇麻爽口,口感奇特,還可以。一口花椒一口酒,那酸爽,才夠味!”
小酒這該死的好奇心,一口花椒一口酒:“我人麻了……”
白白:“喝花椒酒吃大蒜,放爆竹和拜年,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才是正宗年味兒嘛!”
“當然了,花椒這玩意兒也是個金貴香料,老百姓們隻能過年的時候嘗嘗味。唐朝甚至有個取暖建築叫做‘椒房’,就是把花椒砸碎了,倒進泥裡糊牆,然後整個房子都香香的。”
“花椒的那種香……”
“而小資一些的家庭,過年喝的就是椒柏酒,一款起源於漢代,用花椒和柏樹的葉子泡製的酒。柏樹是唐朝人民心中的長壽樹,同樣是過年討個好彩頭。比有錢人還有錢的富豪會喝屠蘇酒,雖然到了宋代這種酒是普通人的年貨,但在唐代可是身份的象征。”
“下一個法定節假日就是清明和寒食合並的七天長假,這七天可是專門為了喝酒而生的日子,寒食無法開火,要吃連續三天冷飯,喝一點酒補充一下熱量不為過吧?祭祀祖宗,祖宗要喝酒,你正好陪酒,隻要你彆像劉伶一樣和祖宗搶酒,愛喝多少喝多少。杜牧就是在這個悲傷的假日出門找酒喝,順帶給杏花村汾酒打了一個流傳千年的廣告。
”清明寒食之後,就是端午節,那當然越不過菖蒲酒,隻需將菖蒲從根部切開,再取內芯泡酒即可。唐代當然不是用蒸餾白酒萃取菖蒲的香氣,而是本地黃酒。日本少數地方保留著用清酒泡菖蒲的習俗,應該就是遣唐使帶去的風俗。”
“端午後是重陽節,王維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令現代人不至於遺忘這曾經的法定節假日,重陽插茱萸喝著酒,自然喝的是茱萸酒。因為明朝辣椒才傳入中國,在此之前,古人們形容的各色辣,都是茱萸辣、生薑辣、大蒜辣、花椒辣等等,所以這個酒,我們今日就沒必要嘗試了……”
——
天幕之下,有些朝代開始了騷亂:“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真熱鬨,真繁華啊。”
“真是令人心向往之的天上仙都。”
“但貼門口的紅色詩句,那是什麼材質,老百姓能富裕到家家張貼布帛?”
有人意識到:“似乎是……紙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