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宋初征服後蜀之際,主帥王全斌與將領晝夜宴飲,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卻不恤軍士,既要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然後呢,宋初不愧是承載著後周遺風,士兵嘩變,一拍腦門,你既然不給我賞賜,我就自己去搶,兵禍橫行。可人家蜀地百姓也不是任由你欺壓的呀?結局當然就是血的教訓……”
天幕之下北宋知道這段曆史的人自然而然接道:“部下漁奪無已,蜀人苦之。”
好好吃著飯,突然被沙子硌了牙的宋仁宗趙禎摸了摸臉頰“嘶”了聲,心理上愈發牙痛,歎:“王全斌壞江山大事,大肆斂財,壓迫蜀軍,克扣物資,讓‘興國軍’叛首全師雄,擁眾十萬叛亂。”
太荒唐了,王全斌還說成都府十多個縣都參加了叛亂,成都幾乎變成一座孤城,最後還要靠宋軍援兵去撈他。
宋軍開了個好頭,一路勢如破竹,攻城略地,從頭年的十一月起兵征蜀到次年正月孟昶上表請降,不過才兩月。
看起來宋軍英勇無敵,為保蜀地安穩,太.祖甚至征召後蜀士兵趕往開封,結果蜀軍竟搶奪武器叛亂,全師雄自稱“興蜀大王”,從次年正月打到臘月,和有來有回,打了一年。
單從平叛的時間簡單比較,一個全師雄能打六個後蜀孟昶。
可全師雄是路過被蜀軍順手擁立的,孟昶可是苟在天險裡的皇帝啊!
白白:“斂財貪墨,吏治腐敗,蜀地就沒安靜下來,到宋太宗朝,蜀中又爆發王小波、李順造反。”
趙禎:“……”他憂愁地捂著自己的臉頰,為什麼突然覺得臉皮更疼了?
宮人還以為他牙疼,急忙要召太醫來看。趙禎擺擺手:“不要聲張此事,如果追究下來,就會有人因此喪命。”
從自己伯祖父,到自己親祖父,剛被掀翻遮羞布,已經夠尷尬,仙人竟然開始講宋軍飲酒風氣。照這麼算賬的,老祖宗到他誰都逃不過。
現在不是單純的牙疼的問題,他突然預感到臉皮會被打得啪啪作響。
白白並未停止:“擁立趙光義登基的大宦官王繼恩在領軍征討期間,久留成都,成都真是個神奇的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喝酒敗仗的魔咒,這位大宦官也因為專以宴飲為務,縱容士兵擄掠搶劫,軍紀敗壞,然後又被百姓給反了,義軍發展到10萬多人,最後還讓皇帝下旨招降來撈他。”
小酒吐槽:“那些前車之鑒都當看不到似的。”
白白:“有句話說得好,曆史的教訓就是,人永遠從曆史中得不到任何教訓。”
“他們還是嗜酒如命。”她繼續道,“趙光義的兒子宋真宗趙恒時期,有位副指揮使呂遇白日逃班喝酒,喝到傍晚才歸營,醉到無法控製馬匹,撞傷途中百姓,成為北宋醉駕入刑第一人。”
“騎馬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啊。”
“有時候喝酒也是擺爛,逃避現實,負責開封南城垣防禦的指揮官李擢逃避現實,醉生夢死,‘於城樓上修飭
坐臥處如晏閣賓館,日與僚佐飲酒烹茶,或彈琴燕笑,或日醒醉’,為北宋滅亡助力。”
“到了南宋,那更是醉生夢死的主場,軍紀更為鬆散,南宋臨安城大火,延燒居民殆十餘裡,結果消防官兵主管侍衛步軍司夏侯恪竟然還在酣酒未醒,全不指呼撲救,遂成大禍。”
“即使嶽家軍令行禁止,早期的嶽飛將軍也喜愛飲酒,年輕時做巡警,也常喝得酩酊大醉,酒後鬨事,他領兵後曾因興致高漲發酒瘋,幾乎將江南西路兵馬鈐轄趙秉淵毆打致死,被彈劾後皇帝都勸他少喝點。不過,嶽將軍是個能吸取教訓,積極反省,自此,就算在郾城戰役後,各路捷報頻傳之時,他也滴酒不沾,隻是許諾‘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令人遺憾的是,十二道金牌下來,嶽飛將軍等不到那一杯酒了。”
小酒也歎氣:“唉。”
樁樁件件,都是白白抄錄的事跡。
宋仁宗猛咳:“北宋,南宋!咳咳!”
他拾掇拾掇心裡被衝擊碎成片的渣渣,仍在意:“軍隊禁酒此事……”不若趁此時機落實下來。
天幕之下,不止他一個皇帝動心。
宋太.祖已經鐵青著臉:“禁!今天就給朕禁!”
趙匡胤仍然信奉酒本身是個好東西,錯的是喝酒的人。聽聽這些臣子乾的事,借酒害人,害我大送江山社稷。
仙人的話怎麼說來著?對,咱們酒不背這鍋!
趙匡胤呼喚趙普:“金匱之盟……嗬,這事先放一邊,給朕統錄曆朝禁酒令!”
——
天幕之下,漢武帝雖然沒能杜絕民間飲酒,至少民間私釀從明麵轉為了暗地,取得了明麵的成功。
早早禁酒的皇帝嗬嗬冷笑:“喝什麼酒?怎麼能喝酒?”
某些手握軍權的:“什麼軍隊軍紀差成這樣?”
有的看過秦漢唐宋變遷,自覺看透:“官吏翹班喝酒這個宋朝也要完。”
秦漢的臣子們一邊嫉妒得質壁分離一邊嘲諷:“在我們這兒,這麼濫飲是要下獄的!”
即使大秦官員,也隻有特定節日才能痛飲,否則與民同罪。
跨時空畫麵滑稽得活像老一輩數落新一代,公元前的人背著手,邁著四方步,嘖嘖搖頭,最好還能當眾長籲短歎一番:我就知道,後世年輕人啊,不行!
書吏喜奮筆疾書,正記錄著後世珍藏的雲夢睡虎地秦簡,聽到天音,頓了頓,增添了兩筆:“秦軍攻打邢丘(趙國)戰前戰後皆大量飲秦酒,但秦酒不醉人,使人發熱亢奮,若軍士濫飲醉酒,想必與同罪……”
鹹陽宮中,嬴政沉聲:“春夏二季禁民飲酒,冬十月的酒是用來祭祀的。”
大秦對於民間飲酒管束嚴格,以前的秦酒是糯米釀的,不醉人,即使現在有高度酒,糧食產量永遠是他們難以攻克的難關。
嬴政眺望南方,那邊有開拓新版圖的軍隊,他有種預感,南方勝仗會帶來好消息。
—
—()
白白:雖然有許多喝酒,最終釀成苦果隻能自己咽的案例在前,因皇帝沒有下狠手根治毒瘤,隻能在事發之後追責,對偏心愛臣更是優容,無論是軍中還是官場上,飲酒的習氣還是蔚然成風。
▔茗色提醒您《秦皇漢武都對我“真香”了[曆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宋朝優容官僚士大夫,文人們聚會少不了以酒助興,所以漸漸發展成聚會主人家要是不請酒,那就是趕客的說法。”
“觥籌交錯之間,文官武將都愛在酒局上談公事,有順利達成心願的,也有因此釀成了□□的。就像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個中好手。”
白白震聲:“作為善於籠絡人心的勸酒狂人,人生格言是——沒什麼事情是喝一杯不能解決的,喝了這杯酒,你才算看得起我!”
小酒被氣場震懾,輕輕吐口氣:“媽耶……皇帝也是這種勸酒法?太可怕了,那跟皇帝喝的人壓力不得大死?誰敢拒絕皇帝勸酒啊?”
白白:“宋朝皇帝熱愛美酒這是肯定的,宋太宗趙光義過壽,群臣祝酒,禮製是酒過三巡。趙光義沒喝痛快,對禦史滕中正說:三爵之飲,實惟常禮,朕欲與群臣更舉一卮,可乎?禦史也不好掃興,過生日就要過生日的氣氛,於是殿中成了歡樂的海洋,再飲一番。”
“但宋太宗好像也戒過酒,他們是否推廣全國飲酒風氣,這還真不好說,官方節日飲酒,國家大事必定喝酒,趙光義自己做酒詩自嘲,半年未曾喝過一酒,所以有機會喝酒時,他不禁感歎有幸和大臣們有機會喝一次破個例,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