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參加完飛躍獎的第二天, 林濟見過一麵的明星們都通過經紀公司發來了個人簡曆——程淵被選中的經曆如今已是公開的秘密,對於想成名的新人們而言,程淵的走紅仿佛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就算暫時沒有合適的角色可演, 能在林濟那裡掛個名也不錯。
林濟的郵箱又一次爆滿了。
他歎了口氣,開始挨個查平台發來的邀請,看了一圈, 他對各個平台計劃籌備的項目興趣都不大,倒不是說不能寫,隻是這些眼前題材勾不起他的創作欲。
林濟正要出門溜達一圈找找靈感,看著頭頂上燦爛的陽光,他戴好帽子,下樓拎了一袋雪糕回來, 剛回來,門衛就告訴林濟,有訪客在樓下等他。
林濟覺得,他該找個經紀人了。
一開始他沒什麼工作量,自己一個人倒也忙得過來,但現在, 每天收到的郵件和電話已經乾涉到他的日常生活了,需要一個人輔助他解決問題。
林濟對開工作室或者簽約經紀公司興趣不大, 雖然這是業內不少編劇的選擇, 但林濟更喜歡不受打擾地創作,最好是能讓他安安靜靜地寫東西, 彆的什麼都不用管。
不過在當下的娛樂圈, 編劇同樣可以帶來巨大的利潤,經紀公司也想從這些利潤中分一杯羹。
……
在樓下,林濟見到了幾張他完全不熟悉的麵孔。
他以為對方是某家衛視的高層, 或者屬於某家經紀公司,但等對方道明來意,林濟才知道,對方屬於宣傳條口,這次上門是想請林濟改編一部劇。
隻看對方的陣勢,林濟默默猜測,這部劇恐怕不太好寫。
果然,等對方介紹完要改的原作名,林濟立刻明白了。
在林濟上輩子,如果問一位編劇什麼類型的劇最難改,編劇們的答案大多很一致——名著。
就以四大名著為例,經典版、平庸版、魔改版都有,可就算是被後世認為是經典的版本,剛播出時依然會遭受許多質疑,甚至可以說,即便是大眾認知中的經典版本,書迷們也未必會滿意。
眼下找上林濟的就是這麼一部劇。
原著《百歸記》的影響力或許沒有四大名著那麼大,卻也是絕大多數人耳熟能詳、上過教科書的一本著作。
早年間,這本書拍過劇,可拍出來的那一版卻招致了不少罵聲——劇集對《百歸記》中所描寫的景、物、人還原都不夠,劇情節奏也亂,這雖然和原著場景宏大有很大的關聯,可看過劇就知道,劇組所下的功夫也不太夠。
書迷們為此自發寫信到電視台,表達對這部劇的強烈抵製。
宣傳部門倒是一直想重啟這本書的拍攝,可編劇們都不肯接,就在這時候,《代號11》進入了宣傳部門的視線。
《代號11》劇本雖然由林濟一個人完成,但它的素材卻來自於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換句話說,林濟是在有鐐銬的情況下進行創作的,然而,《代號11》的完成度卻出乎尋常地高,不僅劇情充實,對友情、信仰、家國的描繪也令人動容。
改編劇同樣是讓編劇在一定框架下進行創作,改編不能脫離原著的範疇,這和《代號11》的創作有些相似。
林濟:“……”
他發現了,他好像有點救火隊長的意思。
“隻要你願意接這部劇,我們不會乾涉你的創作,你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對劇組的籌備你也可以提意見。”
對方坦白道:“我們改編這部劇的想法是——同等地位的名著裡,隻有《百歸記》沒有像樣的影視作品。”
到現在,隻要一提起原來那版改編,書迷們都要罵罵咧咧,雖說經典作品並非一定要改編成劇,可讓書中描繪的場麵變成實景,本身也是延續作品生命力的一種方式。
林濟道:“我先考慮考慮。”
他是個樂於接受挑戰的人,但究竟要不要參與這個項目,林濟得先把原著細讀一遍再說。
……
《百歸記》林濟早就讀過了,不過作為讀者和作為編劇的角度不同,讀者會被宏大的場景描寫所吸引,而編劇則需要考慮場景如何在屏幕上呈現。
林濟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確實難改。
首先成書的年代並非現代,書中描繪的場景幾乎已經無跡可尋,但書本身是有創作背景的,這也就意味著,要還原書中的場景,必須有充足的曆史資料輔助。
其次,這本《百歸記》篇幅很長,涉及人物眾多,大多不是一筆帶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要表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找演員就是一件令人犯難的事。
客觀來說,之前那一版雖然有各種毛病,演員們的演技還是能夠支撐起人物的。
而現在——整個電視劇圈都麵臨著演技下滑的問題。
就以叔圈為例,這個概念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一部分小生的演技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
而放在二十年前,年輕演員的演技是合格的,電視劇往往會啟用年輕演員作為主演,觀眾們自然不必移情到中年演員身上。
在二十年前,這群叔圈的“叔”未必能出頭,因為他們在同齡演員中並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