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找演員,找的並不是某一位演員,而是一群演員——難度比找婁知的演員高了數十倍。
林濟幽幽歎了口氣。
接還是不接,這是一個問題。
林濟捶著腦袋,把前一版改編劇看了一遍。
——挨罵是正常的。
作為編劇,林濟可以挑出這版改編的至少20個毛病,隻要對照原文去看改編的版本,值得吐槽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讓林濟去改的話,他有信心比這一版改得好。
然而,能否最大程度地還原原作,以及能否達到書迷的要求,林濟心裡並沒有太大把握。
理智一點的話,他應該和其他編劇一樣把這份邀請推掉。
但……林濟忍不住把原作重讀了一遍。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因為它們的主題和所展現出的人物形象是經久不衰的,無論處在什麼時代,無論人們以怎樣嶄新的角度去看待它們,都無法抹除作品本身的光輝。
如果改編成功,編劇的名字將會和經典一樣被記住。
當然,改編失敗的話,一樣會被記住。
這幾天裡,林濟反複地讀原作,把作品中的經典台詞背下來,讀得越多,他那顆嘗試改編的心不僅沒有沉寂,反而跳得更激烈了。
障礙是很多,但挑戰同樣令人興奮。
明明還沒確定自己會接下這個劇本,他卻已經開始以編劇的角度去構思這部劇了。
……
宣傳部門這次是電話聯係林濟的。
改編原作的計劃早幾年就有了,可業內幾位大編劇都不肯接,《百歸記》又是巨製,宣傳部門自然也不願意把它交給小編劇——沒有足夠的水準,是駕馭不了這種長篇巨製的。
可對於林濟願不願意接這部劇,宣傳部門並沒有把握。
林濟年少成名,手握《代號11》《悄悄戀著你》幾部爆劇,就算不接這個任務,也影響不了他在圈內的地位。
年輕意味著本錢,林濟眼下已經進入了知名編劇的行列,就算隻是熬資曆,也能熬出不少成績——業內多的是隻有一兩部爆劇的編劇,這些劇所帶來的榮耀卻足夠他們享受一輩子。
林濟顯然很有上進心,憑對方在劇本創作上的天賦,完全可以創作出更多讓觀眾念念不忘的作品,沒必要冒險接一部名著改編。
對麵接起電話的一瞬,部門人員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被拒絕這事,他們已經是輕車熟路了——“改編這本書確實很吸引我,成為編劇之後,我也考慮過用自己的方式把經典帶給觀眾,但最近太忙了/手頭有彆的任務/難度太高,我怕做不好。”?
果然,林濟的台詞也是一樣:“把這本書改編成劇應該很有意思……好吧,我接了。”
“好的。”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下意識要回答“打擾您了”,驀然反應過來,他剛剛是不是聽到林濟說了“接”這個字?
是要接吧?
大腦快速地運轉著,工作人員忍不住和林濟確認了一遍:“林編劇,您是說……您要接下這個任務?”
“對。”林濟聲音並不高,但這一刻,工作人員卻覺得,這是他聽過的最清晰的一聲回答。
“《百歸記》改編起來會比較麻煩……”
“我知道。”
確定自己的想法之後,林濟心情也舒展了,他把亂七八糟的想法拋到一邊,不去煩惱自己接下來該寫什麼劇本了,主攻這部劇就行。
在林濟兩輩子的編劇生涯中,改編這種巨製的機會並不多,但確實有。
改編這種原著影響力很大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尊重原著,但尊重原著並不意味著把原著所有的細枝末節都搬進去,編劇要會刪減,而對於作者描寫篇幅少的內容,則要做適當的補充。
在林濟上輩子,一些名著的劇版編劇並不是職業編劇,而是專業的研究員,本身對作品就有一定研究,也有一定的文學造詣,林濟成名的那個年代,編劇未必要發表多麼資深的論文,但文學素養是必須具備的。
有關《百歸記》的資料倒是比《代號11》好查一些,林濟剛確定接下這部劇,兩天之後,他就收到了五個巨大的紙箱——全是宣傳部門提供的和原著有關的研究資料和曆史論文。
影像資料和電子資料自然也是有的,都是以G為單位。
林濟:“……”
這部劇寫完,他大概能考上古文學專業研究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