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希望書院(1 / 2)

穿回古代搞刑偵 曆青染 12297 字 11個月前

第1章

一晃眼, 庭淵來此處已經大半年了。

府上處處張燈結彩,在為元旦做準備。

既回不去現代,庭淵也在配合郎中調理身體, 平日勤加運動, 身體比剛來時好了不少。

郎中說若是調理得好,配合藥物治療, 再活個十來年不成問題。

庭淵也不希望將來自己走了, 那位回來時沒幾日可活。

再苦的藥他每日也是矜矜業業地喝。

來這裡久了, 東西不好吃,衣服穿著不舒服, 這些對庭淵來說早就已經克服了。

杏兒如今的學問不比尋常識字讀書的男子差,起初平安還能指導一二,現在平安都指導不了了。

庭淵也沒怎麼正兒八經地學習過古代深奧的知識, 他能教杏兒識字,能教基礎的,卻教不了太深奧的,於是隔三差五地庭淵就要把哥舒璡堯請到府上來給杏兒講學。

初識哥舒璡堯, 庭淵隻知他是個為民著想的好縣令, 相識久了,庭淵越發感覺哥舒璡堯不簡單, 文采非凡, 武學也不差, 他總覺得居安城這一個小小的地方容不下他,可他卻沒有升遷的意思。

年三十, 哥舒璡堯提著朝廷發放的臘賜來庭淵府上與他做伴。

起初庭淵見哥舒璡堯,以為他三十出頭,相處後才知道, 他今年不過二十又八。

他自己說從前日子過得苦,老得快。

他倒也不是個一板一眼的人,私底下愛開玩笑,不拘小節,公務上向來敬業。

在中國古代過年時,朝廷也會發放臘賜,如現代的年終獎一樣。

哥舒璡堯提來的東西不少,有細鹽,比他們平日裡在街上買到的鹽要更細,還有些臘製野味,都是市場上不容易買到的,哥舒璡堯倒是慷慨。

“朝廷賞賜給你的,我可不敢要。”

雖說這些東西不好找,但他府上畢竟有的是錢,真想吃還是弄得到的。

哥舒璡堯:“過去大半年你沒少幫我,這些東西你有什麼不敢要的,居安城誰不知道你庭淵是我哥舒璡堯的摯友,前兩日我還聽說書的把咱們的故事編得那叫一個蕩氣回腸。”

庭淵自然也是知道的。

這半年多他二人多次同行,遊山玩水,登樓賞月,寺廟祈福,聯手辦案。

哥舒璡堯府上沒有女眷,庭淵過了議親的年紀也沒娶妻,傳言就逐漸離譜起來,有說哥舒璡堯對庭淵一見鐘情,也有說兩人暗生情愫。

吃瓜群眾哪裡都有,古代對於這種事情的態度倒也開放。

給庭淵的感覺就是誰還沒有幾個好基友,沒幾個好基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人墨客。

庭淵倒不怕壞了名聲,反正他也沒打算要在這裡娶妻生子。

但哥舒璡堯似乎也不在乎,他不免有些好奇,私下也偷偷問過。

這才知道,哥舒璡堯早年是娶過親的,夫人與他青梅竹馬,自幼有婚約,後來他家道中落,父母相繼去世,夫人不顧父母反對,執意嫁給他,陪他一路參加科舉、入仕,婚後二人有一子,不足周歲便夭折,夫人早逝,從此他便無心男女之情,一心隻想做個為民著想的好官。

因此他就更不在意了。

有時他們兩個還會一起去茶樓聽,圖個樂子。

庭淵:“再這樣下去,你我真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哥舒璡堯:“如此也好,省去不少桃花。”

轉而他又有些納悶:“這黃河是哪裡,我怎麼從未聽過?”

庭淵自己都沒意識到這話有問題,隨即解釋道:“黃河的意思是黃色的泥沙河,意思就是身上本就有冤屈,跳進黃色的泥沙河裡清洗,自然怎麼都洗不乾淨。無論怎樣做也很難讓人使人相信自己。”

哥舒璡堯覺得奇怪:“跳進泥沙河當然洗不清,可以去乾淨的河裡啊。”

庭淵尷尬一笑:“你可真是個大聰明。”

對於這種俗語,還真是很難解釋,畢竟他們沒有人見過黃河。

恰逢此時,外麵下起了雪。

今年的雪比往年下得要遲。

庭淵在現代還真沒看過雪,都是從抖音上刷到的,他生活在南部沿海地區,一年隻有春夏,沒有秋冬。

“看,下雪了。”庭淵來到簷下,伸手去接落下來的雪。

雪花落入掌心,很快就融化了。

庭淵的腦子裡自動響起了一首BGM……

—輕輕,落在我掌心

—靜靜,在掌中結冰

這也不結冰啊,一下就化了,結冰得凍成什麼樣啊!

庭淵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哥舒也伸手去接雪:“三十落雪是祥瑞,來年必然好豐收。”

庭淵倒是沒想到,這裡也有這種說法,瑞雪兆豐年。

哥舒作為一方父母官,他牽掛民生,自是希望老百姓都能吃飽穿暖。

庭淵閉上眼,雙手交握成拳,許願。

一願來年他能回到原來世界。

二願父母身體康健。

三願親友平安喜樂無病無災。

哥舒見他這樣,不知道他這是在做什麼,有些好奇,“你這是在做什麼?”

庭淵:“許願。”

哥舒覺得稀奇,“許願你應該放天燈、或者是放河燈,這兩手交握成拳你許哪門子願呢?”

庭淵:“許願隻是一種形式,你放天燈河燈是許願,我這樣也是。不說三十下雪是祥瑞嗎?那我像祥瑞之雪許願也合理。”

哥舒被庭淵說服了:“好吧,所以你許了什麼願望?”

庭淵:“你怎麼就這麼好奇呢?願望說出來就不靈了。”

“那我也要許。”哥舒依著庭淵的樣子許願。

一願百姓來年豐收。

二願百姓身體康健。

三願妻兒轉世無災無難。

年夜飯有哥舒璡堯帶來的臘味,更為豐盛。

屋內炭火紛飛,屋外大雪飄零,桌上的飯菜熱氣騰騰。

庭淵、哥舒璡堯、平安、杏兒,四人圍桌而坐,一同守歲過年。

庭淵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家裡也會守歲,過年明燈不睡,看完了春晚就打打牌嘮嘮嗑,到了淩晨五點,家裡的人就會燃放爆竹,磕頭給壓歲錢,然後一起包餃子。

後來隨著高樓拔地而起,大家住在城市裡,不讓燃放煙花爆竹,親友多在外地,家中也不似從前那般熱鬨。

過年困了就睡,也沒什麼講究,年味淡了。

卻不成想,自己能在古代再過一個古樸的年。

“年後你的學院就建立得差不多了吧?”哥舒璡堯問。

庭淵嗯了一聲:“說是二月就能完工,三月即可開學。”

哥舒:“名字想好了嗎?”

庭淵點頭,早就想好了,“叫希望書院。”

哥舒:“希望。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有什麼寓意嗎?”

庭淵道:“有,心中的盼望、期望。來讀書的孩子,他們帶著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盼望,將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為百姓謀福祉的期望,他們是未來的希望。”

聽了他的解釋,哥舒道:“說得好。”

這與其他的書院不同,沒有任何階級思想,免錢入學。

“少年強,則國強。”

庭淵早就將現代的漢語拚音和常用字編著成冊,讓大家可以快速提升自己識字的能力,做到快速掃盲。

其中也離不開哥舒的大力支持。

學院是他們一同承建的,他也希望能夠從中選拔出不錯的苗子,將來能夠入朝為官,真正為百姓謀福祉,而非像現在這樣,教育資源被貴族壟斷。

他與庭淵雖是不同教育下的產物,但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期許,庭淵的理念與他不謀而合,這也是兩人為什麼能夠成為好朋友。

庭淵決定承辦學堂,廣收學子,是因為發生在杏兒弟弟身上的事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