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 傳承(四)(1 / 2)

宮中隔牆有耳,不便說私密話,跟歐陽青簡單通過氣後,秦放鶴與他另外約了時間,又額外給孔氏兄弟、盧實和高程下了帖子,另外還有工部火器營的兩位匠人。

但對於最後一個人選,秦放鶴頗有些猶豫。

阿芙進來送蓮子羹,見他落筆不定,便道:“素日你常說什麼,垃圾也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怎得現在反倒遲疑起來?”

秦放鶴就笑了,果然乾脆寫下金暉的名字,叫了人來送去。

“夫人高見。”

幾天後休沐,眾人在城郊秦放鶴的莊子上聚會,也頗有幾個不認識的,又相互引薦了。

天氣寒冷,取暖又乾,眾人桌上便有幾個坐著茶水的泥爐,旁邊還塞著栗子、芋頭、乾豆泡、蜜桔、柚子等物。

茶不多時就煮開了,氤氳的熱氣咕嘟嘟冒出來,一室甜香。

環視與會人員,秦放鶴總覺得除自己和孔姿清外,在座的都不像什麼正經人。

看看吧,被冠以“當代毒士”之名的孔有泉,踩著昔日盟友的屍骨上位的金有光,惡貫滿盈卻依舊全身而退的前任首輔之子盧實……

甚至就連濃眉大眼,貌似忠厚老實的歐陽青,也曾在高麗戰場詐死數名敵軍將領。

兵者詭道也,凡混出名堂的武將,就沒有真忠厚的。

至於高程麼,可能不喜歡陰人,但是他喜歡鑽研技術啊。

任何一門技術搞到極致都是藝術。

讀書人嘛,哪有不喜歡藝術的。

相較之下,火器營的兩位匠人倒顯得純潔可愛了。

待茶果齊備,不相乾的人都退出去,秦放鶴才提出今日議題:對蒙古作戰麵臨的困境。

對交趾等南方濕熱國家,他不懂,自然不會胡亂乾涉,但北方麼,倒可以議一議。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發現問題,眾人對這個流程都沒有異議。

歐陽青是個急性子,又對北方馬戰最了解,當下道:“我虛長諸位幾歲,就拋磚引玉啦!與蒙古戰,難點有三,頭一個,蒙古國地域遼闊,若要攻打,勢必深入,這麼一來,異地作戰,糧草補給就很不便;

再者,蒙古騎兵驍勇,較之契丹、女真更擅長小股奔襲作戰,十分靈活,以如今我們現有的火器,很難捕捉;

再一個麼,我軍自然想速戰速決,可敵方遠較我軍更為耐寒耐旱,隻要稍呈劣勢,就使拖字訣,而一旦過了八月,風雪四起,可能一夜之間,我軍的優勢便蕩然無存……”

歐陽青說得簡單扼要,饒是最不精通戰事的高程,一遍聽下來也能分清主次。

作為工研所的代表,盧實率先拋開立場和派係表態,“劍指蒙古的西北鐵路馬上就要開工,如今有了經驗,許多部件都可以倒模,也能少走彎路,勢必會更快……”

秦放鶴也補充,“玉米已經在推廣了,朝廷發布了律令,三年之內仍以留種為主,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在全國範圍內鋪開。

屆時糧食增產,將士們也不怕吃不飽了。”

蒙古騎兵最大的特性就是機動靈活,所以大祿務必要穩紮穩打,緩慢推進,打到哪兒,工事就修到哪兒,爭取咬到嘴裡的,都能吞下肚。

有了鐵路源源不斷的運輸,有高產作物努力生長,糧草和工程材料供應的難題就能縮減大半。

歐陽青點頭,“如此,頭一個難題就算過了。”

至於蒙古騎兵的精銳,這個沒辦法,因為實力是獨立且客觀的,想要打敗對方,不可能寄希望於對方變弱,而應該想辦法讓自己變強。

說到這裡,歐陽青就忍不住歎氣,一邊歎一邊垂涎三尺,“蒙古馬啊,那是真好……”

自從唐朝覆滅,中原漢人失去了北方遼闊的草場和馬場,馬匹就隻能依靠外部引入。

但騎兵都不成樣子了,大家的注意力便都放在那些高大挺拔的漂亮馬上。

說得不好聽一點,現在大祿朝半數以上的馬,都不適合在蒙古打仗!

歐陽青真的太饞蒙古馬了。

蒙古馬體型矮小、不挑食,飯量差不多是他們這些高頭大馬的一半,而且極其耐寒耐旱,能忍受零下40度的嚴酷低溫,關鍵時刻騎手還能縮在馬腹下取暖。

且耐力極佳,完全就是為了蒙古那片戰場而生的戰爭機器。

其實大祿也曾引進過蒙古馬,但南橘北枳,一旦蒙古馬脫離了那個環境,與本地馬雜交,它們的後代就會逐漸喪失原有的優勢,所以一直被人卡脖子。

那麼問題來了:

不打下蒙古,就永遠不能複刻昔日漢唐鐵騎橫掃的盛況,但是想打下蒙古,就得先過了蒙古馬這一關。

非常矛盾且殘酷的死循環。

“對了,子歸啊,”歐陽青端起茶盞灌了幾口,朝他抬抬下巴,“前兒你同我說有點想法,這會兒也彆藏著掖著了,都在,說說吧。”

他可太好奇了!

“好!”秦放鶴也不賣關子,取了一張圖紙來鋪開,用粗針固定在大屏風上,“這個,我曾於某本古籍殘卷中受到啟發……”

話音未落,以金暉為首的眾人就紛紛眯起眼睛,滿臉寫著不信。

嘖嘖,好生熟悉的借口!

秦放鶴:“……”

這群牲口!

倒是那兩位匠人心無旁騖,瞬間被圖紙吸引了全部心神,“秦侍郎,這是新式轟天雷麼?”

“不不不,”剛說完,另一個匠人便道,“沒有引線,不是轟天雷。可又有火石、炸/藥,難不成,還能自己打火?”

專家就是專家,一個照麵就看出關鍵所在,秦放鶴笑道:“雖不全中,亦不遠矣!”

當下火器仍處於初步發展時期,種類少、威力小、限製多。而戰場上應用最多的,就是匠人們口中說的轟天雷,可以視為初級火/炮。

但火/炮這種武器,最適合大規模廝殺,丟入密集敵陣中,殺傷力才能發揮到最大。

然而騎兵

,尤其是蒙古騎兵恰恰不具備這些特點。

無論馬還是人,大多身形矮小,機動靈活,且多分散作戰,轟天雷發出去之後,但凡對手眼睛尖,提前就避開了,打個寂寞。

所以秦放鶴一直都在想,有沒有什麼不局限於射程、遠程被動觸發,且成本低廉,殺傷力又比較可觀的高性價比產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