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嫖好奇,六月初便董娘一起前往定北省,七月順利抵達,親眼見證了大祿朝,或者說人類曆史上第一台蒸汽翻地機的初運作。
兩個姑娘被深深震撼,董娘現場作畫,將這一刻永久保存。
而在此之前,她親筆所做《遊曆見聞錄》五卷已經刊刻售賣了幾次,銷路極佳,為世人所追捧。
僅此一項,倘或她餘生精打細算,便已不愁生計。
事後,二人再次奔赴遼寧,見到了一彆數年的北星等人。
彼時辰州知州已不再是王增,但經過他們的努力,當地人已經不像三年前那樣排斥北星等人。
女人們在林中建起更適合居住的木屋,她們用野獸皮肉與當地百姓交換了布匹、鐵器,也在部落內種植作物,還收養了幾名被遺棄的女嬰,飼養母羊哺乳。
“以前日子艱難,許多百姓都會溺死、丟棄女嬰,”北星的漢話已經說得很流暢,臉上也長了點肉,眼神更堅定,“不過現在,好像有點不同了,我們已經有將近半年沒撿到女嬰了。”
國家鼓勵繁育人口,男人們想成親,就必須有對應的女人,聽說如今朝廷還弄了什麼蒸汽機的,農活兒乾起來更輕鬆,女人也能應付。
“挺好的。”她說,眼底泛起淺淡卻真實的歡喜。
如今的北星,儼然已經是成熟的部落首領了。
這個部落的所有女人都蒙受過來自男人的傷害,終其一生都不會成親、生育,這麼下去,人口得不到補充,終將滅亡。
收養女嬰,確實是個保存火種的好法子。
七月末,年滿十二歲的阿姚南下,返回祖籍所在的清河府章縣預備縣試。
彼時十七歲的孔植已是秀才,正在跟鄉試較勁,奈何一戰不利。
其實按照父輩官職,他二人日後完全可以憑借祖上蔭庇而謀取官職,但秦放鶴和孔姿清的想法非常一致:
彆人給的和自己掙的,終究不同。
真正下場考試之後才會明白,莫說連中六元,就是小三元,也萬分艱難。
科舉本為官場,一旦身處其中,需要較量的就不僅僅是學問,天賦、出身、家世、見聞,政局動蕩、黨派之爭,甚至是天氣、運氣,缺一不可。
為官者,從來就不是誰書讀得好,就一定能做得好的。
小樹苗不去外麵摔摔打打,永遠也經不起風雨。
兩個小夥子碰頭後,一並前往養育了秦放鶴的白雲村,在那裡,他們見到了大祿很少見的女村長。
那是一位非常強壯能乾的長輩,聽說因兒時跟秦放鶴念過書,遠比尋常百姓眼界開闊、有膽識,前些年第一個響應號召帶領村民種玉米、修水渠,如今的白雲村儼然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富裕之地。
八月,孔老爺子去世,臨終前留有遺言,希望兒孫以國事為重,效仿昔年盧閣老雲雲。
孔姿清之父聞訊後悲痛不已,堅持丁憂,返鄉守孝。
一來父親去世,當兒子的無故不守孝,於禮不合;二來,他的職位遠不如兒子來得要緊,他等一等無妨,可孔姿清卻不行。
如今他先把姿態擺起來,能做的都做了,孔姿清那邊就能有個緩衝。
奈何孔姿清自小與祖父一起長大,感情頗深,雖遠在定字五省,又身負重任,仍決定回鄉奔喪。
但畢竟正值用人之際,朝廷各處缺口甚大,天元帝對他與盧實一視同仁,也隻給了六個月假期。
孔植乃三代之後,按例隻需守孝一年即可,倒是不耽擱科舉。
接到消息後,秦放鶴也是一聲長歎。
終究敵不過歲月,這些長輩也要陸續離去了。
天元四十八年秋末冬初,八十歲的董春病了一場,愈後大感精力不濟,遂於十一月初八上書,求乞骸骨,滿朝皆驚,天元帝不允。
臘月,董春再乞,天元帝親自來見,不覺淚下,“如今北方五省百廢待舉,倭國、交趾仍在,東南諸島國蠢蠢欲動,蘊生徒留朕一人乎?”
做出這個決定,董春何嘗不痛心,“陛下知遇之恩,雖萬死難報,然臣畢竟老邁……”
外人不知道,他的手,已經開始抖了,胸口也時時鈍痛。有時與人議事,倦意便會毫無征兆地襲來。
他仍有進取之心,奈何歲月無情,這副軀殼,已然要掉隊了。
董春對天元帝含淚歎道:“陛下,如今老臣一日也隻得兩餐,連半碗飯都吃不下啦。”
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如此疲累,可胃口卻日益衰敗,非長久之相也!
天元帝何嘗沒有這種感覺?不覺唏噓。
“蘊生啊,再幫朕兩年吧!”
天元四十八年臘月,天元帝下了本年最後一道旨意,以杜宇威為吏部尚書,秦放鶴為工部尚書,入內閣。
這一年,秦放鶴年僅三十六歲。
自他橫空出世以來,創造了太多第一、史上最年輕,以至於現在不是第一、最年輕,眾人反而會覺得奇怪。
秦放鶴是史上第一個六元,地方上立過大功,中央刷夠資曆,工部侍郎的位子上一坐十年,未有一絲疏漏,若非年紀壓著,早該升了!
他從不獨斷專行,也不徇私枉法,甚至熱衷於分功……此番入閣,名正而言順。
若在之前,董春勢力正盛,朝廷絕不會允許董門同期再出第二位閣老,任憑他天縱奇才也隻好徒歎奈何。
但眼下,董春隨時可能退位,內閣眾人卻俱都年邁,下一代可接續者寥寥無幾,頗有青黃不接之相,暗藏隱患。
所以必須趕在隱患浮出水麵之前培養好接班人,提前消除風險。
幾家歡喜幾家愁,秦放鶴上位,杜宇威輪換,之前那位頂替楊昭出任吏部尚書的仁兄,卻在短短數月後被複降為禮部左侍郎,而原來的吏部左侍郎升右侍郎,右侍郎則調往工部,任左侍郎。
天元帝對此人的評判是:無前瞻、少全局,小事冒進,大事踟躕
,可為卒為將,不可為帥。
他得知後如遭雷擊,暗自懊惱,經此一役,算是徹底打破幻想,絕了入閣的可能。
一步之遙啊!
接到入閣的旨意時,秦放鶴心頭一片寧靜。
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列沿著既定軌道行駛已久的車,終於徐徐進站,按原計劃停在了既定的泊位。
本該如此。
正該如此。
若非要說圓滿,倒也未必。
新官袍入手的瞬間,秦放鶴便窺見了心底一絲缺憾。
“備車。”
大雪未止,碎瓊滿地,汪淙親自在二門口迎接,看他過來,笑道:“父親算準了你要來。”
進屋時,汪扶風正提筆作畫,所畫正是院中一株枝乾遒勁的老梅。
聽見他進門,汪扶風頭也不抬,“世人常說君子六藝,又有琴棋書畫,餘者倒也罷了,唯獨作畫一道,我總不得其法。過去多年,不乏急於求成,反倒不美,如今看來,原是火候不夠。”
現在時機到了,火候夠了,他的畫作,竟也很能看了。
秦放鶴走到他身邊一步處,垂眸細看,果然大開大合,頗有疏狂之意,竟是前所未有的暢快。
隻是一幅畫,秦放鶴就明白了汪扶風的意思:
他早就看開了,並不在意。
但……
桌角的一支清香燃儘,汪扶風順勢收筆,退後兩步左看右看,十分得意,“甚好。”
扭頭見秦放鶴欲言又止,十分拘束,絲毫不見平日灑脫,模樣兒倒有幾分可憐,汪扶風卻又笑了。
他抓過一旁的手巾擦了擦,對愛徒抬抬下巴,語氣溫和,“讓你師兄點茶。”
師徒父子三人去內間榻上坐了,兩側都開著冰裂紋小窗,抬頭可見皚皚白雪襯紅梅,分外鮮亮。
汪淙點得一手好茶,頃刻間便得了一副鵲登枝,秦放鶴見了,隻是苦笑。
內部消耗,何喜之有?
汪扶風向後斜倚在靠墊上,一條腿屈起,端著茶的手搭在膝蓋上,“問心有愧?”
秦放鶴一怔,搖頭。
問心有愧麼?
倒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