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沛入閣,進一步拉低了內閣的平均年齡,但班子年輕化所帶來的無數好處之中赫然夾雜著一個弊端:連帶著逼近六十的卜溫和侯元珍,都不好請假了。
秦放鶴給出的理由非常充分:爾等正值壯年,孩子們也都長大了,正是不需要操心,可以百分百專注事業的大好時候,請什麼假?!
拿著朝廷的俸祿,肩負著陛下和百姓的期待,你們不覺得羞愧嗎?
趙沛:“……”
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
卜溫、侯元珍:“……”
誰壯年?
莊子有雲,“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簡而言之,能者多勞。到了他們這種級彆,手頭活兒的多少變相代表著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在朝廷內外的話語權,所有人都是寧可累死了,也不想被遺忘。
於是在秦放鶴的“壓榨”下,一度曾因為楊昭中風、杜宇威猝死所帶來的短暫的悠閒,驟然結束。
內閣所有人開始一起卷。
秦放鶴個人非常喜歡這種你追我趕的氛圍,但年紀排在前兩位的尤崢和傅芝多少有點受不了。
這人什麼癖好?
天下真的有人喜歡處理政事嗎?
內閣效率驟然拔高,提前完成後就一股腦堆到盛和帝跟前去,逼得盛和帝頭皮發麻,不得不跟著莫名其妙地卷。
就連那幾位成年皇子,因驟然多了幾位“拚命二郎”閣老做老師,也開始每日提前半個時辰起床……
上行下效,上麵的大人物們如此賣命,下麵亟待升職的自然不敢懈怠,於是一股自上而下的勤政之風,轟轟烈烈席卷朝野。
簡直莫名其妙。
盛和帝終於體會到當皇帝是件苦差事,以至於閱兵帶來的短暫興奮都被拋到腦後。
他隱約覺得自己好像忘了點什麼,但太忙了!根本想不起來!
秦放鶴非常忠誠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凡是內閣遞上來的文書,二十四個時辰之內,隻要沒拿到批紅,就會跑過來微笑,“陛下,可是何處不妥?”
折子批完了嗎?
五十一歲的皇帝,正是玩兒命的大好年華,放鬆是什麼?
不存在的。
當盛和帝無數次試圖抓住那點被自己遺忘的線索時,無一例外,都會被秦放鶴打斷。
時間一長,盛和帝聽見“秦閣老”二個字,後腦勺都會近乎本能地發涼,然後瘋狂回憶:
朕的折子都批完了嗎?
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心思,傅芝選擇視而不見,並從中獲取了相當微妙的滿足感。
對此結果,秦放鶴很滿意。
忙,都忙,忙點兒好。
當初從白雲港回來的路上他就發現了,閱兵確實激起了盛和帝的興趣,所以後麵兵部和工部的預算都很順利地拿到了。
但這種興趣是把雙刃劍。
如果一個皇帝太過沉迷於“被需要
”“滿足感”,恰恰他又有這種權力和便利,很可能會過分乾預。
無數曆史和現實都證明,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往往是毀滅性的。
所以必須儘快將盛和帝的注意力從軍隊和科研上拉走。
現在看來,效果顯著。
甚好。
一忙起來,不覺時光飛逝,很快就到了盛和元年十一月。
正值新君登基,大祿蒸蒸日上,周邊各國紛紛派出使團前來朝賀。
各部尚書俱在內閣,會見使團這等小事用不著他們,右侍郎忙著總領全局,準備年前後祭祀等事宜,也脫不得身。
所以最終便是左侍郎金暉總抓總管,與鴻臚寺相互配合,共同接待。
而偏偏目前鴻臚寺領導班子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經是金暉的手下,兩個衙門的作風呈現出高度一致性,令所有人都不禁捏一把汗。
就連親手提拔他的盛和帝,都隱晦地提醒現任鴻臚寺卿,“小心看顧。”
鴻臚寺卿很想抗旨。
論級彆,鴻臚寺卿為從二品,禮部侍郎為正二品,人家比自己高半級。
論資曆,人家是自己的前輩,誰看顧誰?
結果……金暉意外,又不是那麼意外的拿得出手。
他生得俊美,身段兒要得,又喜歡笑,不了解他的人見了,難免歡喜。腦袋靈光,又擅長逢場作戲,睜眼說鬼話,對不通曉的外語,熬夜抱抱佛腳,次日便能字正腔圓講幾句問候的鳥話,著實令人驚喜,眾使團長與他碰麵後,鮮有惡評。
消息陸續反饋到內閣,趙沛就酸溜溜的,私下裡忍不住對秦放鶴抱怨,“不曾見他對本國同僚這般如沐春風……”
慣會見風使舵,這是瞅空子做戲給陛下看呢!
呸,寡廉鮮恥!
秦放鶴:“……”
不是很想搭理。
近些年大祿飛速發展,對外商貿連年攀升,儼然成了無數外國人口中“黃金遍地”的寶地,心向往之,故而此次來朝的使團中,多有規模空前者,除必要的外交大臣、翻譯官之外,還有大批官方采購商、留學生。他們都希望能通過深入了解和談判,進一步增進合作。
另外,也有海量民間商人和詩人、藝術家等飄洋過海,用自己的眼睛見證盛世,追逐神秘又富麗的東方文化。
這種官方和民間的雙途徑,大大促進了文化交流,也就是在這個被後世譽為“第一次全球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時期,多國文化相互碰撞,迸濺出耀眼的火花,在詩歌、繪畫、文學創作等領域誕生出大批融合了中西方風格的新流派,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後的數次文化變革中,均可看到這次開創性文化大融合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