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距離邊關遙遠, 即便派了專人送信,也是在兩個月後才抵達。
西平府九原鎮位於西北最偏遠處,比邊關第一城西平城還要遠一點, 由於處在三座高山的夾角處, 北麵和東西麵都有高山阻擋,隻留一條通道通往西南方向的西平府。
西平府的位置特殊,處於特殊要道上, 正好是北麵遊牧民族南下牧馬的關鍵節點。
因為東西為高山,南邊是廣闊的平原, 雖然土地荒漠化嚴重,不適宜種植,但也一馬平川。
而西平府就建在這裡, 建設在黃沙中, 用高高的城牆,阻擋北方的騎兵。
大楚開國後,太宗皇帝南征北戰, 從北方遊牧民族手裡搶下了這裡,占據了天險之地。
但當時這裡一片廢墟, 原本有的城池被夷為平地, 百姓要麼被遊牧民族擄走, 成為了奴隸,要麼南下逃亡,或者遁入兩邊茫茫高山中, 成為了生死不知的山民。
太宗打下來後, 果斷下令,就在此地建立府城,派六萬將士駐守。
六萬人是需要吃飯的, 而這裡顯然不適合種植土地,那怎麼辦呢?
除了不斷從中原和江南運糧,也要開發一切可耕種的土地。
於是方圓千裡,凡是可種植的土地,都被想辦法開墾出來,包括圍繞山腳一小片田。
這裡的山基本都很高,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山頂上終年不化的雪覆蓋著。
這是本地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唯一的水資源,雨水其實非常少。夏天天氣一熱,冰雪消融,就會形成一縷縷水流,向下衝刷。
但問題是,這些水流沒有經過人工引導,隻能是一小撮一小撮,不能形成黃河長江那樣大規模的河流,但也滋潤了山腳下一小片土地。
九原鎮就是由此產生的,在三座山的山腳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加上北邊高山阻擋了來自西北的風沙和冷空氣,導致這一片溫度適宜,水草豐茂,特彆適合養馬牧羊。
九原鎮不大,總數不超過三千戶,卻能給軍隊提供幾千匹馬,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而張家上下十幾口人就被流放到此處,原本他們的目的地本該是西平府,但因為朝中有人打點,改為了條件比較好的九原鎮。
張老太爺被流放時,已將近六十,到了之後休養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他和三個兒子,兩個兒媳,六個孫子,以及三個孫女被分配了任務,每隔三年,就要上交四匹馬。
這個條件不算苛刻,至少對當地百姓而言,是比較輕鬆的,畢竟這裡家家戶戶,誰家沒養上幾匹馬。
但張家是犯官流放,自然沒有積蓄,又是文人,對養馬一無所知。
好在張老的名聲那是響當當的,即便到了邊關,也不是全無認識他的人。
九原府就有一位長年駐紮在此的馬商,原是江南人,聽過張老的名聲。
他苦於邊關沒有好的老師教導兒子,原本想把三個已經七八歲的兒子送到江南去求學。
但畢竟太遠了,這一去可能就是好幾年不能相見,且他當初不過小民,在江南也實在沒什麼人脈,能幫兒子入學,於是隻能暗自苦惱。
他通過販馬賺的盆滿缽滿,但總不能讓子孫後代,也做這種把腦袋彆在褲腰帶的活吧?
每一次販馬,都需要離開邊城,冒死深入草原腹地,才能找到那些隱藏在廣闊草原各個角落的部落。
這些人逐水草而居,年年換地方,想要找到還真不那麼容易。
且草原除了有敵國的騎兵虎視眈眈,有迷路的風險,更有野獸的威脅,幾乎每一天都可能麵臨生死。
但不如此,他們就賺不到錢。
那些厲害的草原部落,對馬匹進入中原,進行了嚴格的限製,看到馬商直接絞殺。
因此馬商們隻能找那些偏遠的,弱小的部落,悄悄用鹽巴茶葉等物換一些,然後再悄無聲息帶回來。
這樣得來的馬匹,價格往往會更高,算是富貴險中求吧。
韓騰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因為謹慎大膽的性格,他在草原算得上如魚得水,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商隊,和不少中小部落秘密簽訂了協議,每年在哪個地方交易,交易些什麼。
因為幾乎每年都會換地址,今年交易結束,順便約定下一年的交易地點,且和每一個部落的地點都不一樣,最大限度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
即便如此,他還是屢次三番遇到危險。
在草原,弱肉強食才是生存法則,吞並和被吞並時有發生,一年過去,很可能之前那個部落就不存在了,或者還存在,但被吞並了,亦或者部落首領帶著全族的人投降更大的部落。
這樣造成的結果往往是,他們的交易地點被泄露,要麼被搶劫,要麼被絞殺。
那些大一點的部落,很少有願意和你交易的,他們實力雄厚,直接明搶。
任憑韓騰如何謹慎,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意外,好幾次死裡逃生,全軍覆沒。
他的韌性讓他堅持到現在,成為了西平府最大的馬商,從草原弄來的駿馬,都賣給了軍隊,也賺得盤滿缽滿。
可他心裡清楚,這一行的風險極大,他能掙出一條命來,謹慎,大膽,和運氣都不可或缺。
那些和他一樣的同行,能堅持到現在的,寥寥無幾,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到中年的年輕人,可見更新換代有多嚴重。
韓家有錢了,至少可保證韓家子孫四代有餘,不揮霍的話。
但那是不可能的,你見過人富起來後,還願意當守財奴的,但你見過富二代富三代是守財奴嗎?
韓騰有遠見,知道除了讀書,沒有任何一條路,能保障子孫富貴。
但在邊關,讀書太難太難了,各種資源都欠缺的很,除了書籍,還有老師等。
即便這裡是流放之地,但那些被流放過來的人,都是犯官,被嚴格監視,他身為馬商,本來就敏感,接觸這些人很容易引起麻煩。
可張老太爺不一樣,他是文官魁首,名聲非常大。
另外韓騰還敏感的從張老的流放地,發現他背後應該還有靠山,並不像其他犯官一樣沒了希望。
也就是說,張老還有複起的可能。
韓騰決定賭一把,在一天晚上,悄悄帶著自家三個兒子來拜見張老,願每三年出四匹馬,換取張老教兒子讀書。
張老思量過後,答應了。
就這樣,在韓騰的暗中幫忙下,張家在平原鎮立足,也漸漸學會了養馬和養羊。
之後京城發生一些列變故,太子果真出事,以那樣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原先被一點點發配的太子舊黨,也漸漸被起複,比如齊國公府的陳景軒。
親家榮國公來信,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忙,願意向太上皇美言幾句,讓張家人回去。
張老果斷拒絕,甚至隱秘勸告賈代善謹慎行事。
新帝和先太子的關係一般,且東宮那場大火太蹊蹺了。
現在憑借太上皇對先太子的憐惜,回了京城,甚至拿回了高位,但那是新帝想看到的嗎?
摻和進新老兩頭雄獅中,安能有命留下來?
不得不說,張老真是真知灼見,把太上皇和新帝的秉性,看得一清二楚。
其實,他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先太子被太上皇和他教養的太好了,是煌煌君子。
但君子......無法成為帝王!
張老在心裡歎息,是我誤了太子。
他有一種補償心理,覺得隻有他在邊關受罪,才對得起那個他一手教導出來的學生。
賈代善正是聽了他的勸告,才想要長子藏拙,而他自己,在意識到自己成了新帝的噩夢,眼中釘的時候,就任由自己的風寒越來越重,最終死亡。
隻希望能以這個方式,讓子孫逃離兩代帝王的戰場,不至於成為犧牲品,以及新帝記恨的對象。
他們都認為,新帝既然已經繼位,那就是堂堂天子,即便現在和太上皇相比,掌握的權力小了點,但他年輕健康就是最好的利器,未來是新帝的天下。
和新帝作對,純粹是寄家族百年基業於不顧。
沒有人提起,太上皇自然也就有意無意忽略了張老。
畢竟太子的死亡需要人背鍋,太上皇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錯,那就隻能把錯誤怪到張老頭上。
要不是他沒教好太子,讓他隻學會了成為君子,沒學會手段,又何至於此呢。
其實這就是甩鍋,帝王手段哪是張老教得了的,不說他懂不懂,即便懂,敢教嗎?
那才是要人命的東西!
這些本該是太上皇交給太子,但他因為內心深處的防備,一直節製太子接觸和學習。
可即便如此,太子也成長為有能力有手段,且具有明君之相的太子,算得上無師自通。
就是太好太聰慧了,給了年老的雄獅深深壓力,於是他不擇手段要打壓太子。
但太上皇不想也不敢承認,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害死了太子和好幾個兒子。
要不是他一味的縱容,養出其他皇子的野心,想著抬他們來製衡太子,也不會造成這樣慘烈的結局。
父親逼死兒子,這樣惡毒的事,他敢承認嗎?
張老相伴這位帝王幾十年,早已認清了他的心性,同時對曾經的‘隱形人’四皇子,或多或少也有自己的看法。
尤其發生東宮大火後,他就知道,此子不可與之謀!
所以他寧願壓著子孫在邊關牧馬,也不想讓他們回到那個波雲詭譎的朝堂,回到那樣心性的兩代帝王身邊。
但這次,從遙遠的江南,千裡迢迢送來一封信,一封能保張家幾十年富貴安穩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