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見慣了的笸籮、箢子、提籃子不一樣,實用又精美,隻能說她見識太少了,沒想到他們這邊周邊縣區下頭的村子裡還有這樣的能人。
再看看這行李箱,李燕更是喜歡的不行。
她送了周嘉妮三個竹製的杯子、一包葛粉,周嘉妮送了她一對不同顏色的發圈,又看了她媽媽一眼,再看看角落裡掛著的乾海帶,餘慧芳去拆乾海帶,一會兒給人家回禮。
這邊李燕低聲驚呼道:“這是新式頭花嗎?這頭花好看,咱這個年齡段也能戴。”
而且不是小女孩戴的那種大紅大綠,感覺這發圈有種…怎麼說呢,低調的美,沒那麼誇張,她也能戴,哪怕年後回到南方鄉下戴起來也不違和,當即就盤了個頭,把發圈戴了上去。
“我要一個就行。”李燕道,“謝謝妮妮。”
“都拿著吧。”周嘉妮也很喜歡這竹製的杯子,沒刻意雕刻,就是一截竹子,開了口,打磨平滑,用來喝水或者當筆筒都合適。
拿起來聞一聞,還有竹子的清香。
周嘉妮笑道:“要是長點就能做竹筒飯了。”
李燕驚訝地笑:“你還知道南方的竹筒飯呢?等明年我再回來的時候給你帶點新鮮的竹筒來,讓周嬸給你做竹筒飯。”
潛意識裡,她還以為周嘉妮不會做飯。
兩人聊了幾句各自下鄉的地方、下鄉的心得體會,李燕也說明了來意,道:“妮妮,我能不能問問你當時是怎麼把東西賣進省裡百貨大樓的?”
這些國營單位可不好進,她很好奇,而且想跟嘉妮學一學,她太需要做出一點成績了。
“當然可以。”
兩人相隔千裡,李燕學她的路子也影響不到她什麼。
隻是南北方文化差異大,她的那套李燕不一定能照搬成功,就看她能借鑒多少吧,但還是詳細地跟她聊了聊,還就自己的見解幫她想了幾個主意。
李燕聽得認真,由衷地道謝,兩人互留了聯係方式,說好以後書信聯係。
見李燕要起身告辭,餘慧芳在那邊大聲問道:“妮妮,獎狀貼這裡行嗎?你來看看貼的歪不歪?”
周嘉妮:……
李燕順口道:“嘉平嘉安得的獎狀嗎?”
周萬裡道:“不是,妮妮的獎狀。”
李燕過去看了一眼,頓時一臉佩服地轉頭看著周嘉妮,驚訝笑道:“哎呀,妮妮,可以啊,剛才你都不說!”
周嘉妮:我媽這不說了麼!
“這也太厲害了。”李燕佩服地不行,然後又看到了旁邊的報紙和周萬裡非常明顯展示給她看的照片,過去看了又看,感覺有點被鼓舞到,等過完年回去,她也要大乾特乾才行。
臨走前,炫耀完的餘慧芳給她塞了點乾海帶,李燕推脫不過,隻好接了過去,道:“謝謝嬸子。”
“甭客氣,空了來找妮妮玩。”
“好的嬸子。”
吳紅在家裡等著,見閨女拿了乾海帶回來,頓時眉開眼笑地道:“你慧芳嬸子給你的?”
李燕:“我送東西是求人辦事,沒想到嘉妮送了我兩個頭花,慧芳嬸子還給了點乾海帶。”
吳紅又追著問她找周嘉妮有啥事,李燕就簡單說了,道:“光在田裡乾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可論乾活勤快,比我勤快的大有人在,總得另辟一條路。”
吳紅一聽是這個事,對閨女往外送的東西頓時不心疼了,趕緊問:“妮妮教你了沒?”
李燕點頭:“人家還幫我出彆的主意了呢,我能不能做到先不說,但就人家給我出的主意,我就得記這份人情。”
吳紅忙道:“是是是,回頭我再給你慧芳嬸子送點彆的答複答複這個人情。”
李燕點點頭,又道:“妮妮那個大隊因為大棚蔬菜上報紙了,妮妮還在當地公社、縣裡、市裡都做了報告,還捧回了公社發的獎狀,慧芳嬸子可高興了,你快去看看…先給我拿張澡票我去洗洗澡,回來睡會兒……”
這時候,這樣的榮譽在大家眼裡可是了不得的事,吳紅跟閨女一起出門,她去看周嘉妮的獎狀和報紙,不到天黑,不光整棟樓傳遍了,連黃主任都聽說了,特意來家裡看報紙。
畢竟當初他好歹糊弄著幫忙找資料來著,如今看著竟共生出一絲小驕傲。
知道周嘉妮在當地做了三場報告,黃主任還鼓勵道:“加油,爭取明年把報告做到省裡。”
周嘉妮點頭:“我努力!”
另一邊,出去玩了一下午的嘉平嘉安一進門就對上滿屋子的鄰居,聽說姐姐帶回了獎狀,還去做了好幾場報告,也擠過去看,兩張小臉上滿是驕傲,又轉頭跑出去找小夥伴炫耀去了。
周嘉妮倒是沒出門,坐那兒接受大家的誇獎,看奶奶、爸媽他們臉上閃耀的榮光。
等鄰居們散了,又聽奶奶說些東家長西家短的八卦,再聽她媽說最近上了什麼物資,搶東西時現場發生的鬥毆掐架事件。
晚上倒是沒再學習,早早洗漱完就躺下睡了。
第二天拿上行李箱去了一紡廠,當然,去之前先往廠裡打了個電話,不光得確定辛光榮在廠裡,還得定個見麵地點。
這麼大件的東西在廠門口送,影響不好。
辛光榮還覺得這是份意外驚喜,畢竟當時就這麼隨口一說,而且這麼長時間也沒再有動靜,他以為人家沒研究出來,或者說當時就一句客氣話。
而且允諾給他們的貨上個月就發了,款子也早已到賬,這年底也沒再找他提什麼要求,沒想到行李箱還是送來了。
辛光榮一看到周嘉妮提來的箱子,眼睛就亮了:“唉喲,這箱子可太漂亮了。”
就是空箱子拎著也有點重量。
沒辦法,張老四他們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其實後世的行李箱也有一定的重量,這款編織的僅僅比後世那種行李箱重一點點。
但遺憾的事他們解決不了輪子的技術,沒裝上輪子。
不過也好看,周嘉妮自己都跟廠裡定了一個,她其實不怎麼用得著,就是單純的喜歡,跟她爸周萬裡一樣。
“周同誌,這箱子太好了,真的謝謝你,也替我謝謝貴單位的工作人員,我非常喜歡。”辛光榮這吃過見過的都沒口子誇,臉上的欣喜也不似作偽,看來是真的喜歡。
辛光榮小心地將箱子放到自行車後座上打開來看。
裡頭加了層布藝內襯,不但箱蓋內層做了一左一右兩個內口袋,底部一側也增加了個小口袋,用來收納點小物件非常方便。
還有固定行李的鬆緊帶繩索。
箱子外層刷了桐油,顏色比原木色深一點,整體非常好看。
總之,越看越喜歡。
成品經過多次返工,廢了不少材料才終於做成,確實沒得說。
當時成品一出來周嘉妮就愛了,要不是早就答應過辛光榮,這樣品又得先落她手裡。
“辛科長喜歡就好。”
“喜歡喜歡,太喜歡了,非常感謝。”
這禮物真是送到他心縫裡去了,辛光榮一疊聲地道謝,心裡不由自主開始琢磨,等回去安排一下,前進大隊年後的訂單要優先給他們發,畢竟要的量也不大,怎麼都能勻出來。
還有信息資源的事,年前他們那塊花布隻給齊陽百貨大樓供了貨,周邊地區都沒有,實在供應不上。
畢竟臨了年嘛,年後應該會鬆一些,到時候他多留意留意文件,早點通知周同誌,也讓周同誌在當地賣個人情。
跟辛科長聊了兩句以後的合作計劃,提前拜了個早年,準備走之前,才狀若不經意地樣子從包裡掏出一張報紙遞過去,道:“辛科長,我們大隊上報紙了,您抽空看一下,年後出差如果路過我們那兒,還是歡迎您去參觀指導。”
張寶生那二十份報紙真不夠分的,又讓公社小趙秘書幫忙買了二十份,周嘉妮這趟回來拿了幾張,她覺得給合作單位發一發還是有必要的。
得讓合作單位看看,他們一直在進步,是個努力上進的大隊。
辛科長‘唉喲’一聲,道:“好好好,我一定拜讀。年後如果路過你們那裡,也一定去拜訪。”
他還以為是編織廠的事上報紙,等回到家展開後才知道是因為大棚蔬菜。
周嘉妮又去了趟孟老師那裡,給孟老師送了份報紙。
又往兩家百貨大樓跑了一趟,本來想著去逛逛,看能不能撿漏買點東西,結果發現甭管哪個櫃台前頭都擠不動,就直接去辦公樓了,給領導們提前拜個年,再送上報紙。
友誼商店那邊沒遇上鄒主任,好在提前打過電話,給了門口的服務員,讓他幫著轉交。
餘下的時間,在家裡幫著搞搞衛生,管教雙胞胎,偶爾招待幾個上門來的鄰居。
年二十九去趕了個大集,但是跟爸媽和雙胞胎一起去的,沒倒騰東西,隻尋空瞄準一個黃牛快速買了幾張票。
下午廠裡同事來家裡說:“嘉妮她姑一家從豫省回來了,明天早上八點到車站。”
薑新鳳嘴裡‘唉喲’一聲,霎時間紅了眼眶:“我佩蘭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