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二百五十二章(2 / 2)

等忙完期末考試,周嘉妮收到了前進大隊那邊的喜訊:分產到戶後糧食大豐收!

張寶生都顧不上怕轉接電話的人能聽到了,他在電話裡跟周嘉妮分享這個喜悅。

“……麥子早就收了,早就想跟你說一聲了,劉通估摸著你快考試了,這才忍到現在。”

周嘉妮也高興,道:“前陣子是有點忙,我們今年下半年係裡準備安排實踐調查任務,我估計會分到農村改革和包產到戶這個課題,就是聽說調查的地區由學校統一規定,不知道能不能自己申請,要是能申請,我就申請回濱縣進行調查,看看能不能順便全麵展開農村改革和包產到戶的工作……”

張寶生激動地道:“不需要在學校念書了?”

周嘉妮:“念,實踐調查也是課程的一部分,這是為明年的論文打基礎呢……”

張寶生又問了兩句:“明年該畢業了吧?”

周嘉妮:“明年年底。”

張寶生又問了幾句她開店的事,知道生意還不錯就放心了,又道:“你上個月月底定的貨已經快生產完了,還有你讓村裡人自己綁的炊帚、各家各戶的老絲瓜瓤…你要絲瓜瓤乾啥?城裡還缺那個?”

周嘉妮笑道:“稍微加工一下就是商品。”

老絲瓜瓤去皮,把籽控乾淨,用大剪刀剪開,平鋪開用縫紉機沿邊固定好,或做成巴掌大小橢圓形的刷碗布,或拚接成蒸布,就算店裡賣不掉,她放到群裡開團也很受歡迎。

今年年初她還跟前進大隊那邊定好,今年秋季會大量收購乾豇豆,但質量得過關,必須嚴格按照她規定的程序製作。

樂意配合的就帶著大夥兒賺點小錢,不樂意配合的也不勉強。

張寶生佩服周嘉妮的腦袋瓜,替鄉親們感謝了一回。

那些東西都不貴,可一分一厘也是錢,人家嘉妮開了店,還想著村裡的父老鄉親,單這份情就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又閒聊兩句,末了問周嘉妮暑假回不回前進大隊。

周嘉妮道:“回去,過幾天回去一趟……”

今年富教授不去濱縣了,他有了新的目標,準備帶著學生過去。

她早點回前進大隊除了去編織廠看看,再實地考察一下分產到戶的情況,做點詳細記錄,寫份申請,爭取實踐調查工作能讓她去濱縣進行。

之後爸媽會帶著雙胞胎來首都住幾日,玩幾天。

兩口子今年協調好了假期,來看看老太太,也看看閨女弄的小店。

八月份邱則銘會回首都進修,她還想約個小會……

周嘉妮掰著指頭一算,她暑假還挺忙。

她跟白昊陽安排了排班,她先離開幾天,等她回來白昊陽再去齊陽。

這家夥準備去肖家提親,他自己先跟未來的嶽父嶽母提一提,等肖敏爸媽點了頭,他們家再正式上門拜訪、提親。

兩人平時上課就隻能用零碎時間來管店,這放了假,當然得正兒八經的坐坐班。

周嘉妮從首都這邊買了點點心、糖果、茶葉,就買了到齊陽的火車票,沒回家,直接買票坐車去了濱縣。

先去濱縣編織廠看了看,催一下單子,又幫廠裡針對幾款產品調整了一下尺寸,在這邊盤桓兩天,趕一大早的車回了前進大隊。

小麥已經收完了,地裡的玉米苗已經兩柞多高了,一片喜人的綠油油。

進了村子,路過打穀場,各家各戶都在曬麥子。

不同於以往的分工安排,這回是各家的,每家每戶都留了個孩子在場地上看著,時不時拿耙子勾一勾,曬個均勻。

也有兩兩的大人自己赤著腳踩在攤曬的麥子上,用耙子來回勾著。

有眼尖的看到周嘉妮過來,忙熱情地吆喝著打招呼:“嘉妮回來了!”

周嘉妮笑著挨著喊人,招手喊了一幫孩子過來,抓了一大把糖讓他們自己分。

有個老太太走近,低聲道:“嘉妮,好閨女,咱們又得多謝謝你。我們都聽說了,這分產到戶也是你建議村裡這麼搞的,這真是實實在在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啊……”

大夥兒一開始都抱著豁出去的架勢,但心裡也是七上八下,一直到如今收了麥子,也沒見上頭誰來指責他們。

至於所謂的保密?

哪兒能做到把所有人都封口啊,消息指不定早就傳出去了。

這可是大事,公社領導能不知道?

可一直沒動靜,可見公社領導也是默許這種形式的。

但大夥兒猜著如此,卻不會過分張揚,又那聽到風聲過來打聽,直接問到麵上,大夥兒都不搭理。

周嘉妮忙擺手道:“大娘,您可千萬彆這麼說,真正的功勞都是村裡乾部們,如果不是他們支持,我就是說再多又有什麼用?真正的壓力都在他們身上。”

大娘拍拍她的手,眼窩沁著一點水光,點頭道:“我知道,我們大夥兒心裡都有數,但你也是個好孩子,時時刻刻都想著咱們……”

周嘉妮笑道:“您彆這麼客氣,大夥兒好就行,也是咱們鄉親們看得起我,願意聽我嘚吧兩句,咱們是互相成就。”

跟湊過來的鄉親們聊了幾句,周嘉妮去了村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