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歸程(1 / 2)

始皇帝這次來東北是乾正事的,雖然不會進入東胡地界,但兩邊距離不算太遠,消息來往很便捷。

雙方很快通過夾在中間的張良了解到了彼此的態度。

?本作者無字驚鴻提醒您《在大秦當完美太子》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東胡那頭還是比較曖昧的,處在既想要大秦給出的好處,又不是很想直接被大秦吞並的狀態。

這也正常,他們不像百越那般,文明方麵落後那麼多。即便仍舊是部落製社會,也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

正所謂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不想歸附實乃常事。

始皇帝也不著急,就讓張良繼續和他們扯皮。順便把李斯也丟過去,他不是說律法是他寫的嗎,那他就多出點力。

至於始皇自己,自然是和蕭何一同處理匈奴的後續事宜。

大秦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匈奴。

如今草原上已經開始劃分草場了,相比起來,東胡那邊遠沒有匈奴的情況緊急。

他們要趁著之前那小股匈奴人被打跑的機會趕緊搶占無主的草原,不然等匈奴殘兵又折返回來,便要徒生波折了。

“現如今在外流竄的匈奴人倒是不多,可往塞外草場派遣一批軍隊,防備他們突然回返。”

大秦給了匈奴婦孺足夠的口糧和牲畜的幼崽,打算幫助他們在草原上重新安頓下來。

這個消息倘若被匈奴殘兵知道了,他們肯定會回來。但不是回來加入新部落的,而是回來打劫的。

一群老弱婦孺,還手握“巨款”,對於殘兵來說簡直是塊大肥肉。毫無反抗能力,可以隨便搶奪。

不僅能搶糧食和牛馬,還能搶女人。

所以這些部落必須要駐軍保護,直到部落中的孩子長大,能夠獨當一麵。

除卻駐軍之外,大秦還會增派教導知識的先生過去。一方麵為部落改善生活條件,另一方麵就是給婦孺洗腦,讓他們世代效忠大秦。

蕭何這些日子雖然是在東胡,對匈奴人的安頓情況也十分了解。

畢竟不少匈奴婦孺之前就是在東胡被俘虜的,他又是始皇帝特意派來處理這邊事務的欽差,相關事宜眾人都愛來找他拿主意。

蕭何便說有一部分匈奴女子已經找到了願意和她們成婚的混血男子,應當是肯隨她們去草原上定居的。

部落中有青壯的話,就可以酌情減少駐軍的數量了。這部分青壯多的部落可以安排在匈奴人不太可能出沒的區域。

這樣一來既不用在他們那邊駐紮軍隊,也不用擔心萬一匈奴殘兵真的跑來了,族群裡全是老弱會無法抵抗,也拖延不了時間等軍隊趕來馳援。

始皇看著蕭何在草原輿圖上的標注,沉吟不語。

片刻後,他緩緩搖頭:

“這些擁有青壯的部落,不可安置在距離邊塞太遠的地方。”

蕭何一怔。

很快,他就反映了過來:

“陛下的意思是,這部分青壯可能有異心?”

扶蘇垂眸看著輿圖,重新圈

了幾個位置。這裡都是靠近關口的地方,一旦部落跳反就能立刻出兵鎮壓。

他漫不經心地提醒道:

“願意與匈奴女子成婚的男子,要麼是因混血遭受過鄉民的排擠。這樣的人或許會對故土產生恨意,想著乾脆投靠匈奴。”

當然也有因此怨懟上匈奴的人,可那種人就不會答應娶匈奴女子了。他們隻會一心想融入中原,哪怕家鄉這邊容不下他,他也會想辦法去彆的地方定居。

“要麼,這些男子本身就另有所圖。混血者俱都出自燕趙邊境,趙國且不提,燕人中尚有不少企圖複國之人。”

既然在中原無法複國,說不準有誰另辟蹊徑,決定借匈奴的手成事呢。給他們安排遠離國境的草場,不就正好給了這群人自立為王的機會?

男子中必然有沒那麼多小心思的人,但大秦沒必要去堵這個幾率。

事實就是有二心的人定然比沒有的多。

因為哪怕是混血,從小接觸中原禮教的他們一般來說還是不太願意去草原定居的。兩邊從風俗到習性都大不相同,並非輕易就能適應。

即便人家就是單純想借此逃離令他們窒息的家鄉,你把人家丟到偏遠的草原去,肯定也沒有留在關塞附近好。

至少離得近的話,這些人適應起來會更快一些。在塞外過不慣還能時常回來看看,和離歸家也方便。

派得那麼遠,萬一水土不服折損人口也是個麻煩事。

更何況,劃分了草場也不代表就永遠不變了。

草場裡有條件更好的和條件較差的,等證明了他們的忠心之後,也可以挑選願意遷徙的部落再進行調整。

為了得到更多來自大秦的支援,也為了分到更好的草場。那些沒了反叛心思的部落自然會乖順下來,努力表現,借此為自己爭取利益。

蕭何皺眉:

“這樣一來,為了防備匈奴殘兵,就得出動不少軍隊了。”

總覺得有點浪費人手。

殘兵數量就那麼多,卻因為不知道對方會從什麼地方竄出來襲擊部落,大部分邊緣部落都得駐軍防守。

草原的邊界可不小,大秦哪裡能抽調出那麼多人出塞?

始皇微微頷首:

“是以還得打探清楚殘兵的去向,而後重點在兩個地段設防。”

一是從西邊入北方草原的道路,二是漠北高原那一片。其他地方基本上很難有敵人流竄過來,東胡那裡也有大秦駐軍策應。

待到新的匈奴部落自己能立起來了,這兩處就可以交由他們自己把守。大秦軍隊可以撤回關內,不再插手塞外布防,隻在部落間起衝突時出兵調停即可。

蕭何明白了:

“那便要麻煩將軍們儘快將匈奴殘部趕出草原了。”

之前沒追上去將敵軍儘數剿滅,主要還是因為和匈奴作戰的都是守邊將領。沒有王令不好擅自追擊太遠,繼而深入草原腹地。

而且就算去追,也不一定能追上。

對方對草原太過了解,很容易就能甩掉追兵。守將保險起見不曾輕舉妄動,畢竟他們的職責隻是守衛自己所在的郡。

現在需要驅趕匈奴人出境,就得單獨派遣軍隊清理草原了。

倒也不需要把所有殘部都一人不落地趕出去,草原那麼廣袤,不可能全數驅逐。隻需把人數多的大部隊趕走即可,剩下的小隊伍即便去侵擾部落,也打不贏人家。

君臣商議了數日,這才重新定下了草場的劃分方案。

同一時間,各郡也收到了派人深入草原驅趕匈奴殘部的命令。

為保安全,這會是一個持續時間不短的行動。而且在後頭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頻繁出兵巡視塞外。

不光是為了搜尋是否又有匈奴殘兵集結成較大的隊伍企圖搞事,也是為了去附近的部落巡視,看他們是否安分。

沒有匈奴侵擾的邊郡,其中的駐軍原本該酌情削減的。但有了這項職責,軍隊就不能完全裁撤掉。

更何況,日後匈奴部落間產生矛盾,大抵也要附近的邊塞駐軍前去調解。

扶蘇了然:

“父親的意思是邊塞的駐軍可以減少,卻不能減少太多。等到匈奴養好了,便能再度削減一些。”

最後維持在一個最低限額上,用來應對突發事件。

始皇掃了一眼輿圖:

“僅限和草原接壤的這幾個郡。?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諸如靠近箕子侯國的遼東、靠近西域的九原等,就無論如何不能裁撤軍隊。

哪怕箕子侯國歸順了,也要駐軍防備。

像這樣的附屬國,可比百越匈奴一類被並入大秦領土的部落要危險得多,隨時可能脫離掌控。

扶蘇則道:

“也不知日後的大秦會否因為和平太久而失了血性,若是如此,離衰落不遠矣。邊塞的軍職保留也好,讓年輕兒郎們多去軍中曆練一番。”

哪怕不上戰場,隻是隔三差五帶去草原拉練,也比整日埋頭種地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春秋戰國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大秦可不能重蹈覆轍。

始皇帝十分讚同:

“善。”

隨即取出他的祖訓,認真記下此事。

要求後世兒孫不能因為自負天下一統、周遭再無侵擾,就自大膨脹。覺得養那麼多軍隊是多餘的,或者即便養著也當豬養,不好好訓練。

處理完草原的事情,東胡那邊還沒扯皮完。

可始皇帝這次出行的最重要目的已經達成,都城那頭催得緊,總不好真的在東北耽擱時間。

所以陛下給深入東胡的李丞相留了封書信之後,就乾脆啟程回京了。

李斯本來就被這群糾結的東胡人搞得煩躁,歸不歸順你們倒是給個準話。一邊心動一邊猶豫,煩人得很。

結果又聽說陛下居然丟下他先走了,李斯頓時更煩躁了。

陛下竟會拋下他獨自離開!

李斯麵色不善地看向那群

東胡首領,都怪這些人耽誤時間。否則他早就處理完了事務?[]?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就可以跟著王駕一起回京,何須像張良一樣倒黴地被困在這裡?

陛下怎麼能這樣,他可是丞相,留在東胡算怎麼回事。丞相責任重大,有很多要事須得他來處理,再怎麼也不該丟下他啊!

李斯警惕起來。

——陛下該不會是找到了新的丞相人選,準備趁他不在培養旁人吧?

當初王綰就是被勒令閉門思過,接觸不到太多朝政,然後太子和陛下讓他去頂替王綰代理相國的事務。等王綰關完禁閉出來,相位就順理成章地被他頂替了。

李斯覺得自己很危險,要是他真在東胡待上幾個月,會不會回去之後也要麵對個隨時能頂替他的“代理丞相”?

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斃!

李斯的眼神淩厲起來:

“諸位首領若是無心歸附,那便直說,何須與老夫拖延時間。明日某便領人回秦,你們也無需再糾結了。”

這是下了最後的通牒。

要麼趕在明天之前給個準話,要麼他就默認東胡不想和平歸順了,直接帶著所有人才和物資離開。

大秦又不是沒有軍隊,逼急了他們乾脆一路打過來,強行占領東胡。這些日子就是太給他們臉麵了,才叫這群人膽敢拿喬。

東胡首領大驚失色:

“丞相何故如此?我們不是商議得好好的嗎?”

怎麼這就不耐煩翻臉了?是因為大秦皇帝離開了遼東?所以始皇帝之所以走人,就是不想再和他們談了?

東胡頓時意識到不能繼續拖了。

大秦皇帝的離開和大秦丞相的翻臉,都讓他們意識到秦國恐怕是真的沒有耐心繼續扯皮了。

一群人緊急開會商議對策,討論到底要不要見好就收。

其實這些天東胡已經意動了,因為眼看著匈奴都被拿下,東胡實在沒什麼反抗的餘地。之前隻是不甘心,現在不甘心也晚了。

都拖了這麼久,能拖一天是一天。

大家就想著暫時不給準話,這樣自己還能多當一段時間的首領。像這樣頭頂沒有秦國官吏壓著的日子不多了,以後設了郡可是得受郡守管轄的。

現在嘛,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除非真想和秦國開戰,不然隻有一個選擇。

當天夜裡,李斯就得到了準話。

這群東胡人真是不會做人,大晚上的把人從被窩裡叫起來說這個。李斯的臉色更陰沉了,沒睡好覺的他接下來好幾天都脾氣極差。

這群人早乾嘛去了,真是不逼一下就不知道聽話。

現場局勢調轉,從大秦極力拉攏東胡變成了東胡生怕大秦翻臉走人。所以李斯乾脆也維持著臭臉和他們談判,將之前提及的條款再次拿出來討價還價。

原本他有耐心,願意多給東胡一點好處,換對方安分。

現在他發現了,東胡這種部落就是欺軟怕硬,既如此也沒必要對他們太好。差不多就行了,他們

還敢反抗不成?

李丞相用極快的速度搞定了之前拖延許久都沒完成的事務,而後迅速啟程,去追王駕。

王駕走得慢,他隻要快馬加鞭的趕路,肯定能趕上的。

老丞相一點都不服老,趕車的車夫都心驚膽戰地勸他慢些。一直這麼趕路,他怕老人家受不住。

李斯卻不為所動:

“快些!陛下還在等我回去!”

車夫:……

遠方的王駕中,始皇帝收到了東胡傳來的最新消息。

他與太子提及此事:

“你這招確實有用,隻是有些廢丞相。??[]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把李斯單獨留下是太子出的壞主意,說是用這個法子激一激李斯。

出去那麼久怎麼還沒把事情辦妥?

一定是偷懶了!

始皇雖然覺得太子對李斯的要求略有些苛刻,但也沒有拒絕。東胡的歸順也就這兩個月的事情了,李斯早一點回京還是晚一點回京,影響不大。

結果李斯還真因為被單獨留下,爆發出了潛力。擔憂自此以後就會成為常駐東胡的李欽差了,趕緊想了個法子逼得東胡迅速做出決斷。

現在李斯在追趕王駕的消息傳來,始皇帝陛下難得有些同情老臣。

他說道:

“還是派人過去同丞相說一說,不要著急趕路了。否則路中病倒,養病豈不是更耽誤工夫?”

到時候就真得找個人幫李斯代理丞相之位了,畢竟老人家生病一般都要休息許久,甚至一個搞不好就得直接和官場說再見。

罪魁禍首扶蘇大度地點了頭:

“也好,距離王駕抵京還有許久。按照我們的速度,丞相即便慢點趕路也能在回鹹陽之前追上車隊,確實不必著急。”

直接去跟李斯說你慢點走,他不一定聽。給他算一算趕路的速度和行程,他肯定就老實聽從了。

扶蘇於是派了會算數的人跟隨傳訊兵一起出發,免得傳訊兵勸不住人。

車隊在東北停留到春末,啟程回京時已經進入了夏季,這會兒路中又快到一年裡最熱的時間了。

為免太子再次中暑,日常趕路甚至都避開了陽光熾烈的正午時分。

因而每日趕路總是上午走一會兒,午時初(11點)就停下尋個陰涼處休整。待到午後過了未時末(15點)再接著出發,走到天擦黑尋個安全之處過夜。

要不是夏季白晝較長、天黑得晚,趕路的時間隻會更短。

原本早晨還要等太子起身用過早膳再出發的,後來扶蘇覺得這樣太耽誤時間了。乾脆天一亮就啟程,早膳提前做好了用爐子溫著,等他起身後在馬車中用膳也是一樣的。

太子殿下睡眠挺好,大清早馬車開始趕路的動靜也鬨不醒他。他翻個身還能繼續睡懶覺,直到始皇看不下去把他喚醒為止。

始皇盯著他起床用膳:

“等你睡飽都快到用午膳的點了,身體如何能受得住?每日早些起來,

用完膳再接著睡。”

大抵每個看著孩子睡懶覺的家長都是這樣的。

一開始是不許孩子睡懶覺,後來妥協了。睡懶覺可以,得把早飯按時吃了。

不過始皇自認為自己這不算沒有原則,畢竟他之所以會妥協,並非他溺愛孩子。實在是扶蘇往年的睡眠質量太差,不多睡一會兒他擔憂愛子精力不濟。

這個毛病還是上一世帶來了。

當初扶蘇體弱多病,本來就容易夢魘。再加上出了父親突然駕崩的事情,他自己白日裡又煩心國事,夜間就更容易睡不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