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現代番外(3)(2 / 2)

博物館內燈光昏暗,必須格外注意腳下。

開館沒過多久,已是人擠人人挨人。

前幾天剛被遊客撞倒在展廳裡的江玉珣不由放緩了腳步。

“應先生這邊走,”江玉珣的聲音透過耳機傳到了應長川的耳邊,輕得好像夢囈,“前方展櫃所陳列的文物同樣來自周朝,是該朝尚書令府宅內的瓦當。”

有了講解器做輔助,江玉珣也不用再大聲說話。

為防聲音刺耳,他甚至已習慣了壓低聲音對遊客講解。

江玉珣的語氣變得比平常更加輕柔:“瓦當又叫稱‘瓦頭’,覆蓋在建築物簷頭的遮擋物*,和流行於後世的文字瓦當不同,大周建築物上用的大多是圖案瓦當。”

進了館後,江玉珣的氣質瞬間變了個樣。

青澀的學生氣消失得一乾二淨,目光也變得格外明亮。

他的神情非常專注,似乎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全都告訴身旁的人。

瓦當這東西並不起眼,一般來說前來參觀的遊客不會在這裡停留太長時間。

簡單講過之後,江玉珣便想將應長川帶向下一個展櫃,沒想到對方卻在這個時候停下了腳步。

應長川隔著玻璃展櫃輕撫著櫃裡的東西,停頓幾秒後突然轉過身問江玉珣:“這是江尚書家的?”

展廳內的燈光將應長川的眼眸照得格外溫柔。

江玉珣竟然從他的眼底看到了幾絲原本不該存在的懷念。

“怦怦——”江玉珣的心隨之重重地跳了兩下。

“對,”見應長川這個瓦當感興趣,江玉珣立刻停下腳步為他仔細講起了這個不起眼展品,“瓦當上的圖案為龍紋,這在當時隻有皇宮能用。因此我們常說眼前這片瓦當是‘逾製’的產物。”

華國博物館裡的講解員基本不會這樣認真地分析瓦當。

見江玉珣停在這裡,又有遊客跟著聚向前來,想要聽聽他在說什麼。

應長川則笑著點頭看向江玉珣,並隨口問道:“小江老師覺得這塊瓦當為什麼會出現逾製的現象?”

江玉珣莫名覺得應長川的語氣有些熟悉。

對方這樣一問,他差點就將心裡話說了出來,但最後還是強忍著嚴謹道:“這個……官方暫時也沒有定論。”

“什麼沒有定論?”江玉珣的聲音剛落下,就有一個蹭講解的中年遊客突然湊上來,“江尚書和皇帝是一對唄,這還用猜?”

他身材偏胖,一臉“我什麼都懂”的自信氣質。

接著又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一個小女生跟著點起了頭:“對對對!我看《周史》記載說周太.祖雖然送了府宅給他,但尚書大人一年也難在家裡住一天,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羽陽宮裡。”

說完還低頭神秘兮兮地笑了一下。

江玉珣:“……?”

《周史》

的確有這樣的記載,但那隻有短短十個字並且說得非常隱晦!

藏在足有百萬字之多的史書之中,實在是不起眼到了極點,眼前這名遊客到底是怎麼發現的?

有了這兩個人起頭,周圍遊客無論男女老少紛紛湊上前來分享起了自己的見解。

“一個權臣,還是曆史上最有名的權臣整天待在皇宮裡不出來……不對勁吧?我看這很不對勁啊!”

“皇帝不但不怕他功高震主,甚至還不斷封賞,這兩個人的關係絕對不一般,”說著,那遊客還不忘看向江玉珣,並從他這裡尋求起了肯定,“我說得有道理吧,講解員老師?”

“我覺得……”

江玉珣差點將“有道理”二個字脫口而出。

意識到不對後,他這才趕忙搖頭說:“這件事史學界暫未有定論,嚴謹起見我們不能下肯定的結論。”

周太.祖和江尚書的關係是史學界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

古往今來,有無數人通過以《周史》為代表史書以及文物猜測著兩人的關係。

直到今天,仍有一大批遊客孜孜不倦地向講解員問著類似問題。

雖然入職才兩個月,但江玉珣也不是頭一回遇到這種情況了……

華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當然不能憑主觀臆斷。

時間久了他們也形成一套官方的回答話術。

江玉珣的答案顯然沒能讓遊客們滿意:

“沒勁……”

“要是能挖點什麼東西出來證實一下就好了。”

感慨完後,他們不再問江玉珣這個“專業人士”而是聚眾講起了自己知道的野史。

原本沒什麼人注意的瓦當,竟然成了這個展廳的焦點文物。

有遊客眉飛色舞地對著展櫃不斷比畫:“龍!可是龍啊,哪個皇帝會隨便送人龍?”

另有人默默搭腔:“彆說龍了,‘周劍’都送人了!”

這些事明明早過去了千八百年,更和江玉珣完全沒有關係。

但聽著聽著,他耳朵卻莫名其妙地紅了起來。

眼看著周圍人變得越來越多,江玉珣壓了壓耳機對應長川說:“應先生,這裡遊客聚集的有些多,我們不如先到彆的展櫃附近參觀?”

說著便低頭看路,想要趁這個時候退出人群。

誰知聲音落下後,餘光卻見站在他身邊的應長川輕輕搖了搖頭:“不著急。”

進展以後一直將周圍遊客當空氣的應長川,竟然津津有味地聽起了他們聊野史!

“據說啊,江尚書的日常穿戴和俸祿都是比肩甚至超過親王的……甚至昭市城郊那個燕銜島,都是皇帝特意為他修的,兩個人但凡沒事就要上島‘休息’。”

“可不是嗎……那島上都是溫泉。”說完那遊客還不忘“嘿嘿”一笑。

“哦,還有周代太祖之後的第二個皇帝,據說他當太子的時候名字都是江尚書給改的!”

那些遊客越聊越離譜,野史就算了他們竟然把後世話本裡的內容都扯了出來。

——周朝的第二個皇帝,是周太.祖從家族旁支中挑出的後輩。

被封太子的同時,還順帶著改了個響亮的名字。

《周史》沒說這名字是誰給他起的,但後世人卻堅定不移地將這件事放在了江尚書的頭上。

哪有大臣隨隨便便給太子起名的?

這件事絕對不能輕易下結論。

擔心應長川被周圍的人誤導,江玉珣連忙朝他解釋:“遊客說的部分內容,是後世人根據當時民間傳聞整理出來的野史,甚至杜撰的話本和現代網友的猜測,不能完全當真。”

說完之後便打算帶應長川去下一個展櫃。

在他開口的同時,應長川終於將視線落了回來。

……眼前的人神情非常專注,目光格外認真。

能給博物館捐贈文物並得到貴賓待遇的人,必然對曆史有一定的了解。

江玉珣原以為應長川會選擇嚴謹看待這個問題。

沒有想到的是……應長川深深地看向他眼底,停頓幾秒後竟然再次笑著搖頭對他說:“我覺得……後世網友的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

末了微微挑眉,學著博物館內工作人員朝江玉珣問:“你覺得呢,小江老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