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荒古神塔現世,九鼎秘鑰!(求訂閱)(1 / 2)

天色漸暗,夕陽沉落。

戰馬停止嘶鳴,金戈消匿。

嘈雜動亂的莽原,似乎終要歸於平靜了。

武侯萬裡奔襲取酋首級,淩遲台上神靈現世巨手摧山,劍光橫越,五色雀翎,撕裂長空,武侯百裡戰兩聖……

一日精彩,足勝往生十年。

以至於歸於營帳的大周軍士們,躺在簡易床鋪,腦海中依然有種種驚撼畫麵浮現。

可就在困意襲來,漸入夢鄉之時,一道琉璃般的光線,毫無征兆自北方大地中猛的升起,筆直衝入雲霄,波折出一層層絢爛的光暈。

這些光暈相互堆疊,仿佛將雲空分離出九個截然不同卻又層次分明的世界。

每一層的世界中,都有各種奇幻夢魘般的景象不斷交織,如水中鏡月一般,粼粼波動。

一霎間,小半個莽原的夜空都被渲染明亮,如同白晝。

“出了什麼事?”

“快起來,很可能是北莽神靈去而複返!”

帳篷上折射出的斑斕光暈,驚動了大營內的所有軍士。

衣甲撞擊聲連成一片,無數軍士衝出營帳,警惕戒備的巡視四方,卻頃刻間被頭頂上方的絢爛景象所吸引。

層層堆疊的光暈在相互交織與渲染中,不斷向著遠方的天際蔓延,色彩斑斕,猶如仙子的玉帶,時而鋪展如幕,時而螺旋成束,迅猛變化。

“北地升異象,絢爛九重天!”

半截孤峰上,景皇霍然起身,遙望北方天地,目露詫色。

周圍陪站的大臣們也被這種異象吸引,驚異的望著雲空絢景,漸漸癡迷,沉浸在這種仿若仙境的景象中。

“絢光九重天,難道是……”

東襄王司馬嶼也是神色瞬變,呼吸都在這一刻停止,聲音顫顫,激動道:“皇兄,這是荒古神塔即將現世的征兆!”

“是荒古神塔沒錯,可這一輪回為什麼會降臨的這麼早?按照欽天監的推演,最快也應該在十年之後!”

景皇眸光急劇閃爍,既有驚訝激動,又充滿遺憾與惋惜。

“荒古神塔是什麼?”

薑離聞言,腦海中完全沒有與之相關的記憶,曾經讀過的經史典籍和雜記中,也沒有任何記載。

他觀察周圍,發現即便是那些位高權重、參政多年的文武大臣們,也大多和他一樣,疑惑茫然,顯然也不清楚荒古神塔為何物。

隻有三兩位大臣,眼中精芒掠動,似乎知道一些,卻諱莫如深,閉口不提。

“傳令下去,即刻起東路軍與大羅聯軍立時回退千裡,於我朝邊境處駐紮,壘牆築寨,廣挖壕溝。

“北伐大軍自今日起全麵轉入防禦狀態,斥候巡查次數、廣度翻倍,未得命令,全軍上下不可再與北莽有任何交戰摩擦!”

就在文武眾臣還在驚異雲空異象時,景皇忽然下令,其中內容令所有人都心頭一震,意外萬分。

西北莽原被大周納入版圖,武侯萬裡奔襲,取敵首級,北莽第二王庭軍心潰敗,我軍士氣大增,正是一鼓作氣拿下莽原東部的最好時機。

在如此有利周朝的情況下,忽然自全麵進攻轉為防禦?

豈是明君所為?

一些儘忠職守的大臣想要勸解,尋求的目光望向東襄王,卻發現後者的神情與景皇一樣堅定,甚至連續向景皇諫策,全都與大軍回防有關。

有幾名地位特殊的重臣,雖然並非大周十二卿,但也舉足輕重,在朝堂上的地位作用非同小可,也讚同景皇與東襄王的決定,沒有流露出一絲一毫的反對和質疑。

群臣們都不是愚笨之人,當即意識到,這其中一定有不為人知的隱秘,也都隻能恭默守靜。

“鎮軍候,即刻起離省府軍也全部轉為防禦狀態,加強對境內莽族部落的掌控震懾,提防莽汗王庭內拓跋、叱羅兩大王族強者返回離省,蠱惑判動!”

景皇旋即命令薑離,他回望了一眼莽原深處升起的琉璃光柱,輕輕揮手,命孤峰台上的一眾群臣離開。

“臣等告退!”

眾臣子齊聲行禮,倒退九步,轉身離去。

“聖上,荒古神塔出現,所有人都能夠進入前三層,裡麵雖然危機四伏、凶險萬分,卻也有大機緣存在!”

東襄王看著薑離遠去的背影,沉吟道:“鎮軍候年少有為,氣運不小,又對朝廷儘忠儘責,若能進入其中,或有大造化,聖上未來統禦九州,也必將如虎添翼小!”

“正因如此,自此荒天神塔現世,才不能讓他進入其中!”

景皇卻搖了搖頭:“鎮軍候謀略膽識,俱是同輩翹楚,他成長之迅速、潛力之可怖,當為我大周朝第一人,我並非懷疑他對朕的忠心。

“但你要知道,滿朝文武皆是我大周皇族手中刀筆,朕身持刀執筆,自可掌禦一切,但諸位皇子中卻無一人可以與鎮軍候比肩,不可不防!”

“聖上所言極是!”

東襄王頷首,身為持刀者,自然希望手中刀刃鋒芒天下,無可匹敵。

可若有朝一日,刀生靈韻,強盛之勢蓋過持刀者,一個不慎,卻也會反噬其身。

“嶼弟,傳令下去,大周所有皇族子嗣,即刻啟程,趕來北莽,天荒神塔以氣運辨彆入塔者,前三層限製不大,但若想進入第四層,非氣運昌隆之人不可。

“皇族子嗣氣運與國家相連,自誕生之日起皆有大氣運加身,或可進入第四層探取機緣!”

景皇收回目光,緩聲道:“我有皇子三十九人,文武兼備、深謀遠慮者不少,卻不知誰有大氣運,當得起這大周太子之位!”

“太子之位!”

東襄王眸光一閃,連忙低頭。

這些年,皇子們接連成長,主政一方,雖然表麵不顯,但又有哪一個不暗暗覬覦那個位置呢?

大周太子之位空懸已久,也是時候擇一賢者繼任了。

……

“鎮軍候,今日一彆,不知何日才能相見,司馬燁永不敢忘軍候舍命馳援,力挽西北傾覆之壯舉,就是不知此生是否還有機會報答!”

中軍大營外,司馬燁帶著幾名親隨一路護送薑離等人離開,直至營帳三十裡外,方才駐足而立。

距離西北大戰落幕,已有大半月時間,司馬燁的傷勢早已痊愈,但神情蕭索落寞,眉宇間時刻都繚繞著一抹淡淡的哀憂慮。

全然不似第一次見到,鎮守涼州大營、主掌三省軍政時的堅定昂然、百折不撓。

三十萬餘萬大周軍士戰死在麵前,若非薑離臨危出手、天兵神降,昨日在孤峰行刑台上,或許也有他的位置。

雖然西北兵敗,並非他之主責,但經此一事,他身負罪責,在諸位皇子中的地位直降穀底,今生都再難有崛起之日了。

“殿下,西北軍事並非你之中責任,薑玄洛領命不受,敖衍中有意隱瞞、監察失利,其中原因聖上不會不知!”

薑離拱手回禮道:“北伐尚未結束,殿下依然有為國效力、大展手段的機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