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太子身為人臣犯上作亂,是為不忠,身為人子忤逆父親,是為不孝,內憂外患卻禍亂內耗,是為不智,犯下重罪不知悔改,是為不法!”
“如此不忠不孝不智不法之輩,若能登上王位,國家危矣,百姓苦矣!”
“更可恨大羅百官,食君祿享君恩,卻聞風而退、開城投誠,更是罪該萬死!”
大周朝堂,景皇聲音淡漠,帶著一抹冷嘲,雖不洪亮卻猶如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滿朝文武的耳膜上,振聾發聵一般。
“請聖上賜臣三萬大軍,臣願披甲上馬,征討大羅,以示我大周天威,懲戒大羅臨陣反叛之罪!”
“聖上,臣雖是文官,無法提槍上馬為國征戰,卻也想儘一分力量,臣願獻出全部家產,以作征伐資耗!”
“臣有三子皆已成年,弓馬嫻熟、武脈尚可,願從軍為國效力!”
“……”
景皇話音剛落,群臣中立時走出一些身影,爭先恐後的跪倒請願,言辭懇切、真情實意。
“征伐大羅?朕何時有這個打算了!”
景皇眸深如海,神色淡漠如常,讓人難以分辨揣摩,“我大周北伐戰事剛剛落幕,而今兵力匱乏、財力有限,豈能輕動兵戈?更何況區區小國,何須大周興師動眾,讓他們自己內亂去吧。”
“聖上,大羅分裂內耗,境內百姓不堪戰亂折磨,必然會大量出逃,除了遠赴海外,隻能自陸路進入莽原、雲景之地。
“而今北莽雖衰,但麾下強者如雲,依然保存大半力量,為防這些遊民被北莽截獲融合,可令四皇子發布命令措施,吸引這些遊民進入雲景諸府,增強我大周民力!”
文廟大先生李長庚上前諫言道。
“大先生之言,深合我意,燁兒如今替朕把守雲景十七府,處境不易,急需支援,尤其是今次北伐大捷,十七府中調入大量北莽平民,占據全部府民的六成還多,急需人口稀釋,以免其中暗藏北莽奸細,掀動政變!”
景皇這才微微露出些許笑意,道:“若能將大羅平民遷入百萬,不僅可以極大緩解燁兒的壓力,甚至可以暗中挑動莽人、羅人之間的嫌隙矛盾,讓其無暇謀事作亂!”
“聖上,我大周乃九州上國,兵力雄厚、良將輩出,對付區區北莽殘部、大羅小國,何須如此小心翼翼!”
群臣見景皇麵色微緩,心中暗暗鬆氣,正想齊聲高喝“吾皇英明”之時,卻有一道洪亮威嚴的聲音陡然響起,語氣略顯生硬與“不敬”。
眾臣心中皆是一跳,正暗想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在朝堂之上提出相反意見時,就見到一名高大身影,自眾臣最前列站出。
挺拔的身軀如同長戟,立於景皇麵前,不卑不亢,自有一番安然沉穩的從容氣度。
卻是大周內閣中極殿大學士,勳功柱國,當朝兵部尚書的九州第一人仙,薑時戎。
眾臣皆是一稟,連忙微微躬身,暗暗慶幸自己嘴慢,沒有將放肆兩字公然喝出。
在這大周朝內,也唯有鎮武侯薑時戎等少數幾人,敢公然對景皇的決意提出不同的意見了。
自從中州鼎器在神境山脈忽然“覺醒”,對景皇產生些許認可,將一部分中州氣運賦予在景皇身上後,這位大周皇主的氣勢與威嚴,便與日俱增起來。
而今坐於皇殿深處的大周皇椅之上,無儘氣運繚繞周身,形成朵朵祥雲環繞,更有無數異象不斷生成湮滅,呈現出九州山河、無儘海域、祥瑞聖獸的虛影。
如同真正的九州帝王一般。
“時戎有何見解?”
景皇司馬屹沒有動怒,反而十分認真的向薑時戎詢問起來。
“啟稟聖上,大周雖然在北伐中損失大批將領、軍士,元氣有所折減,可在莽州西北還有一支超然勢力,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大周二十七省諸多衛所、藩鎮,無一能比!”
薑時戎雙手抱拳,聲音刻板,一字一句像極了中古時代傳說的言官諫臣,“而今東海寇匪已退,南海、南疆平靜,西域血月、突元兩國混戰,其餘諸國勢力皆在觀望,正是大周邊境最為安穩的時機,何不將這支兵馬派出?”
“你是說薑離的安莽部?”景皇眉頭微微一挑。
“既然安莽王薑離拒不還京,就讓他坐鎮莽原,指揮安莽部數十萬大軍出擊北莽!”
薑時戎點頭道:“安莽王用兵如神,天下皆知,數十萬大軍啟動,覆滅北莽、大羅絕非難事,更可揚我大周國之威,震懾九州!”
“聖上,鎮軍候所言確有道理!”
“而今寒冬已過,天氣複蘇,更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北莽雖大勢已去,但核心族人尚在,一定要趁他病要他命!”
“安莽王才被聖上冊封多久,就敢拒不返京,隱有傭兵自傲的跡象,命他出兵東征,也能看看他是否還忠於朝廷!”
很多大臣聽到薑時戎之言,心中都是一動,紛紛站出來表態。
數月前,景皇被大皇子拒於北境長城之外,他們無所作為,皆有被景皇未來清算的可能。
若能將景皇的怒火遷移到安莽王薑離的身上,或許能贏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挽回彌補過錯。
“聖上,不可啊!”
文廟大先生李長卻麵色一變,大聲喝阻:“安莽王剛剛為大周立下諸多蓋世奇功,更在進攻北莽王庭時被鬼族強者廢去體魄,現在安莽王傷勢尚未穩定,卻要算計他麾下部眾,如此作為不但不義不仁,更會引得安莽王與北方兵將心寒!”
“大先生,武侯此舉乃是為了我大周的萬年帝業,唯有北方肅靜,我們才有力量與精力,對付東海神風以及西域諸國!”
“安莽王是聖上冊封,他麾下數十萬兵馬,也都是大周兵士,如何調動不得!”
“安莽王在北方兵將心中確有威望,但這份威望若是太大,難免會影響軍心走向!”
幾名文官匆匆上前,聲援鎮武侯,一個個俱是鐵麵無私、一心為公的樣子,氣勢凜然。
“哼,好一個為了大周!”
李長庚看著麵前這些文武重臣公而忘私的嘴臉,隻是不住冷笑:“諸位說的忠心,但縱觀這滿朝文武,何人立下過安莽王的功績,何人對大周的功勳抵得過他十一?”
“大先生,對朝廷的忠誠豈能單憑功績而論?我等一顆熱心赤誠,願為聖上付出一切!”
“安莽王是大周麒麟,更是聖人門生,我們都知道大先生欣賞安莽王的才華才氣,但為國者,當一切從大局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