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勾引(1 / 2)

重生之神級學霸 誌鳥村 3435 字 10個月前

認定一個新物種,並不是輕鬆的工作,首先就得查詢有沒有前人的重複發現,僅此一項,有沒有電腦的時代都能累死人。

如果翻開植物分類學的書來看的話,一大堆的動植物後麵,都有數量不菲的“異名”,擁有三五個異名,或者更多種異名的動植物不勝枚舉,而“異名”的意思,基本就可以說是“矮油,認錯了”的意思。

即使分類學家們再認真,鑒於地球上的物種如此繁多,出現異名依舊是不可避免的事,為了不成為異名組的一員,謝教授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辛勞。

不過,有離子通道實驗室的電鏡使用,又有離子通道實驗室的科研狗可供驅使,謝教授倒是很願意幫忙。

光是能用一下新款的電鏡就不容易了。

不像是楊銳,動輒百萬的購買設備,謝教授雖然也是北大的教授了,一年的經費卻隻有10萬元不到。

這其實才是正常的經費分配模式,做植物分類學的,一年能有幾萬元的經費,已經很不少了。

這些錢,自然也不是讓謝教授來添置設備的,要用設備,他就去公共實驗室裡,其經費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交到公共實驗室裡,用來給大家一起購買設備了。

這自然是不太爽的,可也是沒辦法的事。

楊銳的離子通道實驗室,前年剛組建的時候,還是一台儀器一台儀器的攢機模式,誰都沒料到,他竟是攢的如此之快,一兩個月就一台的速度,讓他的實驗室已然成為國內頂級的生物學實驗室。

比他的實驗室好的也有不少,但要說全麵超越就不太可能了,再怎麼說,楊銳的實驗室裡的儀器都是新采購的。

身為研究者來說,儀器的所有權固然是個好概念,但偶爾能夠用用,也是很開心的事。這就像是小孩子去迪斯尼樂園玩,他當然想要迪斯尼樂園是自己家的,奈何投胎的時候不努力,後天再怎麼督促老爹也沒用了,但是,就算排隊玩遊樂設備,也還是很樂意的。

此外,謝教授還從楊銳這裡,學到了pcr的基礎使用——讓pcr的發明人當麵教導pcr的使用,這種機會自然是不常有的。

因此,到了“張飛藍刺頭”的新物種發現的論文出欄,負責執筆的謝教授,竟是乾淨利落的將第一作者讓給了楊銳。

楊銳也沒什麼猶豫的就笑納了。雖然民間對於新物種的發現很感興趣,可從學術的角度來說,一篇新物種的論文就很普通了,要是鑒定出來一個新類群倒是有點厲害,僅僅是藍刺頭屬的新種,也就隻能發表到中文期刊上過過癮了,謝教授用鑒定工作兌換楊銳的pcr教學,也算是公平交易。

另一方麵,憑著楊銳在生物學界的聲望,他發表一篇新物種的中文論文,更是一路綠燈。

往常需要兩三個月,甚至四五個月時間的審稿,隻要九塊八……不是,隻要**天,竟就給審結了。

不用說,《植物分類學報》的編輯,肯定是沒遵守雙向匿名的標準,而向審稿人透漏了楊銳的身份。

在國內,或者說,在全球範圍內,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尤其是大人物發表論文,更是幾多歡喜幾多愁的故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