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錢還是出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為了什麼,孰輕孰重,楊銳其實都不太關心,畢竟不是生生死死的大事。
86年的時候覺得出國牛,96年的時候覺得出國帥,06年的時候就隻是覺得出國有意思了,等到16年的時候,出國也不見得比去丈母娘家開銷的多了。
離子通道實驗室的研究員們就收入來說,都算是國內一流的。當然,是比不上華銳實驗室,也比不上個體戶和外企白領們,但就生活而言,他們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楊銳雖然不能提高他們的工資,但他給福利從來都是不斷的,如今人們花錢最大頭的食品,包括米麵糧油,乃至於肉蛋奶茶等等,楊銳每個月都會找理由發一筆下去。
在月薪100元要花70元買食物的年代,國內能夠達到這個待遇的央企都不多,更不用說是研究係統了。
當然,現錢誰都是不多的,外彙更不用說。
楊銳是特批了項目獎勵回來的,這也是有傳統的,比如當年的兩彈一星,後來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或者青蒿素的項目,都是有過億元的獎金撥發的。儘管人均數額是很低,但有這樣的先例在,楊銳發的也沒什麼負擔。
出國去瑞典,省吃儉用也不見得能存下600美元,留在國內,不光能得600美元,還能多出來1000元的補助,這筆錢,不光令人動心,甚至有些令人後悔。
但是,不管是誰來試探,楊銳都是一口咬定了不修改名單。
名單改來改去總不會有一個最優解的,給他們絕了心思,大家才能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實驗室裡來。
楊銳是計劃要去瑞典了,但他不可能讓實驗室裡停工了,不僅不能停工,還要加班加點的做開發才行。
他忍著不將第二階段的成果放出來,就是為了能夠在第三階段的競爭中獲勝,而就現在看來,離子通道實驗室的進度還並不占優。
著急著獲得經費的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大學,已經將三維結構的開發進度推到了16%,雖然並不是一個多麼厲害的數字,但就目前階段來說,他們是領先於其他實驗室的。
包括離子通道實驗室在內,目前都沒有達到這樣的進度。
楊銳自然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而且,其他實驗室的實際進度,楊銳還並不知道呢。
吳奇隻能通過公開的資料確定各實驗室的進度,最多是推斷一些蛛絲馬跡出來,而越是頂級的實驗室,在發布結果的時候就越謹慎。
離子通道實驗室目前都有這樣的傾向,楊銳將第二階段的全部成果都牢牢的遮掩了起來,而他用於核實實驗的成本,在全部經費開支裡,也是上漲最快的。
科研若黃河之水,停息之日乃斷流之時。
楊銳也必須保證離子通道實驗室的人員充足,且滿負荷工作。
有諾獎要滿負荷工作,沒有諾獎更要滿負荷工作。
所以,即使他能要來更多的名額,他也不願意有更多的研究員前往瑞典。
多出來的名額,楊銳決定全部用來梳理關係。
他前往國外是為了梳理關係,而在國內,他也不能輕易的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