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賈祤可以不在意東宮太子妃的用意,錢淑妃這一位婆母很在意。
不過在知道東宮的庶妃有孕後,錢淑妃對於太子妃之前的芥蒂似乎消失不少。在錢淑妃的眼中,太子妃如今的形象就是識大體,重大局,這是一個合格的儲君妃。
玉衡宮。
錢淑妃跟身邊的嬤嬤叮囑一番後,也差人到東宮送賞,除了給懷孕的二位庶妃賞賜,以滋獎勵外。便是儲君妃一樣的厚賞。
雖然錢淑妃一直沒有盼來嫡皇孫,但是對於太子妃的體麵,錢淑妃也要尊重的。
夫妻一體,太子妃沒有體麵,難道皇太子的臉上就會有光彩嗎?
自然不會有。
皇太子、太子妃在許多人的眼中是一體兩麵。這二人的關係太緊密。所以在麵對太子妃的賢惠好名聲時,錢淑妃也要做足麵子上的功夫。
東宮二位庶妃有喜真不是什麼大事情。這等事情也就鬨了一陣子,然後自然就是風歸風,雨歸雨,一切又恢複平靜。
皇帝不在京都,皇太子在監國,東宮如今的局勢就是烈火亨油。在這等時候真沒有人會不識趣的招惹東宮一係。
宮裡宮外一樣,人人都是勢力眼兒,誰又會得罪了熱灶上的大人物。
沒人是傻子,真的傻子在名利圈裡玩兒不轉的。
宏武二十四年,仲秋時節,最是宜人。此時宮外也遞了牌子。賈祤見了大姐姐元娘。
賈元娘進宮,她當然不是單獨一人。她主要還是陪著婆母宋太妃。宋太妃從大相國寺回了京都,回了皇城。
這裡麵的原由特彆簡單,就是宋太後有召。宋太妃得著太後姐姐的懿旨,她當然拒絕不得。
宋太妃歸京,賈元娘是兒媳婦當然得侍奉於婆母身邊,這算儘一份兒媳婦的孝心。
對於兒子兒媳的孝心,宋太妃從來不拒絕。
長樂宮裡,宋太後和宋太妃這一對姐妹敘舊。賈元娘就是識趣的告退,她的借口也現成的,她去見一見娘家姐妹。
賈貴妃在金粟宮,賈元娘這一位代王妃去問一聲安,這多尋常的事兒。
宋太後沒有不準的道理。
宋太後一準了,賈元娘就向太後告退,向婆母宋太妃告辭。
等著賈元娘走後,宋太後的目光落在妹妹身上。
“你這吃齋念佛的,瞧瞧就是找罪受。哀家瞧著你瘦了。”宋太後的目光落在妹妹身上。
“姐姐,我這哪有瘦了?”宋太妃在宋太後跟前還是以姐妹相稱。如今宋太妃膝下有兒有孫,她這日子過得挺有滋味。
對於宋太後的尊榮,宋太妃羨慕歸羨慕,她也覺得自己的日子不差。特彆是賈元娘生了兩個嫡孫,這有兩個嫡孫承歡膝下,宋太妃心頭覺得有盼頭。
宋太妃就盼著得皇帝的恩典,讓她到代王府養老。
“我這精神頭好著,我還盼著瞧了兩個孫兒娶妻生子,我可是要等著
抱曾孫的老封君。”宋太妃笑著拿自個兒打趣。
“哀家是抱上曾孫,你啊,還有得熬一熬。⒙⒙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宋太後的孫兒燕王府上,那自然給宋太後添了一位小曾孫。
對於曾孫,宋太後自然是有的。這不,她跟妹妹宋太妃一講,宋太後臉上有得意之色。
“妹妹恭敬姐姐,燕王府上有一位曾孫。瞧著東宮來年又要添丁,指定姐姐又要添了曾孫,皇上要添了皇孫。”宋太妃自然懂得撿著好話講。好話嘛,人人都愛聽一聽。
“就盼如此。”宋太後點點頭,她可盼著妹妹的話成真。
姐妹二人說一說兒孫之事。這聊得氣氛不錯。
不過稍後,宋太後就提到燕王出征一事。她說道:“依著哀家的心思是不想讓茂眺去從征。這戰場上多凶險。”
“好兒不吃爹娘飯,功名但憑馬上取。燕王是有誌向,姐姐應該高興有這般能耐的孫兒。”宋太妃這話一講後,她又道:“瞧瞧我膝下的老三,這孩子就是一個備懶的。要論耍滑頭他排第一名,讓他辦一點實事,多替皇上分憂一下。不是我自貶,實在是老三就不成,他就做不得什麼正緊事。”
在皇太後的跟前,宋太妃的姿態很低。彆看嘴裡親親熱熱的喊著姐姐妹妹。在心裡,宋太妃一直知道自己的位置所在。
在宋太後跟前,宋太妃從來是誇了話,貶一貶自己的兒子,再抬一抬宋太後的兒孫。
親如姐妹,進了宮廷一樣各有利益,各有立場。
不過宋太妃心底也感慨過,好歹她有兒子,如今日子順遂,倒也不必過於在意一些外物。
在宋太妃的心裡其它外物不重要,重要的是兒孫們過得稱心如意一點。
“老三哪有妹妹你說的那般差。老三那孩子是一個穩重的,成就成,不成就不成。這樣的孩子不攬事,就不會招了麻煩上身。瞧瞧,老三這兒不惹事,妹妹你的日子過得多輕省。”宋太後有時候也羨慕妹妹。
在宋太後的眼中,她庇護著妹妹。皇帝兒子庇護著老三。
宋太後覺得自己待人好,皇帝也是一個大度的。如今妹妹和老三過得好,也是她和皇帝兒子的功勞。
“就像姐姐您說的,老三懶散一點好,我也省得替他操心。”宋太妃笑一笑。她不會講的,老三如今的憊懶全是她這一位親娘成全。
對於一位宗室親王而言,會看眼色,知人識趣,這日子能過得舒坦。真是力爭上遊,勾心鬥角不提,也容易招了麻煩上身。
事情會攬上身,當然是因為處在漩渦口。
這離著事非遠一些,當然就日子過得舒坦又簡單。
宋太後會召喚宋太妃回來,原由也簡單著。就是宋太後覺得妹妹在大相國寺裡吃齋念佛的日子太久。
“哀家讓你回來,也想著我們姐妹聚一聚。你如今的年歲大了,哀家也老了。等這一回皇帝歸京,哀家一定跟皇帝說一說,也應該讓你這做姨母的到親生孩子府上養老,人生短短幾l十載,你就得到老三的府上過些
安享尊榮輕省日子。”宋太後對於妹妹當然還是有一片善意。
“勞姐姐您記掛,您給妹妹安排的養老好,這老三的清福妹妹也盼著享一享。”宋太妃一口應承下來。這事情哪可能不盼。這都盼了多少年。
如今見著親姐姐樂意開口,宋太妃隻笑得見眉不見眼。
長樂宮裡的氣氛好。
金粟宮,賈元娘一來,賈祤就讓李燁也來見一見姨母。
“外甥見過大姨母。”楚王李燁向賈元娘問了小輩的禮。
“侄兒見過三叔母。”李燁又笑著按宗室輩份再見一回禮。
賈元娘對於楚王的見禮是側身避一避,她說道:“殿下,您太客氣。”
“大姐姐,他一個小輩的禮,你受著就是。甭管按著父族,還是按著母族,你都頂頂是他的長輩。”賈祤笑著說道。
“娘娘,殿下尊貴,國禮在上,不可逾越。”賈元娘笑著回話道。
這話裡的語氣溫柔,顯然賈元娘也是真的拿自己不當客人,而是當自家人在說說話。
“國法大,那做給外人瞧的。這會兒沒有外人在,我們一家子骨肉的自然可以親切一點。”賈祤笑著回話。
這會兒不再客套,賈祤請大姐姐落坐。至於楚王李燁,他這兒給長輩見過禮後,賈祤也不留孩子在此久待。反正四歲小兒的課業一一有安排。今個兒他也一樣不能偷懶。
要知道來年楚王李燁就五歲,五歲的孩子讀書習武樣樣開始真把式,這一步一個腳印。想學成真功夫,豈能虛應了事?
賈祤對於親兒子有期盼,對於李燁而言,他其時挺喜歡習武,也喜歡騎射。
特彆是老太監帶楚王去皇宮裡的校場,他在那兒騎上小馬,還是比劃一下射術。
隻要能中一箭,也讓李燁高興。畢竟父皇在離開前,還跟小兒許諾過。他如果射術好,等父皇歸來就帶去狩獵。
狩獵,不是射一下箭靶,而是狩獵了動物。想一想,李燁就心動。他於是在射術和騎術兩道上,他哪怕是小兒也用足功夫。
當然努力歸努力,小兒尚小,每天習武騎射的時間有限。
在賈祤這一位親娘眼中,也不能太過於拔苗助長。於是能多得一些騎馬的時間,多一些練習射術的時間,楚王李燁隻有歡喜,沒有半點不開心的道理。
楚王李燁開開心心的告辭。
殿內,賈祤和大姐姐元娘一起吃茶。賈元娘的目光落在楚王離開的背影,她笑道:“有殿下在,娘娘安然。”
“這般真好。”賈元娘心底也清楚,她盼一個孩子。如今盼著兩個兒子,她心頭餘願足矣。
賈元娘也盼著宮裡的三妹妹好,特彆是楚王,賈元娘可是知道一點娘家人的消息。畢竟生母賈趙氏有些話也不可能瞞著親閨女賈元娘。
“小十一身子骨不錯,他又習武鍛煉,瞧著倒像將門虎子。”賈祤笑著回了大姐姐的話。
“來,大姐姐,請吃茶。”賈祤笑著給大姐姐的茶
盞添一下。
“娘娘,您這般,臣婦倒是受之不起。”賈元娘回話,她說道:“當是臣婦替您斟茶。”
“一家子姐妹,不需要客套。大姐姐,我這兒您還自在一點,你跟我客氣了,倒讓我心裡難受。”賈祤回話道。
“那聽娘娘您的意思。”聽著三妹妹的話後,賈元娘接受了三妹妹的好意。
二人又聊天,賈祤說道朝廷大捷的消息。
賈元娘點點頭,她附合一回,她說道:“朝廷大捷,普天同慶。一旦皇上歸京,指定就是潑天的功勞要拔賞下來。”
“是啊,這一回又要賞了不少的新貴。”賈祤也同意。
賈祤當然想得更多的就是皇帝前頭喝多了,還說要冊立她做中宮。想一想,一定是皇帝喝多了。
要不然,如今皇帝把燕王又帶著從征,皇太子還在監國。賈祤瞧著這二位的位置還挺穩啊。
在心頭,賈祤隻能哀歎。皇帝是一時嘴快的酒後胡言。倒是惹得她一片心湖大亂。
實不應該,實不應該。
“娘娘,您在想什麼難事嗎?”賈元娘瞧著三妹妹突然走神發呆,她就問話道。
“隻是在想燕王立大功,東宮當如何想法。本宮如今就怕宮裡起風波。”賈祤說了一點子小擔憂。
這一點擔憂於金粟宮無大礙。反正賈祤說一說,也就是說一說。
賈祤當然可以不在意,誰讓玉衡宮的錢淑妃和九畹宮的宋昭媛站不到一塊兒去。這二位的親兒子鬥得你死我活。
不分清一個勝負,不倒台一方,這事情就不算完。
“娘娘,您背後有隨國公府,您膝下有楚王殿下。您安穩如山,東宮和燕王府這二係人馬在沒有比劃出一個勝負前,他們應該不會想再添了新的大敵。”賈元娘回話道。
“可宋昭媛曾經就敢暗算本宮。”賈祤覺得不能低估敵人,也不能高估對手。誰知道,誰什麼時候又出暈招。
亂拳打死老師傅,這世間最大的意外,就是誰也不能預測的意外。
“娘娘多思也對,是臣婦想淺了。”賈元娘也得承認三妹妹的話。宮廷內苑,人心難測。
就像賈元娘的上一輩子,她的不能生育也不過中了招。而且不是什麼高位妃嬪,不過是巧合之外的巧合,她替人擋災了。
這意外與巧合,算計與人心,有時候哪有那麼多的為什麼?
可能就是剛好撞上麻煩,誰的麻煩還重要嗎?這撞上的人就隻能怨命歹。
宏武二十四年,京都一切無恙。
這一年,要說不一樣的就是除舊迎新年時,祭祖廟,祭天地,一切不是皇帝主持,而是皇太子來主持。
因為皇帝還在征伐吳中的戰場上。大軍沒有回師,京都一切都是皇太子這一位監國說了算。
宏武二十四年過去,迎來宏武二十五年。
皇宮大宴,元宵盛會依舊。
賈祤在這一日見到娘家親人,當然隆安郡主這一位
祖母沒有出現。這一回賈祤見到的是嫡母、叔母和嫂嫂弟妹們。
一家子人也借著這一回宮宴,見一麵,也說一說體己話。
賈祤從叔母口中知曉六妹妹賈六娘的婚事定下來。從嫡母口中聽到六遞賈弘祫同樣定下婚約。
“六弟和六妹妹今歲年滿十五,他們的婚事定下,當是國公府雙喜臨門。母親,叔母,本宮也要給弟弟和妹妹賀喜一回。”賈祤對於弟弟妹妹定下來的終生大事,她替他們高興。
至於送了添禮,甭管是給六弟的聘禮添份子,還是給六妹妹的嫁妝添份子,賈祤都不能省了,還得重重的添。
這是賈祤這一位做姐姐的一點心意。更是做給世人看,也讓二人的婚事更添彩。
宏武二十五年,隨國公府的第二代們的婚事全有著落。
賈祤琢磨著嫡母和叔母一定都開心,他們往後不必參加聚會時,總在琢磨著哪一家的小郎好,哪一家的女郎更好。
宏武二十五年,仲春臨,夾鐘月的初一日。
金粟宮的主殿內,賈祤見過到來的一眾妃嬪。爾後,她領著諸人一起往長壽宮去,當然是去給慈壽太後請安。
長壽宮。
在花廳裡,賈祤等妃嬪們小坐片刻後,慈壽太後方在宮人的簇擁下到來。賈祤等妃嬪一道起身向太後行禮。
“臣妾參見太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_[]?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免禮。”錢太後在主位落坐後,她擺擺手,說道:“都落坐吧。”
賈祤等妃嬪謝過話後,方才一一落坐。
此時錢太後的目光和藹,她像往常一樣的問一問楚王和皇九女的近況。賈祤和石德妃一一回答了。
至於其它的妃嬪們,錢太後也點拔一二句。不過就是一個場麵上的意思意思。
最後跟往常沒有兩樣,錢淑妃留下來,錢太後並沒有留其它妃嬪的意思。賈祤等人當然就是識趣兒的告退。
等著其餘的妃嬪們離開後,錢太後的目光落在錢淑妃的身上。
“東宮的兩位庶妃快要生了。”錢太後的目光落在錢淑妃的身上,她這般說道。
“姑母放心,我一定盯緊東宮女眷們,可不敢讓人做了手腳。”錢淑妃立馬保證了話道。
“你把太子妃的活乾了,你準備讓太子妃做什麼?”錢太後問話道。
聽著姑母的問話,錢淑妃愣在當場。好半晌後,錢淑妃反問道:“姑母,莫不是太子妃在您這裡訴苦,還告本宮的刁狀?”
錢淑妃這是一說就要冒火氣。這還有沒有王法。這做兒媳婦的在太婆婆麵前告婆母的小黑狀。哪家的規矩,這是學到狗肚子裡嗎?
錢淑妃很生氣,她就想給太子妃記幾l筆。等著有機會,她一定要收拾一下這一個兒媳婦。
“還用人告狀?”錢太後輕輕搖搖頭,她說道:“哀家的眼睛沒有瞎。”
“哀家會用眼睛看事情。太子妃在哀家這兒從來說你的好話,可不敢抖你半個字眼兒的不
是。”錢太後回話道。
錢太後這麼一說,錢淑妃尷尬了。錢淑妃說道:“本宮就知道太子妃是一個好的,不愧是皇上替茂鼎挑的嫡妻。這人品貴重,稟性樣樣拔尖。這就好,這就好。”
當然錢淑妃心口也有怨言。這太子妃的品德性子再好又有什麼用?
太子妃一直不能生一個嫡皇孫,這天大的好,在這一樣錯處麵前,錢淑妃就覺得變得大大的不美。
“既然你知道太子妃好,你往後在插手東宮之事時,你也得注意一些。一些話傳出去,這難堪的不止太子妃,更會讓皇太子的臉上無光。”錢太後又是無奈的叮囑一番。
錢淑妃聽到這話後,她問道:“姑母,本宮哪兒又做錯了嗎?”
“你賞茂鼎兩個懷孕的庶妃,一賞再賞,這都無錯。就是你為何隻賞庶妃,倒把太子妃給落下?”錢太後搖搖頭,她說道:“你莫不成還缺那一點賞賜的東西,你缺,你就跟哀家說一聲。哀家給你補上。”
“啊,就為這一點小事。”錢淑妃不以為意。
“小事不斷,也會變成大麻煩。”錢太後心頭想歎氣。
“淑妃,你在東宮女眷麵前替庶妃們做臉,你倒把太子妃撂一邊。茂鼎是你的親子,他從來跟你一條心,你待太子妃冷落一分,他就跟太子妃冷落三分。唉。”錢太後一聲歎息。
要說這問題也不全在錢淑妃的身上。錢太後瞧著,還是皇太子飄了。
皇太子監國,皇帝是信重。
眼下吳國形式不好,年前的捷報不斷。隻要不眼瞎,這大夏朝廷的前程是越來越好。
這等時候東宮一係能不耀眼嗎?
就挺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