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這一位親王同意了,皇帝也是明白的告知了代王。
都是宏武帝的兄弟,晉王支持皇帝,代王如果不支持,代王怕自己沒有好果子吃。
“此事確實為難。要不,王爺跟母妃講一講,也讓母妃給您出一個主意。”賈元娘提議道。
“這會不會讓母妃為難了。”代王李惞更為難。他顯然不想讓生母擔憂。
“王爺,這等大事,早早晚晚總不會瞞了人。早晚母妃都會知道,還如您親自告知王妃。也免得母妃萬一聽著什麼謠言,倒是更要瞎琢磨。”賈元娘勸了話。
至於替代王出主意,賈元娘不會做。
萬一她的主意不合了代王的心意,那又何必。
還是由著婆婆出麵更好。親母子之間的談話,那更容易,也更簡單一點。
母子沒有隔夜仇,宋太妃無論提什麼建議,那肯定就是為了代王好。
代王在賈元娘這一位嫡妻這裡得著這麼一個答案。想了想後,他同意了。
於是夫妻一起回了後宅,還去了宋太妃那兒請安。
宋太妃如今榮養於王府。她平日養養花,聽聽小戲班子的唱曲。這日子過得清閒自在。
平日兒子兒媳和孫子們都是天天問安,這關心前,關心後。
宋太妃的日子過得舒坦極了。隻是瞧著這晌後,兒子兒媳又一道來。
宋太妃這一想,她就有一點猜測。
“兒子給母妃請安。”
“兒媳給母妃請安,母妃萬福金安。”代王夫妻一道問安。
“快,快起來吧。先落坐了。一家人哪用得著這般虛禮。”宋太妃笑著招呼兒子兒媳落坐。
秋日,宋太妃是在花園子裡。這會兒宋太妃招呼了兒子兒媳落坐於小亭之內。
有宋太妃的話,代王夫妻當然不會拒絕。
此時賈元娘擺擺手,還打發了侍候的下人們。然後,賈元娘自己動手,她親自給婆婆和夫君斟茶。
宋太妃吃著兒媳遞的茶,她臉上笑意盈盈。
至於代王李惞,他是沒心思吃茶。倒是賈元娘也給自己斟一盞茶,然後她在旁邊落坐後,就是靜靜的聽著婆婆和夫君談話。
“母妃,兒子前來也是有一樁事情,兒子拿不定主意。還請母妃您替兒子掌掌眼。”李惞開篇就點主題。
然後李惞把跟給嫡妻賈元娘講過的話,他又講了一回。
“我兒打小生活的京都,哪能去邊地就藩,不妥不妥。”一聽完兒子的話,宋太妃馬上就拒絕。
“至於晉王要就藩,他樂意去,他便是去就成。何苦還要誆了你。”宋太妃膝下就這麼一個兒子。
有皇長子李茂鼎、皇次子李茂眺的舊例在。宋太妃不樂意兒子就藩。
“母妃,王爺也是擔憂這等事情皇上提了,王爺落一步,晉王進一步。萬一讓皇上惱了,唉。”賈元娘替代王說了他的隱憂。
宋太妃瞧一眼兒子,再瞧一眼兒媳。她擱下茶盞,她哪還有心思喝什麼勞什子的茶。
宋太妃說道:“皇上那兒,我去求情。”
“我兒不去就藩,我便是舍了這一張老臉,那不能去的邊地,就是不能去。”宋太妃的態度很堅決。
“母妃,王爺這兒過這一關容易,可……”賈元娘話到這兒,她止住了。
宋太妃又不傻,她當然聽懂兒媳的意思。兒媳一定是擔憂兩上孫子的前程。
未來兩個孫子襲爵,那還要皇帝做主。
宋太妃想了想,她道:“我進宮一趟,我去問一問姐姐的意思。唉。我總不能讓兒子孫子真的就藩了。往後不在京都,離著大姐遠了,我舍不得。”宋太妃說這話時,她的眼框子紅起來。
“便是等著孫輩要就藩,那也是我閉眼了,我瞧不見的時候。”宋太妃的態度多堅決。
“母妃。”代王也是感動的模樣。
“我兒,代王府且緩緩。那就藩好不好,總要有人去試一試。便是好了,晚一點怕什麼。好飯從來不怕晚。”宋太妃這話有底氣。
賈元娘當然懂宋太妃的意思。隻要宋太後還在呢,這代王府總有靠山的。
好歹在宋太後的心裡,代王這一個打小看著長大的孩子不一樣。至少比著晉王的份量那可重多了。
在宋太妃這兒得著肯定的答案。
代王夫妻離開時,二人心情都輕鬆不少。
“王爺,我看兩個孩子議親的事情,不如都緩緩吧。”賈元娘提議道。
“依著王妃的意思,先緩一緩。再看一看情況。”代王也同意。
哪怕兩個孩子都要議親的時候。可這風聲不同了,緩一緩又何妨。
宗親世子,那都不愁了未來的嫡妻人選。
又兩日。
京都皇城,宮廷內苑,長樂宮。
宋太妃進宮求見,宋太後對於妹妹進宮,她當然樂意。自家姐妹說說話,那也是親親熱熱。
姐妹談體己話,宋太妃也提了關於宗親就藩的事情。
皇帝樂意給宗親就藩時,那還是添一些彩頭。可這些彩頭,宋太妃寧可不要。
於是見著宋太後,宋太妃把事情一講。一邊講,宋太妃一邊抹眼淚。她說道:“姐姐,我就是舍不得您。離開京都,我們姐妹這一輩子哪還能再見一麵。”
“姐姐,老三的性子您最了解。他跟我求話,他就想替皇上分憂,他願意就藩。可我老了,我戀舊,我不想同意老三的意思。唉。”宋太妃還是歎息一回。
宋太後聽懂妹妹的意思。
“皇上讓宗親就藩?”宋太後是不知道這事情的。如今聽妹妹一說,再聽了妹妹的意思。
宋太後也是左右為難。
對於皇帝兒子的想法,宋太後真的不一定拿捏準。可一旦關係朝堂大事,宋太後真沒有摻合。
後宮不乾政。或者說宋太後本來也不有乾預過。
如今宋太妃這一提,宋太後思考片刻後,她道:“妹妹不想老三離開京都,那便不離開。就像妹妹講的,你戀舊,哀家也戀舊。”
真是姐妹分離。宋太後也不舍得。往後見不著一麵,那哪裡能不難過。
像如此這般,姐妹想見麵時,那就能見一見。這就挺好的。
“姐姐,我進宮裡,就想求姐姐跟皇上求一回話。老三那兒便是就藩,也請皇上緩一緩。待我去了,老三就藩也使得。如今我就是舍不得姐姐。人老了,就是這一點念想。”宋太妃對於就藩的事情,她除了舍不得兒子離開京都。
更主要還是這事情宋太妃不怎麼看好。這才是最要緊的。
既然不看好,當然就不要衝在前麵。還是看一看情況。
萬一皇帝心意決斷,沒有更改的餘地。那便是從了聖意。可萬一有更改的餘地呢?
衝在前麵,那又何必。代王的富貴已經足夠,一點錦上添花的事情就不做。不做也少出錯處。
反正這些事情裡都摻了錯處,宋太妃出頭,這錯處全在她一個老婆子的身上。
皇帝真怪,那也不會跟一個老婆子計較。至少宋太妃就是這樣一個想法。且算她以老賣老吧。
宋太妃把黑鍋先背上了,這又求著宋太後。
於這一樁事情自然就傳進皇帝的耳朵裡。
至於是宋太妃的意思,還是老三這一個弟弟的意思。李恒並不在意。
宏武帝更在意的還是宗親們的意思。瞧瞧,這一杆子事情出來,最後樂意衝前麵的就晉王一人。
泰和宮,禦書房。
李恒問了在看奏本的皇太子,他問道:“太子,你如何看宗親就藩一事。”
李燁這一位皇太子怎麼看,他當然還是原來的態度。他道:“父皇心思,全為天家。兒臣覺得不妨給晉王叔一些特許。萬事開頭難,隻要開一個好頭,後麵就容易許多。”
“你讚同朕的意思,這宗親就藩也當行。”李恒又問太子。
“父皇為百年之後大計,兒臣沒有不讚同的道理。”李燁也會算數,他也知道親爹的意思。
宗親人太多,爵位一代傳一代。人多爵多,朝廷確實容易吃不消。
或者說就藩地,多吃吃苦楚,宗親裡多一些人才也更好。藩地離中原的核心太遠。
真是不讓宗親治理,也是便宜當地的頭人。左右也是要便宜人,不如便宜了宗親。
至少宗親在外,宗親勢起,天家也不怕出權臣。
因為宗親們有勢,宗親們會盯著京都的。
這裡麵的彎彎繞繞,有些李燁看出來,有些可能沒看出來。這些都不要緊,李燁知道的便是這事情於東宮有利。
當然更有利皇家。隻是不利於宗親。這等事情父皇有威望推行。他這一位儲君自然不會唱了反調。
李燁更想做的是沉默。他年少,這等事情不摻合。
便是等父皇百年之後,有祖宗舊例在,這舊例自然就是祖製。也可以繼續下去。
中原之外,邊地也多。多塞一些宗親也好。能替朝廷省一省爵祿銀子。
李燁還想過,他將來有子嗣時,也可以繼續父皇的祖宗家法。一代一代多開拓,大夏的疆土也可以拓大。
今日一寸,明日一寸,這般長久下去總會拓得更多的土地。對於土地,自己開荒種過,還知道人餓了就得吃糧的李燁而言。
土地嘛,從來不嫌多的。隻會嫌少了。
因為丁口一年比一年添加,這土地如果不添,那才是大禍事。
古今中外,這改朝換代了,那根子還是土地上。
“太子之言有理,樂意出頭的當賞。”李恒淡然的說道。
當然李恒沒有說的,便是晉王樂意出頭。那是因為晉王有把柄。
晉王那是先出錯在前,如果不然的話,憑著晉王一顆富貴心,他會樂意就藩去邊地,那簡直天大的玩笑。
至於老三代王,宏武帝想到姨母宋太妃來生母宋太後跟前哭求。
宏武帝倒底不想繼續逼了老三,也罷,也就先讓老二晉王這一個兄弟衝在前麵。也為後來者打一個版樣。
於皇帝而言,他隻是做一點事情。他就想給子孫留一個開頭,至少有舊例在。
將來的子孫多封邊地,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大夏皇朝的疆土會越來越拓大。
至於太子將來又會如何行了舊例?
宏武帝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宏武帝沒有什麼揣測。
至少宏武帝如今對於嫡長子的觀察,這一個兒子不錯。
有恒心有毅力,做事也有一個大仁之心。
至少因著見識過民間疾苦。皇太子李燁對於普通的黎庶他有同理心。
那等開荒吃過的苦頭,如今在李燁這一位皇太子的身上真的留下了深深的刻印。
東宮。
晚膳前,太子妃姚明娘在等候著太子的歸來。
夫妻成婚,哪怕都還年少。可他們都在努力的習慣了對方。
許是日子久了,也便是慢慢的習慣了。隻是姚明娘萬萬想不到的便是太子的節儉,那可謂是出乎意料。
太子妃的陪嫁丫鬟裡,也有人勸過。勸的意思簡單,就是覺得吃食太簡單,用度太簡單。也是讓太子妃受了委屈。
不過這等丫鬟被太子妃姚明娘警告了一回。
姚明娘出嫁前就明了心意,她要跟夫君一條心。
何謂一條心,當然是同進退,共榮辱。他如何,她就當如何。行事一致,同心同德。
晚膳時。李燁回了東宮。
太子妃姚明娘迎了小她三歲的夫君。明明二人太年少,可因著身份,二人一舉一動還得合了規矩。
不過等著用膳前,李燁打發走侍候的宮人。
然後夫妻二人獨處,這時候就自在多了。
李燁替姚明娘夾了菜,她也一樣給夫君夾了菜。
二人你濃我濃,還是挺親親膩膩。
待用完晚膳後,夫妻一起消消食。二人又在東宮的小花園裡走一走,散散步。
“我一直等著明娘你問,問我為何用度過於節儉。不想明娘你一直不問。”李燁的眼眸子裡有笑意。
“太子殿下是我的夫君,夫妻一體,同心同德,燁郎當如何,我便跟隨就是。”姚明娘說明了自己的心意。話罷,她伸手,她主動的執起他的手。
二人握在一起的手,在這等秋日時還能感受到彼此掌心的溫暖。
李燁握緊一分。他覺得太子妃真好,她總是隨了他的心意。
李燁這會兒說起一些回憶,他說起了在金縣子爵府的舊事。
談起夏獵,談起冬獵。爾後,李燁又講了離開金縣子爵府,他去民間小民家中的時光。
姚明娘靜靜的聽著,她想,也許他就想跟她分享了過去。
這等時光,真的有苦有甜。也是一種收獲,填滿了空缺的東西。
“燁郎吃苦了。”姚明娘真的難以想像,堂堂的皇太子被餓過,餓得依著喝水充饑。
真的不敢想像。如果不是皇太子親口講,也許便是有人講了,可能許多人也不會相信的。
“燁郎,既然如您所說,那等百姓之苦,苦不堪言。”姚明娘想像一下,她就有一種難受的感覺。
姚明娘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她道:“其時節儉挺好的,從來節儉持家。”
“燁郎,沒有人會講著節儉是錯處。”姚明娘自然是站了太子這一邊。太子想如何,她便是如何。
吃得差嗎?
至少聽過太子口中的百姓生活,東宮太子少吃幾個菜,也一定是有葷有素。禦膳房的大廚也是把菜品做的美味。
不過少一點排場,少一點所謂的鋪張浪費。節儉且心中有仁愛之心的太子。這何嘗不是黎庶之福。
天家的太子,世間最尊貴的儲君。又何需要一點什麼排場來裝裱高貴。完全不需要的。姚明娘這般想時,她的唇畔還是揚起一抹笑容,她覺得自己的太子小夫君這般做法一點不家子氣,相反這是一種英雄氣。
持儉克己,愛民如子,謂之大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