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兒帝王術但不多的皇帝</p>
【但不吹不黑,跳進漢元帝治下的朝廷來看,漢元帝在位要說大過真的沒有,他隻是嗯……那個……太柔仁了,你們懂吧?他要是放在宋明也是能被吹噓一口的守成之君,就是放在前麵七任明君連任的漢朝真不夠看,才成為亂我漢家者的皇帝。】</p>
劉徹死魚眼,像看傻子一樣看‘胡說八道’的仙幕,隻覺得這玩意兒在扯蛋。</p>
“蠢,你要是被綁架了你就呼救,朕去救你,不要在這裡說胡話。”那個宋明朝得垃圾成什麼樣子才會覺得這種皇帝是能吹噓的守成之君?看慣了有勇有謀、把群臣玩弄於股掌中的好皇帝,劉徹還真看不上這種把握不了朝政的‘柔仁’皇帝</p>
他才不要跳進漢元帝治下的朝廷看,身為一個皇帝不求他的預判能預判到百年後,但至少下麵兩代帝王的處境得考慮下吧???</p>
而這個後輩他明顯連下一輩都沒考慮到!</p>
至於說什麼身體原因放權給宦官?這在劉徹眼中根本不成立,無身無德者當什麼皇帝?趁早配種生皇孫才對:)</p>
劉徹再一次思考起未來皇子們的教育方式,他覺得漢宣帝後麵的帝王是真的不配坐上他們漢家的皇位。</p>
仙幕應該沒有被綁架,它繼續說道【所以通過漢元帝的這個教訓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音樂上造詣極高,能做出妙如仙樂的藝術家不一定能做好皇帝。就像寫得一手好詞的李煜成亡國之君,寫得好書法的宋徽宗成為俘虜一樣,藝術家的聽話不能讓他們維護國家統治,因為他們麵對的是人心,是一群虎視眈眈的豺狼虎豹。</p>
還能看出,一個熟讀儒家經典、聖人教誨的好儒生不一定能夠做好皇帝,漢元帝符合儒家道德標準,但他做了皇帝卻也不能儒臣們期待重現上古聖君們的治世,要不然漢元帝一朝也不至於一下子埋下兩個讓漢朝滅亡的伏筆……】</p>
還在動腦思考皇子們教育方式的劉徹: ".…這個‘柔仁’帝又給他大漢帶來‘驚喜’了??埋下宦官這個隱患也就罷了,現在又來一個?</p>
劉徹:真驚喜:)</p>
【漢元帝任用宦官石顯等人,在漢王朝第一次搞起了宦官當政,這是他給漢朝滅亡的第一個伏筆</p>
——宦官弄權。而第二個伏筆則是他的皇後——王政君。】</p>
劉徹皺眉,心</p>
中開始陰謀論,一個女子竟然能夠成為泱泱大國亡國的伏筆?</p>
難道這女子又是另一個‘呂後’?讓漢室再經曆一次諸呂之亂?</p>
【西漢滅國的的原因自然不是王政君這麼個女子,她不是直接原因,她充其量隻是中間的鏈接,是間接原因。真正的滅國原因是她背後興起的另一個利益集團。</p>
是的,西漢另一個滅國集團——外戚,在漢元帝時就開始在曆史舞台蹦趾起來了,並且成為西漢滅亡的直接原因,為漢朝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p>
仙幕這麼說劉徹就懂了,這些女子不是西漢滅亡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這些妃嬪背後的外戚勢力。</p>
儒家勢力,宦官勢力,外戚勢力。</p>
劉徹麵目肅然,他就看看這些外戚勢力又是怎麼個‘騷’操作法!</p>
【說到這邊王政君,我們就不得不說她為何能成為漢元帝的媳婦兒,還讓她成為西漢滅亡的一大伏筆。</p>
一切隻因她的超長待機——她竟然整整活了84年!曆經元成哀平四任漢朝皇帝,是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後!</p>
她的經曆讓人不得不感歎人生拚到後麵,活得久確實是一種硬實力。</p>
以至於漢元帝的老丈人王家能夠從漢元帝就開始活躍在漢朝舞台,成為西漢一大外戚進行專政,蹦趾到了漢朝滅亡,成為西漢滅亡的鑰匙眼。</p>
王家:哢噠。</p>
西漢:我無啦~】</p>
仙幕形象聲動地展示了王家怎麼哢噠,西漢怎麼無,但可惜劉徹並沒有get到仙幕的意思,就這點兒東西他怎麼get?</p>
他現在就震驚一個點。</p>
“活了八十四年?”活了七十歲的劉徹本以為自己已經是長壽了沒想到這女子竟然能夠比自己更長壽!</p>
劉徹甚至有種想要向這人請教如何活那麼久的秘訣。就離譜。</p>
【王皇後成年前可以說就是一個不受寵的小透明,克死了兩任未婚夫後因算命的說她乃是貴不可言的命格,於是進宮……湊數當了個大透明。</p>
大透明不會一直透明,因為她還真就是貴不可言的命格,她陰差陽錯被選為漢元帝媳婦兒!</p>
那時候還是皇太子的劉奭姬妾已經有十幾了,但這些女子愣是一個都沒懷上孩子,太子劉奭和他曾曾爺爺漢武帝一樣就差被懷疑不孕不育</p>
了??</p>
但王政君來了就不一樣了!】</p>
快三十歲才擁有第一個孩子的劉徹尤其懂這種感覺,他當年就是死活沒有孩子,要不是他臉皮厚,換個臉皮薄的怕是都不敢出門了。</p>
後麵子夫生下劉據他開心得設置還能和匈奴再趕上百八十仗,打得他們七</p>
零八落!想到這裡,劉徹不由得有一絲絲期待仙幕後麵的話,這女子懷上了?【王政君在成為劉奭後院妃子的第一夜!</p>
就一夜!</p>
她就成功懷上了皇孫,堪稱上天開掛!這個掛帶來的皇孫,正是漢成帝!】</p>
看到他老劉家又傳下去一代了,劉徹嘴角微揚: “這人的離譜程度應該不可能離譜過漢元帝吧?”漢元帝那麼柔仁,這個皇孫應該不會吧?</p>
劉徹是如此期待著,但……事實證明他對庸君還是見識少了。【漢成帝,一個讓漢朝在衰亡路上越走越快的的加速石男人。他不像漢元帝一樣柔仁,他懂點帝王之術,但說是一點就是一點,不多,真不多。】</p>
劉徹嘴角的微笑僵住了,他嘴角抽搐道: "什麼叫做懂點帝王之術但不多?也就是這人又搞砸了???"</p>
劉徹覺得他老劉家的風水是不是不行了,真連續出兩個不行的庸君?【看到太子有後。漢宣帝非常開心,把皇孫命名為劉驁,字太孫,親自撫養。</p>
這劉驁前頭表現得確實不錯,和漢元帝一樣熱愛經書典籍文辭,性格‘寬博謹慎’。皇帝急召,他講禮,不走皇帝專用的馳道繞了一大圈去見他老爹,感動得漢元帝稀裡嘩啦,直接下令皇帝馳道太子也可走。</p>
柔仁的漢元帝和劉驁度過了一陣父慈子孝,相親相愛的美好時光。但!好景不長,後頭的劉驁裝不下去了,開始終日沉浸於宴飲玩樂。</p>
漢元帝雖然是個仁善的帝王,但這種關乎一國繼承人的問題上倒是不敢糊塗,主要是劉驁的沉湎酒色太明顯了,這完完全全就是亡國之君才乾的事。</p>
他的荒唐事跡讓漢元帝覺得這個太子無才,想要廢了換新太子,換成寵妃的兒子定陶王劉康。</p>
不過劉驁自然沒有被廢,要是被廢就沒有後麵的漢成帝了,因為忠厚的漢元帝麵對的不僅僅是太子劉驁,還有他身後奸詐狡猾的王氏外戚,他們可不想太子被廢。】</p>
劉徹:.…</p>
劉徹已經不想對漢</p>
元帝這個後輩的做出什麼評價了,這個後輩確實是不調皮、不搗蛋、好學習能聽話、心地善良、多才多藝,啥都好的翩翩公子,但皇位上不容許善良之人。</p>
他覺得這個後輩做了什麼他都能夠承受,他現在就很好奇漢成帝到底能夠多麼的荒唐。</p>
【一輩子幾乎被宦官玩弄於鼓掌之中的漢元帝實際上不僅被宦官蒙蔽了雙眼,外戚勢力,甚至精明的儒臣都能夠從皇帝身上啃下一塊肉。</p>
中山哀王薨,劉驁麵無哀色,漢元帝責太子師史丹,丹哭訴一番,漢元帝:史丹都說了是他囑咐太子不要哭的,他怎能不信呢!信!</p>
於是漢成帝逃過了第一次被廢危機。</p>
當漢元帝的心再一次動搖,想要換太子時,善於揣摩皇帝心意的史丹立刻過來探望皇帝,套路在</p>
有用不在舊,嚎啕大哭重現。我們忠厚老實的漢元帝不忍臣下涕泣,立刻放棄想要改立太子的決議。</p>
漢元帝:今天也是有情有義的一天呢QvQ</p>
當然,可能太子背後的王氏外戚集團與漢成帝乃是漢宣帝曾經最疼愛的孫子這兩點原因在漢成帝心中應該也占據了很大的份額。</p>
隻不過漢元帝可能真沒想到,劉康適不適合當皇帝不知道,但終日沉湎於玩樂的劉驁沒有出乎他的當初的意料,這娃真的不適合繼承皇位。</p>
竟寧元年,元帝崩,太子立,為孝成帝。</p>
劉驁登基,產長待機的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後,一股比漢元帝時期的宦官相比較更為強大的王氏集團舉家登上了西漢政治舞台,開始在西漢末期盤根錯節的立起來了。</p>
王氏當家人,王太後的兄長王鳳第一時間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p>
是不是覺得這個位置超級眼熟?當初衛青就是坐在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軍政一把抓的。</p>
這還不止,一日封五侯走起,王太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食邑千戶、五千戶、萬戶等不等。</p>
就連王政君母親離婚與繼父生下的異父弟弟苟參,王政君也不想讓他閒著:出息了自該扶持母家!封封封!都封上侯!</p>
她自比漢武帝時的外戚田酚,也想給他封侯爵……</p>
完全沒有想到外家勢力太過強大,可能會影響到自家娃</p>
的權勢。</p>
隻不過漢成帝還是帶著點腦子,並沒有給著母親的異父弟弟封侯爵,隻是讓他擔任侍中、水衡都尉而已。</p>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此王家權勢大熾, ‘一門十侯,五大司馬’,真‘舉家’登天,踩著劉家登天。</p>
這一步‘騷操作,直接為西漢的滅亡敲起了喪鐘。】劉徹沒想到後世外戚之風興起還有他的一份力。</p>
田蚡確實算是外戚,是他母親王娡的同母弟弟,他幼年登基,朝中權勢基本上都是母親王娡在協助,加之田蚡本身能言善辯、口才極佳,故而他一登基,太中大夫的田蚡就被</p>
提拔成武安侯,官拜太尉,後麵更是登上丞相之位。</p>
隻不過這田蚡掌權後貴而驕溢,獨斷橫行,身邊勢力成堆,妄圖把勢力從他手中移走,以私憾而族灌夫,殺竇嬰,最後被他設計殺死了。</p>
“秦漢皆講究軍功授爵,或者推舉入仕,但這兩種法子容易為世家大族所掌控,長此以往牽製皇權,故而朕前期才會親信外戚。但沒想到後世小輩做法竟比朕有過之而無不及。"劉徹腦中思索著對策。</p>
寵幸外戚是皇帝剛登基時常用的策略,這法子能夠打破登基時幼主難以控權的弊端,打破朝中密閉的關係網。</p>
但倘若皇帝操作不當,最後就會走向外戚專權的外劫不複之地。</p>
就像現在這個蠢皇帝上位後就大肆奉上外家,以至於外家專權一樣。</p>
劉徹在思考,他是要更改取仕之法,還是改變女子的教育,不要一登上太後之位就大肆要封賞,要懂得什麼叫做盛極必衰,知道‘適當’二字怎麼寫。</p>
【其實漢成帝也是想努力改變漢朝外戚專權的局麵的,他想要製衡。】</p>
還在思考怎麼解決未來外戚專權現象的劉徹愕然: "沒想到這皇帝竟然帶了腦子,懂得製衡?"</p>
【是的,當初他提拔王家這個外戚勢力就是為了打擊漢元帝朝留下的另一股勢力——宦官勢力。</p>
漢成帝通過明升暗降把漢元帝時出了名的權臣石顯任命為長信中太仆,讓其遠離權利中心,再讓朝臣上疏揭露石顯及其黨羽過去的罪惡,從而免石顯官罷石顯職,然後——拔除宦官走卒。】</p>
></p>
劉徹愕然。</p>
"簡直就是套娃一般,外戚牽製外戚,外戚永不滅絕!漂亮!"劉徹嘲諷道。</p>
這漢元帝的外戚不會也是用來牽製漢宣帝時的外戚吧?不過想想他就知道不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漢元帝的外戚是漢宣帝時遺留下來的。</p>
衛家幾近滅族的漢宣帝‘外家’無外乎就是早期幫助他的那些人,而這些人又和漢元帝有千絲萬縷的聯係。</p>
劉徹懂了,所以漢成帝麵對的外戚勢力是經過漢宣帝與漢元帝兩朝發育的強大外戚勢力….</p>
【丞相王商。</p>
此王商非彼王商,這乃是當時活躍於漢元帝、漢成帝政壇上的外戚家族,實際上他是漢宣帝的外家。】</p>
劉徹沒想到還真是套娃,這股勢力果然是遺留自漢宣帝的。</p>
【這股來自漢宣帝、漢元帝的外戚勢力政治手段和見識不在王鳳之下,甚至高於王鳳,並且王商可是穩紮穩打在政壇上穩步高升的類型,理論上來講都王鳳不是他的對手。</p>
這兩人也如漢成帝期待的那樣因為政見不同的原因,開始針鋒相對。</p>
王鳳正麵剛不行,但他可是能夠搖人的,於是他就與另一個外戚史丹合謀,調查王商家錯誤的同時上疏誣陷王商,最後被免相的王商第三日就悲憤得吐血身亡。他死後家族勢力自然被王鳳等人拆解乾淨,家中子弟在京城任職的基本上都被趕出長安了。】</p>
劉徹看到這裡剛欣慰不到兩秒,就聽到仙幕繼續說道:</p>
【但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這場製衡術的效果就像我們知道西漢終歸會亡在王家手裡的這個參考答案一樣,漢成帝的製衡之術失敗了。】</p>
【西漢三大勢力:宦官、外戚和大臣。</p>
反正不要指望人多的地方沒有黨派之爭。</p>
自古以來這種權力鬥爭,皇帝一般是扶持三方勢力讓他們成三足鼎立之勢。</p>
就像漢武帝早期依賴王太後的外戚與漢景帝遺留下來的豪強、老臣對抗,但是後期為了更好的掌權對抗王太後的外戚,他引進了自己招募的中朝臣子們,讓整個朝堂呈三足鼎立之勢。</p>
就是後期進一步引進的酷吏,沒有掌控好翻車了。</p>
還有一種是兩方對壘,就像漢元帝喜歡儒官但還是扶持宦官進行製衡一樣,漢元帝</p>
想要達到的就是兩方對壘的效果,但無奈宦官的威力巨大,外戚勢力弱雞,漢元帝一朝的宦官直接乾掉儒官一家獨大。</p>
而一家獨大是製衡中最差的一種效果,甚至可以說是失敗製衡做帶來的反噬所以我們的漢成帝也迎來了製衡的反噬。】</p>
劉徹: …</p>
劉徹直接痛苦麵具: “我老劉家的子孫不會是控製不住沒人壓製的王家吧.…”</p>
【漢成帝扶持的王鳳是唯一能夠與經曆宣、元、成三帝的王商家族對抗的利益集團,由此我們可知王鳳這群人後期的勢力多強。</p>
現在唯一能夠與他對抗的王商集團已經被他拆解吞吃入腹了,也就是——王鳳集團在這個朝堂上幾乎沒有能夠與他對抗的勢力了。</p>
為了自己的勢力能夠保持長久,漢成帝的舅舅還在繼續壯大勢力,用的手段那個叫無所不用其極。</p>
馮昭儀的弟弟馮野王能力強、名聲大?那就進行排擠,讓其退出權利中心。許皇後之父許嘉有礙他王家的權勢?那就設計讓他引退。</p>
皇帝想要利用宦官?那就繼續壓製宦官。</p>
王家的勢力實在太大,大到漢成帝本來想用自家外戚來牽製其他勢力,現在變成了王家的勢力滔天到不可控,王家勢力再無可節製,成為這場政治戰鬥的最後勝利者。</p>
王太後的七個弟弟皆封侯,老大王鳳的官位彆說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官位高至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再加上看他在朝堂上排除異己的種種操作,懦弱的官員進皆聚在他身周,讓他成為隱形的皇帝,一萬一人之上。</p>
真正開啟一門十侯,五大司馬的王氏時代。皇帝是什麼?有他力量強?】</p>
仙幕最下麵附帶小字介紹這所謂的‘一門十侯,五大司馬’:王鳳、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最後傳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