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豆腐釀肉(2 / 2)

她家雖是農戶出身,但她給謝家生了兩個孫子,兩個孫女,比隻生了謝長原一個的兒子的朱二嫂可硬氣多了。要不是她的兒子年紀也還小,說什麼也得去宋墨玉跟前露個臉。

“總之,總之,阿原就是好的。不知多少小娘子想嫁他呢,若宋小娘子看不上他就是沒眼光。我不嫌她此前與那李秀才有乾係就不錯了。”朱映巧著急地辯解,也算是自家兒子的忠實粉絲了。

“那都是沒影的事!”尹憐聽到這裡翻了個白眼,“那李秀才就是個連吃帶拿的白眼狼,靠一副花架子蒙蔽人。宋家小娘子這叫棄暗投明!我們合該給她拍手鼓掌才是。”

“好了。我們自己在這猜有什麼勁,等大郎他們幾個吃過飯回來了,便都清楚了。若是看上了,這幾日就去拜訪宋家,選個良辰吉日過定。若是看不上,隻當結個善緣,畢竟生意上總還是有來往的。以後這些不利於宋家小娘子的話切莫再說。”溫氏揉了揉眉心。

她這兩個兒媳一個鈍一個利,偏愛掐起來,與對方對著乾。她要是不收著點,隻怕她倆還要喋喋不休下去。

“婆婆教訓的是。”兩人一同低頭認錯。

溫氏正覺腹中有些餓了時,就見四兒媳和大兒媳一齊走了過來,說宋家好食的席麵送過來了,可以用午飯去了。

一進內堂,便看見一大桌一看便精心烹製、色澤誘人的美食。有葷有素,搭配得恰到好處,好些都是她們沒吃過的吃食,看著就叫人眼前一亮。

謝家一眾女眷等溫氏坐下後才入席。

原先商賈之家沒這麼多規矩,偏生謝長原讀書讀太多,說要把家裡的規矩立起來。日子久了,大家倒也習慣了。還彆說,這般守起禮來,她們還真有一種自己是高門女眷的感覺。

“今天是家宴,不帶你們出去吃,就是不想你們在外拘束,隨意些吧。”溫氏自己其實也不愛那些繁文縟節,好在今天寶貝孫子不在,她也可以快意些。

“婆婆,您嘗嘗這個。”謝玉樹的妻子向秀夾起一塊酥香豬蹄放到溫氏碗中。

溫氏還沒說話,朱映巧咬著嘴唇說道:“大嫂,婆婆牙口不好,這豬蹄怕是難嚼。”

溫氏看了看碗裡烤得表皮金黃的椒鹽豬蹄,也不由有些悵然。她是愛吃豬蹄的,年輕時候吃不起,老了牙口不好吃不動,實在難受。

“罷了,嘗嘗彆的菜吧。”溫氏搖搖頭。

卻見六歲的小孫女拿起一塊豬蹄吃著格外香的模樣,她道:“祖母,您就嘗嘗吧,不難嚼,我吃著都嚼得動!”

“是啊,您試試吧。我看這豬蹄應是先燉煮炸過後再烤的,既軟爛又保留了口感。”向秀笑著說道。

“那便吃一點吧。”溫氏自己也心動,加上向秀給她夾的是一塊肥瘦相間的部位,便夾起來慢慢嚼著。

“嗯。果然軟爛,極好。吃著滿口生香,沒什麼肥膩感。”溫氏吃完一塊,目光便鎖定在了那盤堆得冒尖的酥香豬蹄上。

溫氏一個不留神竟吃了三塊下去,且沒有住手的打算,直看得朱映巧心驚肉跳。

尹憐覺得好笑,一邊給旁邊的小女兒擦嘴,一邊笑道:“二嫂就彆擔心了,左右婆婆今天吃得高興最要緊。二嫂也多吃點吧,宋家好食的席麵可不好定,人家是賣大哥的麵子呢。”

朱映巧看了眼尹憐說道:“等宋小娘子成了我兒媳,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向秀聽得皺了皺眉頭,卻沒說什麼,隻又夾了一筷子金錢蛋放到溫氏碗中:“婆婆,這個叫金錢蛋,名字是宋小娘子取的,好些人都愛點,就為了這好意頭。但味道也確實不錯。”

溫氏慈愛地看著這個她最中意的兒媳:“你也彆顧著我了,自己用些吧。”

廚房那頭又來了人,端著一盤茶盞。

“老夫人,夫人,這是熱好的奶茶。宋家好食送席麵的人說這叫相思茶。因為加了牛乳,用料貴重,平時不向外賣,隻招待訂席麵的客人。”端著茶盞的婢女說道。

“相思茶?倒是個多情的名字。”溫氏點點頭讓人端了上來。

“甜的,甜的,好喝。”兩個小孫女隻一口就愛上了這焦糖紅豆奶茶,簡直是欲罷不能。

溫氏也喜歡,就是覺得有些甜了怕壞牙,喝了幾口後又戀戀不舍地放下了。

其他的謝家女眷則已經全然被這好味道折服。

尤其是向秀,第一時間便想到,若是把這相思茶和蓮花齋的糕點放在一塊賣,想必會很受那些小娘子們的歡迎。畢竟相思茶的意頭還有相思茶的味道,哪個小娘子會不喜歡呢?

向秀不由出了神。

兩個小姑娘則過來一人抱住溫氏的一條胳膊,撒嬌似地晃悠:“祖母,以後我們天天訂席麵好不好?苒兒和柳兒想天天喝這相思茶。”

溫氏含笑不語。

尹憐在旁邊說道:“好啊,那苒兒到時候就跟你長原哥哥說,讓他爭氣,把會做相思茶的姐姐娶回來。”

小姑娘連連點頭:“那長原哥哥一定要爭氣啊!”

此時的宋家好食飯館裡,一桌菜已經差不多上齊了,但誰都沒有動筷子。

謝玉樹正親自下樓來後廚請宋墨玉上坐。

“你們家宴還帶我?”宋墨玉一頭霧水,伸出一根手指指著自己。

謝玉樹連忙解釋道:“宋掌櫃,我家生意都是我和二弟、三弟一同打理的。等縣城的鋪子一開業,我便不常回來了,這邊的事難免交托給他們。你一齊上坐,正好與我那兩位兄弟打個照麵。”

這確實是一個無懈可擊的理由。而且宋墨玉正好還有些生意上的事要與謝玉樹要談。

雖說這個時機有些奇怪,但早談晚談都是談。

宋墨玉摘下了半掛圍裙,淨了淨手後跟了出去,臨走還不忘囑咐:“惠惠,你看著點灶上的湯,彆熬乾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