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遺珍11(1 / 2)

【每到皇朝末年,起義軍為了籌集軍費,乾得第一件事就是去盜墓,比如大名鼎鼎的黃巢起義軍,曹操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等】

【還有軍閥溫韜,幾乎盜遍了唐十三陵,除了高宗的乾陵,一個也未能幸免】

沒想到自己以這種方式被提名的曹操,心虛地摸了摸自己鼻子。

不過被點名的不止他一個,曹操立刻給自己找到借口: “操寧願自己背負罪名,也不願意軍士們餓肚子。"

幕僚們齊齊配合他的表演,各種誇獎: "丞相高義!"

誰知天幕還有下文:

【而盜墓帶來的不僅僅是財富,還帶來了疾病。】

【我們知道,每逢大災必有大疫,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屍體沒有及時處理。】

【屍體在腐壞後,會產生很多細菌病毒,比如屍毒。這也是許多盜墓賊慘死卻以為是“詛咒”的原因。

所以每逢亂世,盜墓橫行,同時會伴有大疫。比如曹操軍中的瘟疫後世考據也跟他軍隊的摸金校尉們也有關係。】

【東漢末年,建安大瘟疫整整持續了八年。

建安七子那樣身份尊貴的貴公子,因為瘟疫都思域建安二十二年——其餘兩個不是命硬,是死的更早。

曹操那個時候還敢讓士兵去盜墓,真的是,挺不怕死。】曹操軍營中的摸金校尉們急了。

曹丞相不怕死,他們還是怕的啊!

現在有地方已經動不動有瘟疫了,本以為他們是將士體質好不會被傳染,怎麼聽起來盜墓會死得更快?

這怎麼行,他們加入曹丞相的軍隊是求富貴,又不是求死!

【戰爭、盜墓,大量喪生後沒有得到及時處理的屍體也讓瘟疫持續的更久。東漢時期,軍隊就發生了7次瘟疫。】

【由於資料有限,三國割據,我們無從得知具體的死亡數據,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肯定,赤壁之戰曹操敗於孫吳,除了是北方人更善於兵馬不善於水戰,將士水土不服,還有當時開始流行的瘟疫。】

東漢末年的疫情曆史上有許多種猜測,還有氣候、民族遷移等原因。

關於曹操軍中的疫情,同樣有多種說法。除了盜墓感染的瘟疫,還有說因為曹操軍中多是北方人,來到南方雲夢澤感

染了血吸蟲病,而一江之隔的吳軍對防範血吸蟲比較有經驗所以沒被感染。

但是因為這一期講述的是盜墓,荊咕沒有具體解釋。真要說起東漢疫情,那得結合氣候環境、民族南北遷移、還有當時的朝政局勢等諸多原因,可以單獨開一期“瘟疫”主題了。

荊咕隻簡單介紹了一下東漢末年的瘟疫與盜墓的關係,開始回歸與陵墓相關的主題。

【東漢末年“丁酉大疫”起於曹魏,後來大範圍蔓延,不僅給曹魏政權帶來損失,對孫吳政權也帶來了重要影響,魯肅、呂蒙、蔣欽、孫皎同樣死於丁酉大疫,後世猜測是曹魏政權在赤壁之戰中把疫情帶入了孫吳之地。】

【根據史料記載,東漢順帝時期,人口超過了6000萬;然而三國末期,人口最多3000萬。戰亂加上瘟疫,足足喪生了一半。】

剛剛聽說曹操軍中要因為盜墓流行瘟疫,並且赤壁之戰敗給自己,孫權這邊正在看好戲,結果馬上自己也倒黴了。

孫權氣得直罵娘: “該死的曹賊!自己盜墓還禍害我們!”他的魯肅呂蒙,他的心腹愛將,竟然全被曹操帶來的瘟疫禍害死了!

“必須得防著點,彆接觸他們最好。”此時赤壁之戰還未開始,但是兩軍已經陳兵於江邊兩岸,周瑜原本就計劃巧借東風用火攻,現在隻想再周密一點, "不如用火攻,士兵都用上火箭,遠距離燒掉,少與曹軍接觸。"

少接觸,根本不給曹軍傳染疫病的機會,才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幕僚們你一言我一語緊急商量各種詳細對策,孫權平白又增添了需要操心的事,氣得時不時破口大罵: “該死的曹賊,真是禍害無窮!”

恰好天幕也提到了火燒。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火葬。】荊咕說到這裡,就有些想笑。

【很多穿越動不動寫女主想要火葬,男主或者其他人知道後很驚訝,覺得是挫骨揚灰不吉利。

但是,我們並不是進入現代化之後才實行火葬的,在古代很早就開始實施火葬。】

想當年,荊咕也被這樣的情節迷惑了,還以為古人說得“挫骨揚灰”就是火葬,以為古人隻有土葬。

在自己考據之後才發現,自己真是太天真了,古人才沒有那麼迂腐。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看得

是清穿文,但是滿清祖宗就是火葬的!說成漢族人不喜歡火葬還情有可原,儒家是自始至終都反對火葬。

【早在商代之時,華夏已經有了火葬,當時是少數民族政權使用。先秦典籍中也保留了有關火葬的大量數據,記錄了當時的羌、氐、儀渠民族的喪葬形製】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火化屍身並存放遺骨是佛教高僧死後的安葬執法,當時民間有貧民無力舉行葬禮選擇火葬。】

【五代以來,火葬在漢地流行開。隋唐唐朝時期佛教影響力加大,民間火葬普及,但是唐朝官方以儒家為主,是反對火葬的。】

李世民微微皺眉。

他並不是反對火葬,也不是不喜歡佛教,單純是對任何一個宗教單獨坐大都會擔心失控。

大唐宗室信奉佛教的不少,但是對外依然宣傳的是道教才是大唐國教,在朝堂和太學又是重用儒家,儒釋道三家並用,就是為了平衡。

天幕這意思,難道是說火葬比較好?

那萬一讓佛教失控怎麼辦?

【到了後唐時期,唐莊宗在興教門之變中駕崩,不得已采取火葬;後唐末帝為了避免屍體被敵人汙辱,最後選擇了自焚。帝王的後妃和太後,最後也不得不在異地他鄉采取火葬。】

【另外《唐律疏議》中記載,如果在行軍途中士兵病死不能及時把屍體送回家鄉,也會選擇焚燒火葬。可見唐朝因為環境製約,火葬也是無奈之下的從權之策。】

李存勖: "後唐?這唐莊宗該不會是朕吧?"莊宗是廟號,李存瑁現在才到登基的第二年。

他完全不會想到,昔日自己驍勇善戰,被稱為唐末將領中的“十三太保”,剛建國三年就因為叛亂而死。

更想不到,自己會死的如此狼狽和倉促。

被稱為後唐末帝的李從珂心中大慟: “無力回天!無力回天!”

天幕劇透了又能如何,已經遲了,他現在甚至已經被包圍,連換個死法的時間都沒有。當初他背叛後唐皇帝兵變上位,可曾會想到,自己也會被自己的將領背叛!李從珂瘋狂一笑,聽到外麵傳來紛雜的腳步聲,知道叛軍已至,拿起火把,點燃了宮中的一切!

【宋朝時期,火葬在民間世俗已經比較普遍了,現代在雲貴川福建等地都發現了宋代火葬墓。這其中有

個重要因素,比如北宋時期處於人多地少、節省錢財、衛生疾病等原因,南宋因為偏安一隅,墓地不夠,人口規模達到上限,地狹民眾,活人和死人爭地,死人沒有地方埋葬,火葬便開始普及。】

【不過官方尊儒,多有禁止,士大夫也指責火葬毀壞身體,但是對於民間客死他鄉不得不采用火葬以及少數民族火葬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火葬最早便發現在契丹民族,元朝時期,蒙古人當權,火葬頗為流行,還出現了比較特彆的現象:一是道士使用火葬,二是畏兀兒人效仿漢人,將骨灰包裹成人的模樣。】

【至於清朝,在入關之前也是實行火葬,入關後受到漢人和儒家的影響,才改為土葬。但是因為草原民族普遍采用火葬,有些官員死後依然采取火葬,火葬也隨著滿清入關在全國風行】

朱元璋:???他大明呢?天幕就這麼不待見大明,直接把明朝略過去了?

“父皇,明朝跟唐宋差不多,民間普遍,官方不支持但也不會太多管,可能……”朱櫝剛解釋兩句,就被朱元璋用死亡視線注視,聲音越來越小,最後直接消聲。

好吧,是他殺了,父皇又不是不知道,他出身民間,又不是沒見過民間火葬。

隻是時下依然認為,窮古人家才火葬,體麵人家都會儘可能土葬、厚葬。老朱甚至還要殉葬,大量的殉葬,不也正是想要死後繼續過得奢侈享受?

不是不懂,隻是不想懂。

【我們現代也普遍采用火葬,除了經濟省事——也不省錢,畢竟墓地也不便宜!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衛生,預防疾病。】

【假如皇帝們都火葬,哪還有後麵盜墓的什麼事!假如清朝入關後依然火葬,康熙和乾隆哪至於死後在地下水裡遊泳。

隻能說,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哦,你們是漂著也要走完。】

再次被提醒著被迫想起屍骨水上漂的玄燁和弘曆,雙雙鬱悶。

【除了軍閥喜歡盜墓,有些皇族也會有奇怪癖好,會親自去盜墓】

【比如西漢廣川王劉去,晉代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廣川王“國內塚藏,一皆發掘”。劉去幾乎盜儘了廣川國內的所有墓葬,最有名的是魏襄王墓,晉靈公墓。】

西漢廣川王劉去聽到天幕罵他絲毫不以為意:什麼盜墓,我不過是找找剌激

。畢竟,他做過的荒唐事多了去了,區區一個盜墓,哪裡有他殺人烹肉來的刺激。

劉徹大為羞恥: “這個混蛋劉去,玷汙我大漢劉家名聲!”最重要的是,還玷汙他的名聲。

天幕前麵還誇他老劉家的好,結果這就來了個拖後腿的。劉去,是漢景帝的曾孫,也就是說還是劉徹小輩,這個廣川王還是劉徹封的。

曆史上劉去是在漢宣帝時期因為荒淫無道各種罪行被廢,遷出封地,於遷移途中自殺。因為天幕提前揭露了他的罪行,劉徹決定親自動手。自己授予的封地,自己拿回來。

【陳叔陵,陳後主陳叔寶的弟弟。喜歡盜墓,尤其是名人墓。經常帶著手下在南京挖墳掘墓,把值錢的隨葬品席卷一空,有時甚至把墓中名人的屍骨帶回府中。】

南朝陳叔陵:什麼盜墓,我不過是去賞玩一番,還會請墓中主人來府中作客。對了,下一個我想請的客人就是謝安.…

——隻能說,在封建帝王時期,郡王因為會一手高超的投胎技術,從小享受富貴,不但可以肆意妄為,還有人罩著不會承擔什麼後果。

但是天幕來了,哪怕有哥哥陳叔寶,哪怕還沒亡國,陳叔陵也即將被天下人唾罵。楊堅大喜: "這陳叔寶教弟無方,禍害百姓,正是我大隋替天行道之時!"正想著要出兵,天幕就送上了理由,大善!

【對了,他還盯上了謝安的墓。借口母親去世,要找個風水好的地方安葬,於是挖了謝安的墓,因為墓中沒什麼值錢的東西,非常生氣,把謝安的屍骨扔在外麵,還是當地的老百姓為謝安收斂屍骨重新安葬在長興三鴉崗】

謝安瞪大眼睛:關他什麼事!生在晉朝已經夠亂了,死後竟然更亂,這都是什麼世道!朝堂上的君臣齊齊看向謝安,眼裡帶著快意。

謝安可以說是東晉風頭最盛、最受歡迎的男人,沒有之一!

他出身名門——目前的東晉,就是三家最大:司馬家,王家,還有就謝家。他能文能武——文,官拜丞相,破解了權臣桓溫的篡位大計;武,打贏了淝水之戰;

他還俊美無儔——連權臣桓彝都曾經誇讚過謝安“風采神態清秀明達”;

他深情專———不納妾隻專情於妻子劉氏;他教子有方,子孫都很成器,還誕生了“言傳身教”這個成語。

但是這些都沒有用,他死後

被人盜墓,屍骨都被扔在了外麵!

哈哈!

一時之間君臣們相視而笑,集體心情舒暢。讓你囂張,你也有今天!

【還有瘋狂的文人,為了手稿去盜墓】

三國書法家鐘繇: “誰這麼喪心病狂,竟然為了手稿去盜墓,太可恨了!”突然想起似的問友人, “對了,你說蔡邕的《筆勢》手稿在哪裡來著?”3

“在韋誕墓中。”

"唔……"

那還盜不盜呢,天幕已經點出來了,自己再乾這事容易被罵……

【除此之外,最熟悉祖宗墓穴的,不正是後人?】

【沒錯,子孫過得不好,也會盜墓,從祖宗墳墓裡偷陪葬品去發賣維持生計】【你能連自己子孫一起防嗎?】

八國聯軍侵華後,因為出高價收買文物,當時不止軍閥盜墓,民間也興起一陣瘋狂的盜墓風潮。

有的人不知道帝王貴族大墓,或者說搶不過彆人,但是誰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家祖墳?於是,開始拿起工具,自己動手,找老祖宗“借”點寶貝過點好日子。重賞之下,良心禮儀都拋到一邊去,祖宗規矩早就不認識了,哪有活著更重要?

天幕下的古人集體沉默了。

尤其是亂世之中的百姓,他們自己也不敢保證,當饑荒、瘟疫橫行時,如果有軍閥跟他們說可以用祖墳裡的瓶瓶罐罐換吃的會不會心動?

真的不會心動嗎?

不,一定會的。

因為亂世之中,百姓本就會參與盜墓。有時候甚至不是為了吃的,隻是單純的扒出剛下葬的屍體,搶走屍體身上的衣服穿。

沒辦法,窮啊,衣不蔽體,冬天真的會凍死。

這才是殘酷的現實,倉廩實而知禮足,饑荒戰亂時期,人,不是人,是行屍走肉,能苟活著怎樣都可以。

【前麵我們說過古埃及,古埃及有一座帝王穀,因為裡麵埋葬著曆代法老的帝王陵而聞名。在古埃及被英國侵占之後,帝王穀同樣成為了盜墓者的樂園】

【他們上至貴族,下至盜墓賊,使出各種手段開挖金字塔。除了盜走裡麵的金銀珠寶,更可怕的,是盜走了法老的屍體,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木乃伊】

木乃伊其實並不隻是古埃及

才有,華夏的西域地區也有,而且在現代的考古文化中已經有了許多發現。

因為西域地區與古埃及沙漠地區相似的乾燥氣候,木乃伊一般都是乾屍,保存的相對較為完整,比如大名鼎鼎的小河公主,是華夏考古學家於2003年在新疆羅布泊小河遺址發掘出的一具女性乾屍,極其古老,距今有四千多年時光,但是因為環境乾燥,乾屍的保存完好,麵部笑容清晰可見。

古埃及木乃伊之所以更珍貴,在於木乃伊的身份——古埃及法老。

【法老原本是為了防腐包裹成木乃伊,卻沒想過自己死後反而遭受了更大的劫難。】

【木乃伊被運到西方,如果隻是在博物館展覽已經是幸運的。大部分被私人盜走,便有了奇奇怪怪的用途。】

天幕放出一係列的木乃伊產品:“木乃伊壯陽藥”、 “木乃伊美容”、 “木乃伊長壽藥”..…

“木乃伊”仿佛成了萬應丹,哪裡需要就用在哪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