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天幕過後,百姓會不會造反起來?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朱元璋出身小農,他能不知道耕牛對百姓的重要性嗎?他不知道畜力更省人力嗎?為什麼既不像漢初的皇帝們鼓勵百姓養牛,也不像秦朝那樣給百姓租借耕牛?】
【明初時期,剛剛經曆了戰爭,外來的高產農作物也沒有傳入,種棉花也不是立刻就見效果的,人口還沒有很多哦。】
朱元璋的臉色黑沉如水。
他曾經是小農,可是現在他是皇帝。
他曾經痛恨元朝對漢人的壓榨,可是當他成為皇帝,他開始感覺到元朝的製度真好用。
為了江山穩定,嚴格一些怎麼了?
再說了,沒有耕牛,現在不是有了“代耕架”,用木牛代替耕牛,不一樣好用?
【可能會有人問,就算沒有耕牛,不是有那鐵搭嗎?】
【我給大家放一下鐵搭的使用方法。】
看到鐵搭的圖片,很多現代人可能會誤認為是豬八戒的釘耙,因為確實很像,隻不過豬八戒的是九齒釘耙,鐵搭隻有四齒或者六齒。
一直到近現代,許多農人家庭依然有鐵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農耕工具。
農人使用鐵搭,需要用雙手拿著鐵搭在地上一下一下的深鑿,一直保持微微彎腰的姿勢,彎腰久了,農人會直起腰來,錘一錘酸疼的後腰,但是無法休息,還要繼續。
【如果做過農務活的人就知道,隻要是工具,使用時間長了都累,哪有能用畜力解決輕鬆——西方那種用風力水力的大型機械與畜力一樣,動力源不是人,農民就可以節省很多力氣。】
再放出用耕牛的農人。
前麵是健牛拉著犁,後麵的農人扶著犁,甩著鞭子,牛在前麵出主要的力氣。
哪怕是用眼睛看也能看出來,牛要更省力。
.
“誰不知道牛耕好,可是養不起。”農人看著天幕搖頭歎氣,“還是大漢好,牛耕普及推廣,那時候的農人都有牛吧?”
“地也比咱多。”
“都說秦朝是暴秦,暴秦官府還能借牛,咱這……”
看到農人
聚集在一起議論,裡長在遠處遙遙喝道:“咳咳,都聚在一起瞎咧咧什麼呢,乾活乾活。”
農人們頓時使著眼色散開,悶頭乾活。
裡甲製度,不僅為了農活,也為了維護穩定。
比如說必要時刻,發現和鎮壓不安分的農人。
但是到後期連這些鄉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沒有田地時,他們反而更能一呼百應。
【再來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
【日本的發展,離不開華夏的“友情讚助”】
【從唐宋時期,連續幾代女皇的全盤漢化,讓日本脫離了農奴社會,走進了封建社會。】
【到明朝時期,連續幾本重要農書的傳入,就讓日本發展出了強勢的農業。】
【到清朝時期,日本看出華夏的外強中乾,拋棄了華夏,進行“明治維新”,從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強者的姿態來侵略華夏】
【這一期的主題是農業,我們就從華夏農業對日本的幫助開始說起。】
朱元璋重新打起精神,認真聽了起來。
他記得這個日本,因為地處偏遠,國土又小,覺得毫無價值,列為不征之國,沒想到後世如此蠻狠,對華夏侵略搶劫無惡不作。
天幕幾次講述後世的日本侵華曆史,已經成功地讓古人們一聽到日本就開始皺眉。
始皇帝嬴政也不例外:“朕記得天幕說過日本有銀礦,地方小好東西不少,朕遲早收了。”
劉徹冷笑連連:“朕的寶船打造出來,不介意給大漢再增加一塊海外國土。”
天幕不是說歐洲人喜歡搞什麼海外殖民地嗎,他沒那麼暴虐,隻是單純收為大漢國土,讓這個侵略者徹底漢化。
【華夏四大農書,氾勝之的《氾勝之書》與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陳旉的《陳旉農書》、徐光啟《農政全書》】
【明朝四大科技書籍,分彆是“藥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這些書籍在華夏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重視,甚至有些被當做皇室獨自私藏。然而傳到日本後被視作國寶,極為重視,哪怕是手抄本都被供在國家】
正在野外采集藥草畫圖稿的李時珍驚喜了:“藥聖?”
他是藥聖?
他看著手裡正在編寫的書,現在還沒成型,原來日後如此被重視嗎?
那以後更得好好寫才是!
“李公,天幕說得李時珍,是你吧?”幫忙帶路的山裡人也驚喜了,不過是給一個采藥人帶路,誰知道這采藥人日後竟然被稱為“藥聖”!
這可是活著的聖人!
李時珍微微點頭:“應該是吧,哈哈。我書還沒寫完,沒想到後世評價這麼高。”
“還沒寫完?”領路人看一眼李時珍手裡的草稿,一種責任感突然油然而起,“我還知道這山裡好多外麵見不著的藥草,我帶您去!”
等
這藥聖的書寫完了,
也有他的功勞,
說出去簡直是光宗耀祖!
李時珍非常高興:“好,多謝了,那就麻煩您帶路了。”
.
徐霞客同樣正在野外跋山涉水。
作為一個與整個大明參加科舉風潮格格不入的文人,徐霞客被誤解的時候很多,但好在最親近的家人還是支持他。
此時時刻,徐霞客首先想到了家中的老母親,欣慰地笑了:“母親知道我和我的書後世留名,日後定然再也不會擔憂我了。”
正如他所想,徐母看到天幕裡放出了這些名人的書籍、畫像還有籍貫,在裡麵精準地找到了自己兒子的介紹和書籍,頓時揚眉吐氣:“是我兒子!是我兒子的書!”
就算她兒子不是秀才公不是進士老爺又如何,她兒子青史留名了!
鄰居們齊齊投來羨慕的眼光。
明朝四大科技書籍,雖然不懂什麼是科技,但是“四大”還是懂的。
整個大明這麼多書,就這幾本書被提到,可厲害了!
【華夏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國家,公元前8000年,還是原始文明時期,已經開始馴化和栽培野生稻。到現在,日本的水稻被普遍認為來源於華夏,儘管有“華北說”“華中說”“華南說”三種不同的傳播途徑,但是來源於華夏不可否認。】
【隋唐時期開始,日本以山東半島和江浙沿海地區為航線起點,開始了中日海上貿易】
荊咕放出了曆史資料:
從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遣唐使來往有16次,唐朝的遣日使也有10次左右。
遣唐使的除了來隋唐學習,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購買書籍。通過這樣的途徑,北魏時期賈思勰的著作《齊民要術》傳入日本。
【《齊民要術》總結了六世紀之前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農耕文明和畜牧業生產經驗,還包括野生植物的利用、林業種植、桑蠶養殖、畜牧和養魚技術,各種食品加工方法、油料染料飼料等農副產品的加工貯存和治荒辦法,被譽為“華夏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記載,日本遣唐使、留學生、僧人和歸化的華夏人當時從華夏帶回日本圖書167部15790卷,其中就有《齊民要術》十卷。】
【起初,日本皇室與貴族跟華夏皇室一樣,覺得這樣珍貴的書籍應該由貴族壟斷,所以隻是束之高閣,在貴族之間些手抄本流傳,百姓並沒有得到推廣。】
感覺被打臉的華夏貴族臉上都不太好看。
【日本的彌生時代同樣是直播法種植水稻,此書在知識分子中流傳開來後,首先改變的就是育秧移栽,是不是跟華夏北人南下後帶去的改變很像?】
到了日本戰國時代,各大名混戰不休,農業一時停滯不前。
直到1586-1590年,豐臣秀吉打敗了其他對手,以天皇的旗號進行統一戰爭,最終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大業。
1582-1598年,豐臣秀吉
學著華夏的統治者,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在全國重新丈量土地,統一度量衡,確定田地優良標準,規定收獲量和標準量具。
“果然是學著華夏,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不是曹操的嗎?統一度量衡最初是始皇帝,後來多個帝王也有。丈量土地確定標準,咱也做過。”朱元璋說道。
到了江戶時期,也正好是華夏的明末清初,北宋畢昇的活字印刷術經由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引發了日本印刷行業的繁榮和教育普及,《齊民要術》開始流向民間。
儘管明清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但是海上貿易屢禁不止,華夏的各種農書大量流向日本,日本甚至出現了農書出版熱。
1744年,日本漢學家山田好之完成了對《齊民要術》的翻譯和校對,交給京都出版商出版,這時日本民間第一次印刷刊行。
此後,日本學者多番研究,成為了華夏以外對《齊民要術》研究最深刻最係統的國家,目前在日本發現的《齊民要術》版本就有26種,最珍貴的版本是北宋天聖年間的刻本,是日本的國寶,被珍藏於京都博物館。還有金澤實時的手抄本,是中日兩國現存最早的珍貴抄本。
.
“華夏自己的書籍怎麼沒流傳到後世?”嬴政自己說完,心情不愉悅地想到了自己被放火的鹹陽宮和驪山墓。
他看向他的大臣們,裡麵也有不少人的書籍傳到後世,稍微一想現在正在使用的紙張更脆弱的特性,嬴政有了新的主意:“紙張雖然易於攜帶但是更容易破碎,日後竹簡寫書藏於墓中。”
而且竹簡對於盜墓賊而言也不值錢,或許能保存更久。
劉徹時期同樣想到了這一點,他的想法更豐富:“大漢的絲帛朕看到後世保存的不錯,日後試試讓繡女繡書,也保存在墓地裡,總有能傳下去的。”
董仲舒提醒:“陛下,那首先得讓繡女識字。”
劉徹:“識字就識字,繡女在宮中,讓宮中女眷和宗室女子一邊教授識字一邊繡書。”
董仲舒:“……”
非常高效率,主打的一個是個勞動力都不放過。
經曆了隋末亂世的李世民感傷:“每次王朝末年戰亂時期,起義軍動不動焚書挖墳的,書籍藏在哪裡都沒用。”
彆說秦始皇被項羽盜墓燒鹹陽宮,天幕不野放出他們大唐的皇陵被盜,皇宮應該也沒逃過。
哎,王朝末日,該如何避免才好?
【如果說《齊民要術》奠定了日本的農業基礎,《天工開物》就讓日本的農業科技進一步革新】
【《天工開物》記載著17世紀華夏農業、工業和手工製造業各種科技,是一部百科全書式著作,配有插圖二百多幅,不僅代表著當時華夏的科技水平,也代表著17世紀整個東亞科技水平的高度。】
《天工開物》傳到日本後,學者們分為幾個流派認真研究,不僅推動了日本農業的發展,也影響了日本的科技技術革新。
1777年,木村青竹著《紙譜》引
用了《天工開物》中造紙的部分;
1797年,木村善之著《砂糖製作記》借鑒了《天工開物》中製糖的部分;
1801年,增田剛《鼓銅圖錄》中參照《天工開物》從含銀的銅中取銀的方法;
1804年,曾槃和白尾國柱合編《成形圖說》,引用《天工開物》農業和栽培植物的內容;
1838年,宇田川榕庵的《舍密開宗》引用《天工開物》李的土、玉石、藥石內容;
……
1859年,佐藤信淵著《經濟要錄》,引用《天工開物》最重要的思想——富國濟民!
“夫開物者乃經營國土,開發物產,富饒宇內,養育萬民之業者!”宋應星雙目含淚,終於有人懂他了。
《商君書》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可商君已經是幾千年前的古人了,那時諸侯國並立,四麵環繞強敵,現在大明朝是統一王朝,百姓都是自己的國民,為什麼還要弱民貧民!
【現存《天工開物》的第一個外國刊本就是日文版,近代華夏印製的大部分《天工開物》都是根據這個日本唱本刊刻成書。】
“華夏的書籍,為什麼又要從日本引進?”朱元璋聽著一本本書全是大明的,然而後世想要學習全是從日本引進,渾身不得勁。
大明的書籍,難道就沒有傳到後世嗎?
難不成是那清軍入關把大明的書籍全毀了?
朱元璋自己一幻想,再次殺氣騰騰。
對著父親時不時冒殺氣,兒子們都已經習慣了,熟練地往遠處躲了躲,被朱元璋看到,又是一聲厲喝:“躲什麼躲!給朕滾回來!”
【直到1952年,國內才發現了明代原刊本。】
【最後再來說說既有四大農書、又有明朝四大科技著作的《農政全書》】
【“農政”二字表明了徐光啟以農治國、以農治農的理念和政治抱負,有開墾、水利、荒政等18卷議論,是明朝農學集大成的著作】
【當《農政全書》在明末傳入日本後,在日本廣受歡迎,現存的《農政全書》各類版本多達15種34部,數量堪稱農書之最】
在《農政全書》傳入之前,日本學的主要是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和農業技術,日本借鑒性不強;
《農政全書》傳入之後,日本開始接觸到南方濕地農耕技術,並且開始對不同季節的耕作時令、不同地區的耕地性質等詳細分類,所以該書又被稱為日本的第一部重要的百姓農書。
《農政全書》裡記載了水旱蟲災的治理方式,還附了400多種可供饑荒時期充饑用的草木野菜目錄,這裡的大部分救荒本草,在中日兩國都是重要文獻。
1732-1736年,日本發生了為期4年的大.饑.荒,這些內容對克服饑荒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時的日本文人再次各種研讀《農政全書》寫作,隻在江戶後期和明治初期就寫作出184篇與之相關的農書。
【當豐臣秀吉因為華夏的農書和農業政策強大日本後,開始磨刀霍霍向明清】
⑿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儘在[],域名[]⑿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為了這個目標,豐臣秀吉陳兵20萬,發動了侵略朝鮮戰爭,目標是以朝鮮作為跳板,侵略華夏,然後是整個東亞。】
日本打朝鮮很輕鬆,很快漢城平壤分彆失陷,全國8個道丟了7個道。
“征服朝鮮如此簡單,征服唐明指日可待!”輕輕鬆鬆打下朝鮮半壁江山的豐臣秀吉十分自信,取出地圖,已經開始研究占領華夏後定都在哪裡。
豐臣秀吉對著自己弟弟豐臣秀次畫大餅:“等日後我們遷都北京,我要北京這一圈十公裡的地方,讓你作大唐關白,讓宇喜多秀來統治朝鮮。”
.
“狂妄至極!”
萬曆皇帝朱翊鈞對於小日本打自己的都城主意的行為非常憤怒:
“嗟爾小國,也敢打大明的主意!”
更過分的是把大明叫唐明,大唐都已經過去多少年了,竟然還念念不忘。
【萬曆三大征分彆是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這三次戰爭大明都打了勝仗,但是很可惜,這也是大明朝最後的餘暉。】
【朝鮮戰役打的非常艱辛,這時期大明已經暴露了不少問題。】
當時的朝鮮國王李鬆立刻向宗主國大明求救,當時的大明萬曆朝剛剛完成了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讓大明國庫充盈,革弊施新,萬象更新。一向懶政的的萬曆皇帝,立即決定出兵朝鮮。
在朝鮮,大明軍隊和豐臣秀吉打了三大戰役,分彆是:平壤戰役,碧蹄館戰役,水軍作戰,三大戰役以大明全勝結束。
戰爭加上瘟疫開始流行,補給不足的豐臣秀吉提出議和,大明答應了議和。
但是,豐臣秀吉的議和隻不過是暫時妥協,而當時大明與日本談判的官員石星或許是被買通或許是為了功績,對萬曆皇帝掩蓋了這一切。
於是大明打了勝仗卻喪家犬一般被豐臣秀吉趕出朝鮮,直到再次入侵朝鮮,萬曆皇帝才知道豐臣秀吉的野心。
“竟敢欺君罔上!革職查看!”
當時的兵部尚書石星被革職,朱翊鈞再次派遣軍隊入朝。
【萬曆朝鮮之役持續了七年之久,即使打了勝仗,也是慘敗。
因為,不僅日本在朝鮮作戰沒有任何補給,大明在朝鮮作戰同樣沒有補給!
大明千裡迢迢去幫助朝鮮驅逐外敵,但是所有的軍需軍費軍糧和將士,都是由大明運輸過去的!】
朱棣也憤怒了:“敗家子啊!給彆人打仗為什麼要用自己的銀子!你就不會就地取材嗎?!”
他讓鄭和下西洋也是就地補給,還得拉回海外的寶物彌補,不然光靠大明得耗費多少!
朱高熾更氣了:“這是哪個敗家子!打仗不會打,算賬也不會算賬嗎?蠢貨!”
一想到這個敗家子可能是自己後代,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明軍挫敗了豐臣秀吉的野心,但是也耗儘了大明最後的能量。】
【大量的錢財米糧在朝鮮耗儘,大量有經驗的將士死在朝鮮,大明的軍事實力打了很大一個折扣。】
【同樣在萬曆年間,大明最強的敵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開始在草原上崛起。他後來宣布了“七大恨”,與大明決裂,自立政權叫後金。建國以後改名為“清”,也就是華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
【萬曆年間,西班牙艦隊出征英國,開始海上霸主之位的爭奪戰。】
茫茫大海,雄赳赳氣昂昂的無敵艦隊啟航了,這一戰他們沒想到,自己屢戰屢勝的戰績會被一支由海盜組成的雜牌海軍擊敗,從而被搶走了海上霸主之位;
西班牙國王在征服海外殖民地時,與英國爭奪海上霸主之位時,同樣在打大明的主意。
菲律賓殖民地的官員獻上《征服中國建議書》,遞到了腓力二世的案頭。
.
在羅馬,門羅薩拜訪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格裡高利一邊修儒略曆,一邊要求門羅薩編寫一部“關於中華王國已知諸物”的書籍,要求把所有有關華夏的任何事物都要寫進書裡,要求知己知彼;
1585年,《中華大帝國史》問世,歐洲學者對此書無不知道,後世評價“歐洲學者通過此書,對大明的了解程度比百分之九十的大明人自己還了解。”
1586年,馬尼拉,西班牙駐菲律賓殖民地總督等官員召集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會議隻有一個主題:
征服華夏。
現場沒有任何爭議,每一位官員都同意征服華夏。
.
在日本,豐臣秀吉製定了詳細的《征服中國計劃書》。
.
在大明,萬曆皇帝躺在後宮,雙眼迷蒙,無精打采,也不知道到底是嗑丹藥嗑多了,還是嗑福.壽.膏嗑多了。
大臣再次來勸諫:“陛下,上朝吧!”
朱翊鈞懶洋洋:“不去。”
然後閉上眼睛,吞雲吐霧,沉浸在大明帝國虛假的繁榮太平裡。
【所以至今一直有一種說法:明朝,實亡於萬曆!】
萬曆皇帝朱翊鈞:“噗——”
他竟然是亡國之君!
亡國之君!
朱元璋作為開國君王,看著群敵環繞下還在懶政的朱翊鈞更氣:“嗑!嗑什麼鬼藥,你為什麼不嗑死算了!”
天幕卻還沒有結束。
這一切的一切,都與那神奇的萬曆十五年有莫大的關係。
【1600年,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批準了一家新公司,這是一家影響世界曆史,最重要的是影響印度和華夏曆史的公司。】
【這家公司,名字叫做東印度公司。】
【可以說是它,導致了清王朝的覆滅,和八國聯軍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