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從造紙術開始講起。】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
甲骨、竹簡和絹帛是華夏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
【造紙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被譽為“人類文明之母”。】
嬴政對於天幕的話深以為然。
在天幕沒有播放造紙術之前,他每日批閱奏折,竹簡重達兩百多斤,拿在手中真是又重又累。
自從工匠們造出紙張,他再也不想用竹簡辦公了——但是為了方便將大秦文化傳到後世,嬴政還是要求官吏把大秦的律法和書籍寫在竹簡上,以後當做陪葬品。
最近,嬴政想起大秦厲害的先祖,開始讓李斯寫秦國曆代先帝的故事,也要求寫在竹簡上,打算帶去後世給後人欣賞秦王們的赫赫功名。
而秦皇室的公子公主們暗戳戳開始自己給自己編故事,自己寫竹簡。
一時之間,大秦製造竹簡的工匠越發緊俏。
在這樣的氛圍下,文武百官們也開始寫自家的家書,族譜等能傳世的文化,不再流行陪葬金銀珠寶了。
反正王朝末路總避免不了被盜墓,陪葬金銀也是便宜了盜墓者,還不如多陪葬一些竹簡,沒什麼實際價值。還可能一不小心死後兩千年成為名人,到那時候死了也可以含笑九泉。
【起初,關於造紙術到底是不是蔡倫發明的,是有一些爭議的。】
【因為有一部分學者認為,蔡倫屬於改進造紙術,在東漢之前的西漢,已經有了紙張。】
【華夏最早的紙張,甚至與傳說中的飛燕合德有一些關係。】
漢成帝時期,一位女官名叫曹偉能,得到了漢成帝劉驁的寵幸後生下一個皇子。
但當時正得寵的趙合德知道後,派人把曹偉能的孩子扔掉,並且把偉能□□起來,派人給了她一個綠色的小匣子。
“竟然誘惑皇上,你這個賤婢,實在是該死!”趙合德拿出用赫蹄裹著的藥丸,逼迫曹偉能吞下毒藥。
“吃下去!”
曹偉能努力掙紮:“我不吃!”
打翻匣子,要出去求救,卻被趙合德一句話定住了:
“皇帝陛下要求去母留子,你也不想你剛出生的孩子立刻去死吧?”
曹偉能最終選擇妥協,含淚接過毒藥:“我吃,我吃……”
.
包裹毒藥的“赫蹄”,東漢時期著作家應邵解釋,它是一種用絲綿做成的薄紙。
把蠶繭煮過之後放在竹席上,再用竹席浸泡在河水裡,把絲綿衝洗打爛。等絲綿做成以後,從席子上拿下來,還殘留一層絲綿,這一層絲綿剝下來就是“赫蹄”,也就是絲綿紙。
.
“如此惡毒的女子,竟敢毒害子嗣!”還沒兒子的劉徹聽到漢成帝的後妃毒害子嗣,比漢成帝本人還激動,就差咆哮朝堂了。
他立刻立下旨意:“傳令下去,那名叫趙飛燕趙合德的女子不許入宮,曆代子孫必須
遵守!”
但是,這條旨意注定沒用。
趙飛燕原名馮宜主,因為後來當上漢成帝的皇後和漢哀帝的太後才在史書上留下全名。
趙合德在曆史上根本沒記錄名字,記載的是“趙氏昭儀”,趙合德這個名字是《飛燕外傳》裡家編的。
【現代考古學家在陝西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附近發現了一座西漢古墓,墓中發現了數張包裹著銅鏡的暗黃色纖維狀殘片。
殘片屬於西漢時期的麻類纖維紙,被命名為“灞橋紙”,後被陳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
【華夏古代的造紙術,可以繼續往上推到公元前1到2世紀。】
【後來,在陝西扶風中顏村中發現了一個殘破的陶罐,裡麵有一些銅器,有三個與銅器鏽在一起的東西。其中一個銅錢展開之後裡麵有一團黃顏色的紙張,後來扶風出土的古紙被以地名命名為“中顏紙”。】
【中顏紙時間上應該是漢玄帝與漢平帝之間,關於造紙術可以往前繼續推100年到300年。】
無論是灞橋紙還是中顏紙,紙張的做法與養蠶繅絲有些關係。
先用上等蠶繭抽取絲綢,剩下的惡繭和病繭,就用來製造絲綿。
河邊,一群侍女正端著篾席在漂洗絲綿。
她們費力的淘著,漂著,小心翼翼地留意絲綿有沒有漂走。
等到絲綿均勻的鋪在篾席上,她們立刻把蔑席端起來,稍作冷卻,揭下表麵的一層,就是一張完整的、薄薄的絲綿布片。
一次又一次的漂絮後,蔑席會遺留一些殘絮。
漂絮的次數多了,殘絮堆積成一層纖維薄片,晾曬乾了之後剝離下來就可以用於書寫。
.
“這造紙跟做布有些相似。”唐朝,宮廷畫師張萱看著自己筆下的《搗練圖》對比之後發出感慨。
《搗練圖》畫得就是女子搗練縫衣的過程。
畫中女子彙聚在一起,搗練的就是蠶繭。她們要反複捶打,搗碎蠶繭,之後漂絮成布、縫製成衣的過程。
可以說華夏的造紙術,雛形與蠶繭製布息息相關。
【但是,這裡麵有一個很大的爭議,就是“灞橋紙”和“中顏紙”到底屬不屬於紙,如果隻是纖維組成就可以算作紙,那麼古埃及的莎草紙也屬於紙,而且時間比華夏更古老,那麼四大發明就不屬於華夏了。】
劉徹微微一挑眉:“朕身為皇帝都沒用過紙,下麵的誰若是有紙這種好東西,怎麼可能不獻上來。”
縑帛雖然用於書寫,但是在他們眼中,屬於“布料”,並不屬於“紙張”。
哪怕灞橋紙和中顏紙已經從蠶繭過渡為麻類植物纖維,但是依然隻是簡單的纖維堆積,不屬於造紙,可以說是紙張的雛形。
【要知道,關於四大發明的發明權,一直有很多個國家在爭取。】
【比如造紙術的起源,埃及在爭取,認為古埃及才是最早發明紙張的,英國博物館裡現存的莎草紙比
蔡倫造紙早了3000年;
印刷術是韓國在爭取,而且他們現在成功爭取到了最早的金屬活字,聯合教科文組織已經確認了韓國的金屬活字印刷更早。但是韓國依然不滿足,想把雕版印刷術和所有的活字印刷術給爭取過去。
而關於火藥是印度和希臘和其他西方國家在爭取,關於指南針是西方在爭取,認為華夏發明了水羅盤,西方人發明了旱羅盤。】
原本以為工匠許多技術都是奇技淫巧的朱元璋大開眼界。
“後世的國家竟然連這種都搶?”
雖然老朱一時半會到難以想象,但是很快他自己也反應過來。
就好像是兩家地主都會一個技術,東家說是我家祖宗發明的,西家說是我家祖宗發明的。
兩個人裡肯定有一個是正宗,一個在說謊但是想要占住大義。
名利名利,名與利從來是緊緊綁在一起,隻要有了名,有了大義,也就有了更多的“利”。
“日後大明的書籍和技術外傳都得標注出具體的姓名,傳出去也得注意提示。”朱元璋雖然沒有版權意識,但是本能的有一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農意識,挨個提醒官吏,“還有,官府登記記錄好姓名。”
“男女都是如此。”說這話時,朱元璋依然有些彆扭,但強行按了下去。
比起記錄女子姓名妥不妥當,他寧願便宜自家女人也不願意便宜外人。
【蔡倫造紙術定下了此後真正的造紙流程,一直到如今,東西方的造紙工藝基本上以蔡倫造紙法來衍生和精進,可是說是從此改變了時代的格局。】
【蔡侯紙的出現,使人類跨進一個嶄新的世界,標誌著紙張正式開始替代竹簡和縑帛。】
因為竹簡和縑帛製作不易,十分珍貴,也讓知識局限於在統治者階層,製約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直到更廉價好用、可以隨地取材的蔡倫造紙術發明後,才讓知識走入民間。
蔡倫造紙術技術的過程是4個步驟:原料的分離、打漿、抄造和乾燥。
因為漁網、麻布等都是麻,蔡倫造的紙都屬於麻紙。
此後,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在此基礎上不斷研究和發展,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工藝依然是這4個基礎步驟上發展而來。
東漢時期,造紙能手左伯出現,在麻紙的基礎上,造出的紙薄厚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被人們稱之為“左伯紙”;
魏晉南北朝時期,用桑樹皮為原料,加入藤皮製造出來的“皮紙”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紙張,還出現了活動簾床紙模——這種可拆合的簾床紙模抄造一直到現在的土法造紙依然在使用。
為了延長紙的壽命,工匠從黃檗中熬取汁液,浸染紙張,這樣的紙張叫做“染黃紙”,呈現天然的黃色,也叫做“黃麻紙”,帶有特殊的清香,並且可以滅蟲防蛀。
.
“金木水火土,黃色為五色中的土色,莊重,沉穩,適合記錄經書典籍。”
大唐時期,李淳風撫須,站在高高的觀星閣看著窗外的天幕。
他麵前的桌案上,就放著一卷卷黃色的書籍。
紙張染色從漢朝時期已經開始了,皇室認為黃色神聖莊重,重要典籍、文書喜歡用黃色,民間宗教也很喜歡黃紙,尤其是佛經、道經的書本用紙。
李淳風審視著自己寫得書稿《乙巳占》,發現一個錯彆字,拿起放在一旁的雌黃把錯彆字塗掉。
因為紙張是黃色,用雌黃塗掉墨色也不明顯,可以在一旁繼續書寫。
他正在書寫的《乙巳占》,正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
【不光蔡倫本人對造紙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弟子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相傳,東漢安帝時期,蔡倫死後,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想造出更潔白的紙張來畫師父的畫像。
這一造,就造出了宣紙。
到了唐朝時期,宣紙開始廣為流傳,為書畫家喜愛,並且被稱為“貢紙”
。
.
成都浣花溪邊,一位身著紅衣的曼妙女子正在采集滿地落下的紅色芙蓉花。
她極為喜愛紅色,看到滿地的紅色芙蓉花,又喜愛又憐惜。
花兒凋謝之後,便會慢慢枯萎,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將它的美貌永恒的留下來?
帶著這樣的想法,薛濤開始嘗試做紙,用紅色的雞冠花、荷花、芙蓉花反複試驗,最終從紅花中得到染料,加以膠質調和均勻後塗在紙上。
一遍一遍,如同工筆畫的“三礬九染”
,反複塗抹均勻,再用書夾住,以吸水的麻紙疊壓陰乾,這樣可以讓顏色更均勻。
帶著女兒家的喜愛,薛濤還把花瓣灑在彩色小箋上,做成花草箋。
薛濤聽到天幕說起宣紙,抬頭笑了笑,提著滿載成果的花籃走回自己的小樓。
書桌上,擺放著各色小箋,已經不止是紅色,有了10種顏色: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殘雲。
她用自己的彩色小箋與各位文才大家寫詩往來,自有一番怡然自得。
【唐朝時期,薛濤使用的塗刷加工製作色紙筆傳統的浸漬更加節省原料,而且加工方便,生產成本低,已經接近現代的塗布加工工藝。】
【薛濤箋是隋唐五代造紙術發展的一個標誌,在製箋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後世均有仿製。】
薛濤驚訝地抬頭:天幕這是在說她?
她竟然是憑借自己一時興起的薛濤箋青史留名了?
【唐朝時期造紙區域進一步擴大,材料越來越廣泛,除了各種植物纖維,塗色,還有了在紙上塗蠟的“硬黃紙”“硬白紙”,和天價礦物粉和加蠟製成的“粉蠟紙”,在粉蠟紙上加工金銀箔或者粉彩的“金花紙”“灑金銀紙”。】
現代的花草宣、灑金宣,其實都是古人玩剩下來的。唐朝時期已經有了多種多樣的花式紙張,花草、礦石、隱藏後見水顯現的“花簾紙”“紋紙”,樣
式多種多樣。
荊咕放出了各種現代還有的宣紙,皮紙,麻紙,彩色的,花紋的,金箔銀箔的,藏有花草的。
現代雖然有機器宣紙,但是依然有很多手工宣紙。而且手工宣紙比機器宣紙要貴很多,懂行的人也會覺得使用感差距特彆大。
上好的手工宣紙,可以像普洱茶一樣收藏著等升值,價格那叫一個不菲,聞過價格不敢多看的地步。
【唐朝還有竹開始誕生,到了宋朝竹紙開始普及。而歐洲要到18世紀才有竹紙。】
【元朝時期造紙業凋零,隻有江南勉強維持住。到明朝造紙業才繼續興盛起來,出現了名品宣紙、竹紙、宣德紙、鬆江潭箋。明清時期,室內裝飾用的壁紙、紙花、剪紙也得到了大力發展,並且遠銷國內外。】
宋朝時期,造紙術是飛速發展,各種紙張多得數不勝數,以致於與紙相關的各種紙製品也多了起來。
北宋官員蘇易簡在《紙譜》中寫道: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人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麵稻杆,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
.
李世民非常高興:“快記下來!快記下來!”
原來紙可以有這麼多製法,還可以用來賺錢,原料成本低獲得利益又高,簡直太適合這個時候的大唐了。
哪怕是曾經壟斷造紙術的世家,被天幕曝光造紙術被人搶生意也生氣不起來。
“天幕這一期講得真好。”
杜如晦深深地感謝。
他們杜家人多消耗大,內鬥的又厲害,正需要多點事情讓杜家子孫忙起來,也需要更多錢養那眾多子孫。
天幕送上了更多更好的造紙術,這些需要加金箔銀箔的,民間也沒有底氣去加,他們世家完全可以專注於做高端紙,然後賣到國外騙,不是,賣給外國友人。
他們絕對不是看上了外國友人的金子,純粹是展現大唐風采~
【我們一直是講究實用性的民族,從一開始各種造紙材料越來越易得,到後麵開始對廢紙再利用,以及廢紙再利用技術完善,脫墨處理。】
從最初的植物纖維造紙,到蔡倫造紙術裡的破布、漁網、樹皮等材料,都是可以隨處取材。
明朝末年,公元1600-1644年間,華夏的造紙作坊開始利用廢紙造紙。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裡記載:“其廢紙去朱墨汙穢,浸爛入槽再造紙,全省從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紙,耗亦不多……名曰還魂紙。”
這是全世界上最早利用廢紙來重新抄紙造紙的記錄。
.
宋朝時期,被說過造假茶的假茶販子不高興了,在自己家中嘀嘀咕咕:
“茶葉做還魂茶是造假,紙張做還魂紙怎麼還能上書?”
“入口的東西你隨便弄,萬一給人吃出病來你給買藥嗎?”他夫人沒好氣地嗆道。
假茶販子不滿:“能吃出什麼病……”
“還魂紙我敢用,你的還魂茶敢喝嗎?
”
說著,
“?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喝你的寶貝還魂茶去。”
假茶販子不說話了,默默地把好茶拖回來:廢話,能喝好茶誰喝那玩意,他賣假茶,就是為了更自由的喝好茶。
【清朝時期,光緒年間開始有了甘蔗渣造紙,並且開始有了廢紙脫墨處理,這也是華夏進行廢紙脫墨的開端。】
弘曆的表情有點不好看。
前麵還說大清的壁紙遠銷海內外,他正得意著,大清的造紙術遠遠超過前朝,還能給朝廷賺外幣。
但是突然變成用甘蔗渣造紙,用廢紙再造紙,好麵子的弘曆感覺有損大清威嚴。
然而他從沒想過,精致的壁紙民間從來用不起,壁紙賺來的外幣也從來不會被用在百姓身上,他們能用得起草紙就不錯了,連已經普及的宣紙都舍不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