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全傳》記載:反金起義軍女首領楊妙真的楊家梨花槍法精妙非常,楊妙真曾自詡:“二十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明朝戚繼光《紀效新書》:“槍法之傳,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變幻莫測,神化無窮,後世鮮有得其奧者。”】
【何良臣《陣紀》:“馬家槍,沙家竿子,李家□□,各有其妙……而天下無敵者,惟楊家梨花槍法也。”】
【無論是戚繼光口中的“楊氏梨花槍”,還是“楊家梨花槍”,都是指楊妙真的梨花槍。很多地方誤傳說是“楊家槍”是楊業或者其他楊氏男子發明,其實從稱呼就能看出。
在史料中隻有對女子才會稱呼“某某氏”。當然女子也可能稱呼全名,比如宋史記錄的楊妙真,還是被記在她丈夫李全的傳記裡,並不是單獨立傳,男子也不會被記為“某某氏”。】
“金人無道,奪我漢人江山,我們誓要奪回漢土,重回大宋!”
山東萊州,身穿紅色棉襖的“紅襖軍”正在攻打萊州,氣勢雄渾,為首一名身騎高頭大馬、手拿銀色長槍的女子驍勇善戰,衝在了最前麵。
楊妙真一□□出,快狠準地刺入敵人鎧甲的縫隙,直接穿透了對方的胸口,再次拔出梨花槍時,敵人來不及任何反抗,從馬背上摔了下去。
她的梨花槍未停,再次揮舞,策馬朝著城門衝了過去:
“奪回漢土,重回大宋!”
紅襖軍看到打先鋒的楊妙真殺死對方的頭將,受到巨大鼓舞,士氣高漲,呼喊著“奪回漢土,重回大宋!”,跟著朝金人的隊伍衝了過去。
金人開始慌亂起來,想要回城關城門,卻已經來不及了。
“殺——”
楊妙真快馬奔來,追上來就是一槍一個。
她一身紅色棉襖,在馬背上騰挪旋轉,絲毫不受駿馬劇烈奔騰的影響,銀色梨花槍揮舞的熒光閃爍,如同索命的刀鋒,收割了敵人一片又一片的生命。
血色染紅了銀色長槍,也染紅了這片土地。
萊州攻打下來後,楊妙真依然沒有停歇,沒多久金人就派兵來鎮.壓起義軍。
楊妙真依然衝殺在最前麵,每一次都是一馬當先:“殺——”
她疾如閃電,策馬向前,殺到梨花槍的紅纓徹底被血液濕透,血液順著梨花槍的槍杆蔓延到她的手上,把她的衣服全染紅了。
敵人的血液濺了她滿身滿臉,最後楊妙真的臉上也全是血液。
金人太多了!
“兄長,你先撤!”楊妙真好不容易與哥哥彙合後,要求楊安兒的親信護送楊安兒撤離。“我掩護你!”
楊安兒還不舍得剛打下來的萊州城,卻已經來不及了。
金人不但兵馬更多,連武器也比他們更強,還有從宋人那邊傳來後研發改造的火器。
“走!”最終,楊安兒帶著親信轉身逃走。
楊妙真掩護哥哥
離開,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她順利打通了出口,讓楊安兒順利逃到海上。
但是,當楊妙真自己也帶著重傷撤離時,卻得到了更大的噩耗——楊安兒逃過了金兵的追殺,沒能逃得過人性,船夫曲成為了求重賞,擊殺了楊安兒,把他推入海中,活活溺死!
楊妙真不顧傷勢追去海邊,連夜打撈屍體,等到楊安兒的屍體打撈上來時,已經被海水浸泡的浮腫了。如果不是衣物完好,差點看不出來對方的樣貌……
處置好楊安兒的葬禮後,紅襖軍的元老們商量一番:“我們決定,由楊妙真來繼續率領紅襖軍。”
“區區一個女人……”楊安兒的侄子卻非常不滿,憤怒之下口不擇言,“哦,你們這麼多人支持楊妙真,莫不是都與她有染……”
話剛說到一半,咽喉處猛地一涼,後半句話說不下去了。
楊友艱難低頭,看到自己被楊妙真的梨花槍抵住咽喉,快到他根本沒看得清她出槍的影子。
楊妙真冷冷道:“你最好管住你的嘴。”
楊友嚇得吞了吞口水,換了口風,卻依然是不屑:“女人再能打又有什麼用,還不是要嫁人生孩子!”
“彆以為我不會殺你。”楊妙真冷笑一聲,看著已經迫不及待自封為“九大王”的侄子,反諷道,“是啊,我好歹能打,你都不能打,憑什麼服眾?”
楊友並非完全不會打,也是起義軍的一員,有膽量自稱“九大王”自然是有一定本事的。
但是人心所向,到底是不站在他這一邊。
楊友看著紅襖軍的元老都站楊妙真,上前一步,舉起手高聲呐喊:“願意跟隨我的站在我這邊!”
隻有三三兩兩原本就屬於他親信的人。
“咚!”楊妙真同樣走上前,梨花槍狠狠砸在地上,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她高舉銀色長槍,朗聲道:“願意跟隨我的站我這邊。”
紅襖軍的大部隊都跟了過來,靜靜地站在楊妙真的麵前,表達著對她的信任。
楊友看著對比懸殊的部隊,氣急敗壞:“你們竟然寧願相信一個女人也不相信我?”
“我們相信強者。”元老沉聲道,“你也彆仗著你大伯的威風,有本事打一架,打贏了我們就跟你。”
楊友皺眉看向楊妙真,對方對他明顯不以為然,很淡定地答應了下來:“可以,我隨時奉陪。”
楊友卻不願意。
他大伯都不是楊妙真的對手,楊安兒兩兄妹都紅襖軍主心骨,哥哥負責出謀劃策,妹妹負責在前麵衝鋒,他雖然同樣負責廝殺,與衝在最前麵承受最大壓力的楊妙真到底實力是不如的。
楊友雖然不甘心,也不想讓人看笑話,最終一咬牙:“走!”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此後,楊友帶著自己的部分人馬,與楊妙真分道揚鑣。
【楊妙真是紅襖軍的首領楊安兒之妹,楊安兒戰死後紅襖軍
分為兩支,部分由楊安兒的侄子帶領,大部分由楊妙真率領。楊妙真率領隊伍與另一支起義軍李全的部隊彙合,並且嫁給李全,兩支起義軍合作後成為當時最強大的一支起義軍。】
楊妙真眼神微閃。
原來,曆史上的她是通過聯姻來壯大紅襖軍的勢力,那結果有用嗎?
有了天幕的提醒後,她還要不要繼續嫁給那個李全?
【在政治上,楊妙真也比她在後世被評為“反複無常”
“?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
不止是李全,勢力強大後就膨脹的囂張無比、開始自取滅亡幾乎是每個農民起義軍首領的通病。
黃巢,李自成,洪秀全等,幾乎都是如此。
一旦開始稱王,就從受欺壓的底層百姓變成了欺壓底層百姓的壓迫階級,屠龍勇士終成惡龍,最後被趁虛而入的其他惡龍吞噬而亡。
【楊妙真從李全抗宋開始,就與李全分道揚鑣後,一直堅持抗金。在金國被蒙古滅亡後,楊妙真繼續率領部隊抗蒙,年邁以後帶著養子回老家,數年後去世。】
楊妙真無語。
李全這人一得意就飄,這跟她那個哥哥一死就開始自號“九大王”的楊友有什麼區彆?
男人怎麼都這樣,就不能低調點,熬死其他先出頭的嗎?
雖然楊妙真也聽到了自己的死訊,但是聽起來雖然起義失敗,自己卻是在老家去世,年邁之後也還有養子侍奉在身邊,作為起義軍首領來說,已經是很好的結果。
大宋朝廷靠不住,金國她也不可能投降,蒙元更不可能。
楊妙真第一次感覺到了對未來的茫然,現在才發現,原來提前知道未來也並不是什麼好事,一下子知道了結果,她未來該如何抉擇?
怎樣都是失敗,還能怎麼掙紮才能成功?
【楊妙真的梨花槍法大半輩子用在對抗金人和蒙古人上,所以宋人學習的不多,但是到了明朝,大放異彩,被明朝人譽為“槍法第一”。
戚繼光不僅在自己的著作《紀效新書》中記載了該槍法,畫有詳細的圖解,並且自己學習楊家槍法並加改進以教士卒。】
【宋朝,不僅是火器鼎盛發展的時代,也是冷兵器蓬勃發展的時代。】
根據南宋華嶽在《翠微北征錄》中的記載:“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
《武經總要前集》中記載:刀有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等,被稱為“刀八色”;槍有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素木槍、鴉項槍、錐槍、梭槍、槌槍、太寧筆槍等,被稱為“槍九色”。此外還有大斧、棒、鐵鞭、鐵鐧等。
.
趙匡胤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兵器
如此眾多,看起來不像是不重視的樣子,大宋還是有武力值的嘛,這怎麼能說重文抑武?
就算是大唐尚武,也沒見大唐有如此多的武器。
想到這裡,趙匡胤有些自得。
他以武立國,還在後世留下了“趙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怎麼不能算武林高手。
趙廣義同樣在暗暗得意。
天幕說過他篡位成功了,這分明是他的功勞,誰說他隻會文治,武功分明不差嘛。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不是說宋朝重文抑武嗎,為什麼冷兵器發展的很好?】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宋朝的平民文化。】
在宋朝以前,武術,比如騎射,一般都是上層貴族才有資格和本錢去使用的。
哪怕是春秋戰國,想當遊俠,仗劍行俠,先得去問問青銅劍有多貴。許多遊俠攀附權貴,不僅僅是為了功名利祿,也是自身所需。
所以在秦漢時期,最普遍的是“手搏”之術,也就是“十八般武藝”裡最後一招:白打,也就是空手搏鬥。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寫了許多與“手”字旁有關的文字,也能從側麵反應當時的手搏文化:
批,反手擊也;挨,擊背也;捭,兩手擊也;?,刺也……等等。
隋唐時期,雖然尚武,軍中以長槍為主,與□□為輔,民間以長劍普遍流行,但是依然是處於上流社會的專屬。
在還有奴隸製存在,且良賤不婚的年代,庶民想要習武耍劍,最多也就是去舞劍,真正的劍術同樣是有傳承,如同當時的書本和知識一樣,是為世家壟斷。
到了宋朝,世家在唐末到五代十國的大亂鬥中廝殺殆儘,加上造紙術印刷術的發達,文武知識都流向下層。
加上宋朝士大夫更喜文,崇尚儒雅,宋朝與遼金西夏並立,百姓是最容易遭殃的,反而在民間出了許多武術大家。
【宋朝時期,士大夫階層流行以文會友,流行著書立作,文化十分繁榮昌盛;在民間,結社的武術組織蓬勃興起,有了“弓箭社”“忠義巡社”“霸王社”“亡命社”等,還有各種堡壘和山寨,人數眾多。】
【比如弓箭社遍及588村,651個團夥,共計31411人。還有忠義巡社,勢力範圍遍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福建等省,規模是十分宏大。】
趙匡胤笑不出來了,趙光義同樣也得意不起來了。
規模如此大的上萬人的習武團夥,這不就是起義軍嗎?!!!
而且這麼多習武團夥,不會都是起義軍吧!
大宋分明是有壓製民間武力,連兵器都不讓擁有的,這些團夥哪裡來的兵器?
.
剛剛還在羨慕宋人不僅火器多,冷兵器也多的劉徹迅速收回羨慕。
他嘖嘖出聲,以看熱鬨不嫌事大的語氣嫌棄道:“這大宋朝廷真是不得民心啊,竟然有這麼多百姓要反宋。”
此時還年輕的劉徹還不知道,自己年邁之後因
為“發豬瘟”,反他的起義軍也沒少到哪裡去,在後世也沒少被罵。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從檀淵之盟開始後,百姓自相團結為弓箭社,不論家業是否富貴貧窮,家家戶戶都出人,在村中自己組織團夥學習。】
“聽說了沒,檀淵之戰議和了?”檀淵之盟剛剛簽訂之後,民間緊張關注此事的百姓立刻得到風聲。
有百姓緊張中含著興奮:“遼國認輸了?”
提起話頭的人瞬間暴怒,酒杯狠狠砸在桌上:“認輸個屁,大宋認輸了!”
酒樓裡的其他客人酒也不喝了,飯也不吃了,齊齊過來議論。
“什麼!”
“我們大宋不是打贏了嗎?憑什麼認輸?”
“莫非又出了什麼變故?”
“還是官家也要搞什麼兵陣圖?”
“的確打贏了,但大宋還是要認輸!”說話者越想越氣,越氣越想罵人。
其他客人更著急:“怎麼會這樣?大宋不是打贏了嗎為什麼要認輸?”
“認輸該不會又要賠錢吧?”
“我們還在賠西夏的錢,到處賠搞得像是那些蠻夷的奴隸!”
說話者沒好氣道:“你去問官家!”
“這算什麼,我還聽到更糟心的。”又有一人知道的情報更多,喪氣的連連歎氣補充:
“官家非要賠款,要賠款三十萬求和,是寇準寇相公死命逼著曹利用,說敢把銀絹開到三十萬以上就提頭來見。後來賠款定在三十萬,結果官家反而不高興,要把寇相公革職。”
“官家糊塗啊!”
“朝廷一群軟骨頭,自己不敢打還不讓敢打的人上,他們自己那麼能說自己上啊!”
“寇相公身為文官還親上戰場,還帶著陛下禦駕親征,這麼有能力的官員貶了朝廷還有什麼可用之人!”
群情激奮中,宋人開始各出主意:
“我要寫文發小報上去罵人!”
“罵那些隻會求饒的狗官!”
“何止是糊塗,官家又簽了新的賠款條約,又要給遼國輸送歲幣。到頭來,還不是我們百姓掙得錢去交稅送錢,那些貴人哪個自己勞動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我看,還不如我們自己結社習武,自己去打!”
這一主意立刻得到認可。
宋人連給帝王修建皇宮都不肯搬家讓路,割地賠款真當他們願意嗎?
自己辛辛苦苦掙得錢,交稅之後剩下來自己養家人養孩子不好嗎,養敵人到頭來還不是欺負自己。
百姓們義憤填膺,回到家中就開始籌備起來。
家家戶戶籌人,自發的出人結社習武,選舉武藝高強者教習,但是有誌一同瞞著朝廷,哪怕是地方上的小官吏和裡長等,都選擇性的裝作看不見。
.
“愚民!愚民!”
平行時空,剛剛打贏檀淵之戰、正要和談的宋真宗看到天幕放出的這一幕,惱羞成怒,“我大宋軍費每年要耗費三千萬,隻賠款三十萬算什麼!”
主和派的大臣道:“官家,寇準名聲如此之勝,正說明他野心勃勃,沒準後麵已經擁兵自重,才在後世如此知名!”
丁謂趁機道:“沒錯,三十萬錢若是能買來兩國和平,對兩國百姓都是好事,這些百姓是不懂官家的苦心……”
寇準卻犀利道:“若是今日以錢財買回兩國和平十年,百年,又能管什麼用?後世隻會有樣學樣,隻想著用錢買,不會想著練兵練武,所以大宋才會越來越小,直到亡國都沒能收複幽雲十六州!”
宋真宗大怒:“大膽!”
這一刀,插得他麵紅耳赤。
但是偏偏是最為真實的結果。
寇準拱拱手:“官家不愛聽,無所謂,亡國之後大家都是一死,百姓逃不過,各位大人的後人逃不過,官家的後人同樣逃不過。”
他反正看出來,官家心意已決,不論是認定他擁兵自重還是決心要用錢財買和平。
從他威逼官家來禦駕親征,已經想到戰後會被定罪,但是為了勝利他認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