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寇準沒想到,他豁出去自己的前程和性命,也的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勝利,卻沒能扛過朝中大臣的詆毀,被人誣陷擁兵自重。
更沒想到,大宋都已經打贏了,官家竟然還要和談!
還要賠款!
寇準一臉冷漠,想到了以前看病時大夫說得話:
吃好喝好,準備上路吧,沒救了!
【從北宋變南宋後,民間結社組織大量增加!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雖然大宋朝廷弱的不敢打,但是宋人骨頭還是很硬的,朝廷不行,我們自己上!】
【靖康之恥後,民間多了更激烈的角抵社、錦標社、川弩社、射水弩社、英略社等,這些社的成員均不下百人,要求也變高了,不再隻是要求人數,也開始要求質量。】
【比如“射弓□□社”成員大都是精銳的武士,要求既會弓箭也得會弩箭,武藝純熟,弓箭弩箭精準,還要考核,考核成功了才能入社。】
【我現在大概知道為什麼看似文弱的宋人能抗蒙元40年,大宋朝廷慫,宋人可不慫,習武備戰多年,各個都是好漢!】
“沒錯!”臨安城中,正在擦劍的女子嬌聲喝道,“朝廷怕打仗,我們可不怕!”
“那些官員怕死,我們才不怕!”
她們手上、身上不少淤青和刀劍傷,但是能看得書身手利落,也沒有纏足,氣勢與文弱的千金不同,與每日乾活乾到麻木的農家女也不同。
“橫豎這條賤命,戰敗是死,亡國還是死,我還不如去殺個遼人金人,死在戰場上!”
“若是再來個什麼靖康之恥,我們女人還不如死在劍下,也好比死在男人身下好!”
還有一些女子
,胸前纏著厚厚的布條,但是袒露著胳膊和腰身,身下同樣隻穿著簡單的短褲。
她們的肌肉更為發達,身形壯碩,臉上、身上不少明顯的淤青,有人熟練地給自己上藥,也有人在給彆人擦不到的背部上藥。
宋朝的無數套路變多後,也有個一個顯著的好處,對於普通百姓習武更容易了。
南宋時期,臨安便多了很多武術套路表演的藝人,其中不乏女性,被統稱為“女颭”
。女颭不但表演劍術,還有相撲摔跤表演,看客眾多,十分激烈。
她們就是一群在臨安賣藝的“女颭”
。
雖然能靠技藝求生存,達官貴人看客也不少,但是地位並不高。
尤其是女相撲手,因為摔跤時要脫去很多衣服,隻綁著上下兩塊布,在儒學與理學盛行的南宋,相當於沒穿。
所以女相撲手哪怕年紀大了退役了,很多都嫁不出去,但是可以因為過去的厲害去給一些大家千金當女保鏢,或者直接出家去寺廟、道觀裡了卻餘生。
但是在看了天幕之後,這些同樣心懷俠義的女子開始有了新的思考。
既然天幕都支持民間習武,支持女子習武報國,她們何不也習武然後找機會報效國家?
【可能有人會好奇,宋朝習武之人如此多,為何還是屢屢打敗仗?】
【那麼首先,得從宋朝的政策說起。】
首先,宋朝朝廷完全不支持民間習武。
趙匡胤對開國功臣都能“杯酒釋兵權”,怎麼會允許民間習武強大。
宋朝的政策,是“守內虛外”,與清朝的“攘外必先安內”某些角度上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把自己的百姓當做敵人。
從律法上來說,《宋會要輯稿·刑法》中記載:“江南盜賊間作,蓋起於鄉間愚民無知,習學槍、梃、弓、刀。藝之精者,從而教之,一旦糾率,惟所指呼,習以成風。”
也就是說,統治者認為,百姓習武會成為“盜賊”,所以要嚴加禁止。
從政策上來說,北宋初年已經有了百姓不得私藏兵器的律令,到後麵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等皇帝都有三令五申禁兵禁武,而且還會再民間搜尋兵器。宋仁宗時期,還設立了獎賞互相告密的製度,讓民間互相舉報私藏兵器私自習武。
宋朝的軍事訓練也是戰後立刻收回兵器,日常用木製兵器訓練,除了邊軍。
到了宋徽宗年間,不但開始全國禁兵禁武,把邊軍的武器也收繳,這才是為什麼金人可以長驅直入——大宋就算有再多的冷兵器、再好的火器,都被藏在倉庫裡,根本沒到邊軍的手上。
【其次,可以看一眼宋朝帝王對武術的態度。】
趙光義親自去看京城的八十萬禁軍,這也是整個大宋最厲害的軍隊。
趙光義看著大宋軍士的訓練。
軍士們先是排成行列,以擊鑼為號令,兩兩出陣格鬥較量。
每一組的動作都相差無幾,學得正是教頭親自教授的套路。
趙光義對著來觀看的契丹使者炫耀道:“我大宋養兵126萬之眾,光京城就有80萬禁軍,還有專門的教頭訓練武術,厲害吧!”
契丹使者先是想著數量,感覺不太對勁。
126萬士兵,80萬的大頭在京城,那邊境誰去守?
宋朝外敵如此眾多,還戰敗了數次,這都不重視邊防,把大軍放在京中,是怕敵人打到京城嗎?
“如此整齊,果然厲害!”
契丹使者表麵上表示讚歎佩服,再看禁軍兩兩對摔後,開始用木杆互刺,再次奇怪:宋人不是武器很厲害嗎,還有火器,怎麼訓練沒看到。日常都不訓練如何使用,戰場上就不怕不會用嗎?
到了晚上,趙光義宴請契丹使者,又請出他的大殺器!
一位能表演拋劍於空中、然後一邊跳著一邊用劍鞘接住劍的高手!
契丹使者:“……”
趙光義洋洋得意:“使者以為如何?”
瞧,這蠻夷被震懾的無法言語了吧?他這一番炫耀武力到底還是把人嚇住了,早知道還是得含蓄點。
契丹使者:“………………”
他的眼裡閃過一絲輕蔑,快速舉起酒杯說出一係列恭維的話語來掩飾。
這宋朝,終究是不如大唐,中原沒落了……
.
趙光義對武術頗有興趣。
比如,經常讓高手在殿前表演,鞭槍,相撲等。
宋朝的兵種中有一種叫做“廂兵”,廂兵種有類似後世工兵的兵種,負責修橋鋪路、修建城池、製造兵器等內容。
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百戲藝人,他們名列軍籍,每月領取糧餉,專門學習技藝表演,管理者叫做“左右軍”。
每當宮中宴會時,這些軍中藝人就要入殿表演,比試相撲等技藝,按照勝負會增加俸祿或者軍中升職。
到了一年一度的大節日,還有全軍的兵械表演。
趙光義坐在寶津樓上,高高在上的俯視樓下的禁軍的百戲表演,仿佛這樣就能超越兄長的武德。
隻見軍士打扮的十分威武,前麵高舉著軍.旗,隨後舉起盾牌、木刀列成陣形,隨後大鼓轟鳴,伴隨著軍鼓的激昂音樂,開始變幻陣型!
來了!來了!
趙光義最喜歡的環節來了!
隻見大軍一會變成偃月陣,一會變成長龍陣,互相搏殺,對抗,看起來十分激烈!
音樂聲突然一變,陣型再次變幻,盾牌兵出列,開始與木槍兵兩兩對抗。
一人拿著木槍表演刺擊動作,一人拿著盾牌作遮擋閃躲;
隨後還有劍兵、刀兵等各種兵器,五花八門,看起來十分豐富,看得趙光義喜笑顏開。
“我大宋真是文武兼備,人才濟濟!”
趙光義自鳴得意:“朕親自教授軍士劍舞,還經常去巡視軍士的練習進度,辛苦沒有白費!”
群臣連聲稱讚,誇得那叫一個天花亂墜,讓
趙光義頓時更飄了。
.
公孫大娘之前還在思考自己可不可以真正的習武成為高手,看到後世皇帝把“跳劍”
的把戲叫做高手,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算作高手。
“這真的是炫耀武力,不是玩雜耍?”
她可是很有自知之明,舞劍可以,真要上戰場,劍剛剛拋出去,立刻被敵人一槍捅死了。
哪怕沒上過戰場,她又不是傻,駿馬那麼快,騎兵那麼彪悍,甚至不需要騎兵出槍,駿馬一撞都可以把自己撞飛。
李世民等君臣同樣想到了這一點,齊齊搖頭。
“這大宋的皇帝,難怪重文抑武,敢情根本不懂武術也不懂軍事。”
其實不懂也不是弱點,嬴政表示,他也不是很懂,他就從沒上戰場騎馬打仗過,但是他會用人。
王翦等武將看著始皇帝感激涕零。
有一個不瞎插手的皇帝,真是太好了!
每次看到宋朝的帝王對軍隊的乾涉,王翦自認為一把年紀什麼沒見過,但是心態再好也能被活活氣死!
【最後,可以看一看帝王對武舉的態度。】
武曌創立了武舉製度後,持斷斷續續持續了百年。
唐末五代,因為戰亂,武舉製度一度荒廢,到了宋真宗時期短暫的商議過恢複武舉製——隻是商議,從未實行;
宋仁宗時期,在慶曆新政時期,再次短暫的恢複武舉製度,主要考騎射——然後遇到了與西夏議和,立刻廢除;
宋英宗時期,再次恢複武舉製度——但是依然帶有大宋的特色,要求文武並舉,不僅要考武藝,還要考試程文,程文包括兵書墨義和策問。
宋仁宗在慶曆新政時還試過武學,這是學自大唐的武學建置,但是僅存三個月,慶曆新政失敗,武學廢除。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中再次興建武學——變法失敗,再次廢除。
到了南宋,武學徹底停止,從此武舉製度停滯百年,一直到明朝才恢複。
.
武曌:“……”
她創立的武舉製度就這樣被糟蹋?
知不知道她實施的時候頂著多麼大的壓力!
朝中大將突然看武曌這位獨一無二的女皇無比順眼。
尤其是通過武舉製選拔上來的郭子儀等寒門將軍,原本的曆史上他會因為得罪武三思在武曌時沒有受到重用,因為天幕特彆提過,這一次提前升官了。
對比一下宋朝皇帝,郭子儀默默跟同武舉製出身的員半千道:“誰說女子不如男,在任用武將上,女皇可比後世的男皇帝大度多了!”
這兩位武狀元各有奇特之處,員半千是武舉製開創後的第一位武狀元,也是最長壽的武狀元,活了94歲;
郭子儀是唯一以武舉製出身、兩次拜相的武狀元,不但走到了官員能走得最高處,還得以善終。
他的兒子郭暖娶了升平公主,就是《醉打金枝》裡的原型。
.
朱元璋對宋朝這一點同樣很鄙視:“那麼多火器,比大明還好的火器,竟然藏著不讓士兵訓練,難怪動不動戰敗,差點亡國才提出來用,純粹是自己作死。”
朱元璋還記得天幕說過,大明的火器發展的不如大宋,大清的火器發展的不如大明,好像自宋朝的火器火藥發展到巔峰以後,海外技術開花節節高,華夏的技術卻在不斷落後。
他對此耿耿於懷,一邊開始接納民間工匠研究火藥和火器,一邊還在惦記著宋朝人的火器。
“反正你們又不用,還不如給我大明!”
老朱很可惜,宋明中間隔了個元朝,要是直接接手宋朝的國庫,那他不得富死!
【所以你問為什麼民間如此多的武術人才,朝廷怎麼也打不了勝仗,因為民間人才隻有憑借“文”上升這一條途徑。
在大宋當兵,地位非常低下,有些還要刺麵,都刺麵了,在平民眼裡與罪犯無異,還談什麼上升?】
【大宋倒也不是憑借武力沒有任何用處,還可以打擂台啊~】
宋朝帝王雖然不開武舉,但是到處開武術表演比賽——宋人稱之為“露台爭交”,是帶有獎項性質的,不僅有私人的也有官方比賽。
這裡的露台比賽,有明確的規則,比如不許暗算,不許殺人,有裁判、參賽者、規則和賞賜物品,已經非常類似現在的體育比賽。
私人比賽多有財帛禮物作為賞賜,官方比賽有一些小職位,可以讓獲勝者得到軍佐之類的官職。
這樣的露台比賽後來演變成擂台賽,以棍棒和相撲居多,不允許刀劍廝殺,以表演和娛樂性質為主,這也讓武術從“練為戰”演變為“練為看”。在套路表演中開始注重視覺效果,要好看,而不單單是重視實戰。
.
嬴政受到啟發。
雖然大秦沒有武術套路,但是這種擂台用來做選拔賽也不是不可以,大秦有遊俠,給他們找找事做總比投靠野心家造反好。
嬴政果斷下令:“在鹹陽設置擂台,讓兵家人作評委,設立規則和獎勵,讓民間善武者搏鬥。勝利者除了獎勵也可以賞賜官職。”
秦朝時期擅長劍術的遊俠並不多,嬴政並不想作無謂的犧牲,而且秦人彪悍,讓他們單純表演也驗不出來,打出火氣來還得派人去拉架。
於是嬴政看向夏無且:“派幾個太醫過去。”
一旦有新的任務,需要商量的事情就多了。
這一次,已經年邁接近退休的王翦主動請纓,與兵法理論大師尉繚負責此事。
兩人雖然看不上宋朝皇帝的軍事政策,但是對擂台賽和套路並沒有什麼偏見,沒有什麼是絕對壞,隻看用得人如何使用。
.
劉徹看得歎為觀止:“難怪天幕說宋人會玩,真是把武術都玩出花來。”
可惜,大好的習武局麵,偏偏在往娛樂上麵發展。
武術套路並不是完全沒有用處,給初學者訓練以及練兵的確有一
些效果,但是前提是,依然要結合實戰,要敢打。
如果帝王都在追求好看、刺激,隻注重花架子,那跟民間的舞劍表演有什麼區彆?
劉徹也喜歡看雜耍,宮中也有百戲藝人,但是他從不認為那些藝人會什麼吐火就可以上戰場上火燒三軍。
“難怪朕是千古一帝,實在是其他皇帝太差勁,後世怎麼什麼人都可以當皇帝?”
劉徹有了深刻地自我認知。
一句話,全靠同行襯托!
【雖然前麵的少林十三武僧救李世民是後世誇張演繹,但是少林寺與武術的確息息相關。】
【到了大明,少林寺有了專門的僧兵,不但有官職,還有維護邊疆穩定、進入軍隊教習武術的職責。少林僧兵在東南沿海抗倭取得重大勝利,憑借少林棍法大敗持有武士刀的日本浪人,一時間名聲大起!】
不同時空的少林寺眾僧立刻抬起頭,昂首挺胸。
唐朝少林寺:“後世的少林寺可以以武出名,我們現在也可以!”
宋朝少林寺:“後世的少林寺僧兵竟然可以維護邊疆穩定,如今大宋國土不斷被吞噬,我們豈可龜縮一角,任由蠻夷侵略?”
明朝少林寺:“不錯!我大明少林寺,武德赫赫!佛有慈悲心,同樣有金剛怒!”
清朝少林寺:“阿彌陀佛,可悲可歎!如今我少林被朝廷處處提防,難以重現先祖榮光,實在是丟人!”
下一秒,天幕卻已經提到了清朝少林。
【哪怕到了清朝,少林寺被清朝各種提防警惕,甚至派出軍隊常年包圍提防、派出官員入駐少林寺來監視,少林寺依然成為了天下武術的起源地之一!後世的不少著名拳法,都有少林寺的影子。】
【現在讓我們進入明清,進入華夏古代武術發展的巔峰時期!進入那一段英雄好漢輩出,百姓為了國家用血肉與列強抗爭的英雄年代!】
【我們耳熟能詳的眾多門派、高手,幾乎都是在明清一代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