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經也有機會自己研發出更好的火炮,可惜,最終人才都被埋沒了。】
康熙年間,戴梓非常有才華,天賦上甚至超越了接受當時更先進火炮技術的西洋人。
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天賦過於卓越,遭到了妒恨,甚至影響了他的人生。
南懷仁帶著比利時的最新火炮,到康熙麵前展示:“這是我們比利時的衝天炮,隻有比利時人能造出來!”
衝天炮又叫“子母炮”,由一門母炮和若乾子炮組成,故稱子母炮。它屬於輕型炮,戰鬥時,先將一個子炮裝入室中,發射後退出空子炮,然後再換裝第2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炮,不需要像其它火炮那樣分彆裝火藥和炮彈,所以射速非常高。
南懷仁親自為康熙展示衝天炮的威力,康熙立刻看出衝天炮的速度優勢。
康熙本人還是重視火器的,作戰過程也多次使用,對火炮並不陌生。
看出衝天炮的優勢後,康熙立刻詢問:“那你會造嗎?”
南懷仁自信道:“當然。”
康熙對自己的老師非常信任,聞言道:“那朕要看看你的本事。若是你能造出來,朕有重賞!”
南懷仁從容不迫道謝:“謝陛下。”
然而,這樣的從容不迫在遇到強有力的對手後破功了。
當南懷仁還在研究衝天炮的結構,在畫結構圖時,對手已經熟練地研究穿了衝天炮的運作原理,並且快速仿製出來。
“什麼衝天炮子母炮,不就是前朝的佛郎機炮嘛。”
戴梓出身不錯,父親戴蒼不僅是著名畫家和詩人,也對機械火器感興趣,戴梓受影響之下,本就對火器製作熟悉,稍作研究,就發現了比利時衝天炮也不是多稀罕的物件。
“嗯有點不同,根據葡萄牙的佛郎機炮改進了一下,難度不大。”
佛郎機炮,是明朝嘉靖年間由葡萄牙傳入大明,因為大明稱呼葡萄牙為“佛郎機國”,故稱之為“佛郎機炮”。
佛郎機炮因為中葡衝突作為戰利品收獲,大明立刻研究仿製,兩年後造出的第一批佛郎機炮就有32門,此後改造出了大大小小不同型號的火炮,型號多種多樣,都有官方記載。
明清時期都不允許民間工匠研究火器和火炮,但是戴梓也不是民間工匠,有機會接觸前朝的火器資料。
於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熟練的工藝下,戴梓很快就琢磨出比利時的衝天炮如何製作的。
8天後,戴梓已經拿出成功仿製的衝天炮,獻到玄燁麵前:“陛下,臣造出了衝天炮!”
起初,康熙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直到戴梓做出來的衝天炮威力不亞於比利時的衝天炮,康熙頓時驚喜了。
“8天!僅僅8天!”康熙看著戴梓8天時間就造出來與比利時衝天炮一模一樣的火炮,驚喜不已,看向南懷仁等外國傳教士頓時覺得揚眉吐氣:
“還是我泱泱大清人才濟濟哈哈!南懷仁
,你比不過大清的戴梓!”
8天時間¤¤[]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連結構都還沒摸清楚的南懷仁深深受到刺激。
他表麵恭敬地恭維著,但是從這一刻開始,將戴梓死死地記在了心裡。
康熙還沒發現他尊敬的外國老師的心思,喜氣洋洋繞著戴梓製作的火炮轉了一圈,親自賜名:“此炮名為‘威遠大將軍’!”
再看向榮辱不驚的戴梓,為了表示獎勵,特意吩咐:“把戴梓的名字刻上去,以示紀念!”
戴梓開始專注地研發火器,一個人幾乎頂所有中外火器工匠的技術,速度又快質量又好,得到康熙數次賞賜。
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就用上了戴梓製作的衝天炮。
在昭莫多戰役中,子母炮大顯神威,僅向噶爾丹大營開了三炮,敵軍就嚇得敗逃。
相比之下,南懷仁的效率很有些低。
康熙對南懷仁也有些不滿了:“一年時間,南懷仁,你的衝天炮呢?”
一年時間,南懷仁依然沒有造出衝天炮,不得不憋屈的承認:“臣不如戴大人。”
一而再,再而三被刺激,南懷仁的心裡彆提多憋屈。
因為沒有能如期製作出衝天炮,南懷仁感覺康熙對自己冷淡了,再看到戴梓步步高升,心裡的嫉妒更為扭曲。
康熙帶著戴梓,在外國傳教士麵前各種揚眉吐氣。
“陛下,荷蘭使者來訪,有新的火器蟠腸鳥槍。”
玄燁信心滿滿看向戴梓:“戴梓。”
“是。”戴梓同樣非常自信,接過蟠腸鳥槍一番研究後,快速仿製了大清版本的蟠腸鳥槍。
這一次,時間更短,僅僅5天時間,戴梓就仿製成功。
外國使者還沒離開,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蟠腸鳥槍已經被送到了荷蘭使者麵前。
“臣仿製了10支,請陛下一試。”
康熙故意當著荷蘭使者的麵試用一番,驚得荷蘭使者目瞪口呆:
“我的上帝!你是如何做到的!”
康熙看到荷蘭使者沒見過世麵的樣子,非常高興,還把大清短時間仿製的蟠腸鳥槍賞賜給荷蘭作為回禮,妥妥的刺激人。
此外,作為文人出身,戴梓會寫詩,在康熙朝入翰林院侍講;會治水,寫過《治河十策》;參過兵,棄筆從戎加入清廷討伐耿精忠叛亂的軍隊,並且在軍中向領軍的康親王獻上自己研發的“連珠火銃”。
“連珠火銃”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
它的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都比曾經的火繩槍要先進許多。
但是,這樣一名文武雙全的人才,卻並沒有一個好下場。
【最終這樣一個才能超越南懷仁以及其他火炮研究官員的大才,被南懷仁聯合其他人集體誣陷戴梓“通敵叛國”,並且勾結起義軍叛徒、張獻忠的養子陳通
岩,說他私通東瀛。】
【不知道康熙到底是出於被蒙蔽,還是僅僅為了朝堂平衡之術,竟然寧願相信外國傳教士也不相信幫自己平定過耿精忠叛亂的戴梓,最終戴梓被判流放,一流放盛京就是30年,後半生隻能靠賣畫為生,死於貧病交加。】
玄燁看到前麵提到戴梓還頗為高興,戴梓如今正在翰林院當值,的確精通火器,正是因為康親王的舉薦才得以入朝。
看來自己慧眼識英雄,得到了一名後世也認同的人才。
戴梓的職位不高,原本不在朝中跟著文武百官一起看天幕,玄燁特意將他傳喚過來,看著天幕演繹自己的故事,戴梓看著看著不對勁了:天幕裡的南懷仁,看自己的眼神好像不對勁?
戴梓默默地看向南懷仁,這時天幕中的故事也到了尾聲,戴梓知道了自己的結局:被南懷仁聯合其他人一起誣陷,被貶官流放盛京30年。
戴梓:“陛下!請為臣做主!”
他從頭到尾就沒有勾結叛黨或者東瀛人,連天幕都說自己是無辜的,自己一心鑽研技術,從來無心與他人結仇,怎麼技術太好都要遭遇飛來橫禍?!
玄燁也驚了,他沒想到,自己眼中德高望重的老師竟然是這種人:“南懷仁,你有什麼話可說?”
南懷仁乾淨利落跪下請罪:“臣有罪!”
多年相處,南懷仁對玄燁的性格十分了解,乾脆認錯比糊弄好。哪怕現在誣陷案還沒發生,但是南懷仁的確對戴梓不滿,也的確在勾結其他人,隻要有心去調查,就能發現端倪。
玄燁沉默了下來,沒有向以往一樣立刻讓他起來。
南懷仁連忙道:“但是臣並沒有背叛大清!”
他可以承認自己嫉妒,承認自己技不如人,但是如果變成間諜,那絕對是罪無可赦。
玄燁還沒說話,天幕還在繼續講述。
【鑒於南懷仁在曆史上也的確為清朝做了不少事,應該不是叛徒。但是老實說,他勾結官員就罷了,如何勾結的張獻忠養子,康熙真的不好奇嗎?】
南懷仁是康熙的老師,給他講授幾何學和天文學,還將《幾何原本》譯成滿文。
他啟發了玄燁對科學的興趣後,還陪同玄燁出巡,沿途帶他觀天測地。康熙皇帝後來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對歐洲傳教士的寬容態度,應該說都與南懷仁不無關係。
也或許,康熙皇帝在戴梓案中,是因為感情傾向選擇了南懷仁,也或許是為了繼續重用外國傳教士。
但是外國傳教士真得完全沒有私心嗎?
尼布楚之戰時,大清的外國翻譯給俄羅斯的談判官員通風報信。
大清後來購買外國火炮,需要外國傳教士來研究技術時,他們幫大清研發,但是技術捂得緊緊的,根本不讓華人學習。
明朝戰爭中收到了外國火器作為戰利品,自己能研究出來更好的,比如從紅夷大炮到虎蹲炮。
但是清朝並沒有,外國傳教士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但
是,並沒有擴散學習太多,普遍局限於上層。但是上層會親自去研發火器嗎?
也就是說,大清並沒有把傳教士帶來的技術消化用到自己的火器技術上。
.
聽到天幕對傳教士立場的質疑,南懷仁的冷汗一下子就下來了,連忙再次喊冤:“臣對大清對陛下忠心耿耿,絕對沒有背叛陛下!”
玄燁深深地看了南懷仁許久,久到南懷仁都開始背後直冒冷汗,玄燁這才道:“朕相信你。”
後麵還有一句話:但是其他傳教士就不一定了。
玄燁還記得,天幕說過,清朝末年,有外國人在華夏成立報社,直接發行英文報給外國傳遞情報。
也不知道天幕是不是各個朝代都能看到,他的後世子孫有沒有對傳教士和外國商人提高警惕?
玄燁一直對外國人有警惕,比如如同明朝末年一樣開了廣州十三行允許外國人在部分港口通商往來,但是並不允許他們入城,經商和行動都有很大的限製,完全不是唐宋時期的開放。
但是現在看來,似乎還不夠。
玄燁突然和顏悅色起來:“老師,你曾經為朕翻譯了那麼多數學書,還編寫了曆法和輿圖,朕怎麼會不相信你?”
南懷仁聽到玄燁提起自己的貢獻,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聽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
他的貢獻,也是他的保命符。
現如今,要展現自己的價值,就得拿出更多的貢獻。
南懷仁恭敬地主動說道:“陛下,歐洲還有更多的先進書籍和科技,我願意為陛下帶回!”
玄燁這才緩緩笑了。
這才是他真正的目標。
【其實不止戴梓,許多擅長製造的能工巧匠鑽心研究工藝,在朝堂政鬥中處於下風,最後因為政治鬥爭被貶,十分可惜。】
【比如沈括,不僅僅是《夢溪筆談》的作者,記錄了各種技術,他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沙盤,軍事立體地圖。】
沙盤的起源,也是在華夏。
早在東漢時期,名將馬援曾經被漢光武帝劉秀派去偵察隴西,看到路邊小兒用沙子堆積山丘和房屋玩遊戲,受到啟發。
等劉秀再讓馬援講解隴西地形時,馬援就學著小兒,用沙子堆集成山川地勢,道路分布,給劉秀講隴西形勢,因此被叫做“沙盤”。
但是這種沙盤,屬於一次性的簡易沙盤,比較原始,也不易於保存和二次觀摩。
到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發展了沙盤製作方法。
沈括製作的沙盤,不再是一次性沙盤。
他使用木板作為大地,親自動手,把大宋與契丹接壤的沿邊地形製成木製地形模型,通過挖鑿和釘上多層木質結構來形成高低起伏的不同地形。
但是這樣的工程量巨大,也不方便。
後來,沈括改進沙盤製作方法,改為石麵糊木屑做在木麵板上。
又因為沈括所在的定州,冬天寒冷,用麵糊乾冷之後
容易脫落,又改為用熔蠟製作。
這樣的立體沙盤實用且能保存,沈括製作好之後報送皇上,宋神宗看後甚為嘉評,並下詔邊疆州效法製作。因適用於軍事,很快得到推廣。
在西方,沙盤出現的同樣更晚。
一直到1811年,普魯士國王的軍事顧問馮·萊斯維茨,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給威廉三世介紹戰場情況。
不過馮·萊斯維茨的這個沙盤有了很大的進步,完全是一個標準的、真實的戰場縮微模型。
他是采用膠泥製作了一個比例為1:2373的精巧的戰場模型,模型布局與真實的戰場情況相差無幾。
然後細節更豐富,沙盤模型不僅有山包,還用各種顏色把道路、河流、村莊和樹林表示出來。最後,還用小瓷塊把軍隊部署和武器裝備標了出來。
.
天幕分彆放出三種沙盤,對比之下很明顯。
馬援的最早,但是也最為原始。
沈括的兩種進步了許多,尤其是蠟製沙盤,製作的非常精美。
但是,論成本論細節,都是膠泥沙盤更為精巧逼真且實用。
沈括喃喃自語:“膠泥,對啊,膠泥能做活字印刷術,為什麼不能做沙盤?”
大宋不缺膠泥,也不缺那個西方沙盤裡需要用到的一切材料,無論是顏料、瓷器,大宋都是強國,但他偏偏就沒想到。
“彆喪氣,西方更重視戰士,肯定也更注重沙盤。”他的好友畢昇安慰道。
沈括的沙盤就算被推廣到軍中,不主動出擊能有什麼用。
而西方本就重視騎兵和戰士,戰事頻繁,對沙盤的需求大,這也導致了他們的沙盤精益求精,也有人願意為之投入研究成本。
沈括搖搖頭:“假如我更好一些,或許就不會發生兵敗了。”
他任軍器監時,也曾研發神臂弓,提高軍器監的產量。
也曾編撰城壘、軍營等建築的營造法式,甚至也曾領兵作戰。
在永樂城大戰中,還有一支部隊,就是沈括帶兵,他主張築城石堡、種諤提議銀州、徐禧主張永樂城,終定為永樂城。最終,宋神宗選擇了相信徐禧,選擇了永樂城,讓徐禧總領築城事宜,命沈括將帥府移到邊界,以接濟軍用物資和救援。
徐禧被西夏圍困永樂城時,沈括帶一萬大軍前去救援,卻被西夏攔截,最終兵敗沒來得及救援。
兵敗之後,沈括被貶,寂寥之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直到這時聽到天幕放出的沙盤對比,忍不住再次想起了永樂城之戰。
假如自己把沙盤做得更精準一些,是不是能更好的避免當時與西夏人的遭遇戰?
更甚者,是不是能讓徐禧明明白白看出永樂城的缺陷,換一個地方?
沈括突然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還不夠。
“我要研究的更深入一些,把《夢溪筆談》寫得更好一些!”
原本,在沈括退隱之後才開始在夢溪園寫得
《夢溪筆談》,在天幕提到這本書如何被重視後,沈括已經提前開始著作。
現如今,他不僅僅要寫好,還有了更高的期待。
要實用,要推廣,要讓裡麵的技術能被大宋使用,要讓大宋能夠因為這本書變得更好!
.
“東漢?沒事,都是大漢。”劉徹碎碎念著自我安慰一番,心態很好,語氣也頗為和善,“各位都記下了吧?”
“記下了記下了,用膠泥做!”不等工匠回答,有武將搶答。
不就是玩泥巴嘛,這還不簡單。
武將們一個個躍躍欲試,尤其是朝堂之上最年輕的霍去病,滿臉寫著“我要玩”,看在劉徹眼裡好笑。
他故意道:“好,大家回去好好做,三日後,做好了帶來朝堂,大家一起比試比試!”
霍去病搶問:“做得好有賞賜嗎?”
他人小機靈,快言快語,衛青想捂嘴都來不及了。